黑茶因茶色黑褐而得名,一般是以较粗老的毛茶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堆积做色、干燥的工艺流程制作而成。黑茶的紧压茶是藏、蒙古、维吾尔等民族生活必须品。 黑茶的主要代表茶类有如下几种:广西的六堡茶,云南普洱茶,湖南黑茶(茯砖和青砖茶)等。
湖南有着悠久的产茶历史,“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湘茶历史可以上溯到神农时代。临湘地处幕阜山余脉,终年云雾笼罩,境内南高北低,东南群峰起伏,中部丘冈连绵,西北平湖广阔,黑茶是我市传统优势产业,临湘曾是全国十大产茶县(市)和边销茶定点县(市)之一,为中国青砖茶的发源地。
据《临湘茶叶志》记载,1908—1917年临湘销俄的青砖、功夫红茶、米砖茶共15035吨,是有记载以来外销史上最高纪录。1937年临湘产细茶12万担,青砖茶15.1万担,总产27.1万担。1938年日本侵入,茶园荒芜近80%。新中国成立后,茶叶生产逐步恢复,1991临湘全市茶园面积9.6万亩,产砖茶15.628万担,在湖南位居首位,在全国位居十大产茶县的第6位。1984年全市茶叶总产值达1560万元,上交茶叶特产增值等税300余万元,各茶场、茶厂、茶叶经营企业上交利润300万元左右,茶农从事茶叶生产获得劳务工资和生产利润500万元左右。全市乡镇村办茶场227个,各专业茶场、茶叶专业户与供销社、茶叶公司、临湘茶厂生产收购加工的专业人员近万人,半茶半粮的农业劳力达4万人左右。黑茶在农业经济收入中占12.14%,黑茶真正成为了临湘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临湘现有茶园面积9.6万亩,是全国10个重点产茶大县(市)之一。由于黑茶对茶园栽培、修剪、采摘方式、砖茶加工等有特殊要求,这就赋予了黑茶浓厚的地方特色,全国主产区在湖南,湖南主产区在临湘、安化、益阳,其中青砖主产区在临湘。临湘是全国黑茶主产区,占全国黑茶市场份额的40%左右。
2 现状
2.1无公害茶园种后管理措施不到位
由于劳动者投入能力弱,加之市级财政困难,贴息补助资金筹集难度大,兑现迟缓等原因,使许多按标准建设的茶园不能采取及时补苗、中耕施肥、病虫防治、适时定型修剪等管理措施,许多贫困山区的茶农对幼龄茶园进行强采早采,损坏了茶树的正常生长发育和高产树型树势的培养,导致部份茶园的产量和产值难以发挥预期效益。
2.2黑茶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滞后
由于我市在茶叶质量安全管理上缺乏专门机构、技术人员和必要的检测设备,难以做到对黑茶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的监管,已不能适应现阶段黑茶产业发展的需求。
2.3 黑茶产业粗放经营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种植环节因老茶园多,亩产低,树势老化,原料粗放,效益不高;加工环节设备老化、厂房陈旧、技术落后,对黑茶产品精深加工不够;包装档次低,缺乏文化底蕴。
2.4 黑茶文化建设和品牌打造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
临湘市巨大的文化资源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黑茶产业知名度较低,这与临湘市“黑茶大市、茶文化大市”的形象不相符,制约着黑茶产业的提质创新,产业效益难以发挥。
2.5 黑茶科技支撑体系建设整体滞后
由于投入不足,目前茶叶种植、加工、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已不能适应产业迅速发展的需要,如:由于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弱,难以开发新产品,企业缺乏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产品,产品精深加工不足,导致企业效益难以发挥;由于对黑茶的保健功能,加工发酵、保存、质量标准的基础研究滞后,导致厂家无序竞争、管理混乱。国家核定的茯砖茶销售价格为4250元/吨,而我市现在砖茶销价一般低于这10多年前的定价。市场的低价销售直接导致整个砖茶销售市场的混乱,粗制滥造,以次充好,低价倾销,使销区部分群众改变了对临湘茶砖的看法,这些问题制约着黑茶产业做大做强。
3 优势
3.1地理条件优势
临湘地处幕阜山余脉,属中西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全年降雨量1300—1700毫米,相对湿度在80%以上,年平均气温16.5℃,无霜期平均长达265天。适宜茶树生长的黄红土壤占全境面积的80%,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PH值为4.5—6.5,这样的气候、土壤条件十分适宜茶树生长。另外,临湘茶园70%分布在高山丘陵区域,特别是有45%的茶园处在海拔500米以上的高山上,为发展绿色无公害黑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临湘已被国务院列为十一五规划的茶叶优势产业县,并被农业部授予“中国茶乡”的称号。
3.2 规模优势
一是有产业规模优势。我市现有茶园面积9.6万亩,年产茶7814吨,为茶叶生产提供了基础;二是有加工规模优势。全市黑茶厂有临湘茶厂、临湘茶叶总公司、临湘永巨茶厂3个定点生产厂家,临湘茶叶制品厂、临湘茯砖茶厂等8个非定点生产厂家,有自动化程度较高的黑茶生产线41条,其加工规模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首屈一指的,年生产能力达2万吨,年销售量占全国边销茶市场份额的42%以上,产品主销青海、新疆、甘肃、内蒙等边陲省区和出口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等国,常年创汇在120-140万美元。产业优势形成了市场竞争优势。
3.3 技术优势
我市农业和供销加工部门有一大批茶叶专业技术人员,至2007年止,全市共有茶叶高级技术职称11人,中级职称85人,初级职称360人,乡(镇)、村、组专业茶场中也有一支精通茶叶栽培、制造、流通、机械维修的业务人员,是茶叶技术队伍中的多面手和生产第一线骨干。
临湘的茶叶科研在良种繁殖、栽培、制造加工等方面都取得过一些科研成果。其中,“茶叶带梢扦插法”被北京科学电影制片厂拍成科教片在全国推广。“茶园规范化栽培”项目、“密植速成高产栽培”项目分别获得国家丰收一等奖和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加碘茯砖茶”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与省农大合作研究的“茯砖茶微生物及添加剂”和“茯砖茶(发花)诱发剂”分别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三等奖。新近,由临湘研究和提出的“茯砖茶新工艺”已通过了由湖南省农、科、教同行专家教授的鉴定和认可,并在十多个茶厂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提出的“自动化日光烘房”成果已申请专利。茶叶专业技术力量和科研技术成果为我市黑茶生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3.4 品牌优势
临湘黑茶作为本市主要特产,因其品质优、产销量大而享有较高声誉。临湘茶叶内含物丰富、品质优异,加工工艺先进,产品在国际国内食品行业中频频获奖。授权临湘生产的“中”字牌茯砖茶荣获巴拿马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洞庭”牌青砖茶获中国食品博览会银奖,“洞庭”、“春意”牌茯砖茶分别获中国湖南(国际)食品博览金奖和湖南省优质农产品称号,“长盛”牌砖茶获“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形成了具有临湘特色的优势品牌群。我市黑茶已成为我国青海、新疆、甘肃、内蒙等省(区)各民族的主要饮品,是全国黑茶生产的主产区。同时,2004年,按照原料区域(包括云溪区)的划分,我市已向农业部申报并通过了16.9万亩无公害黑茶的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为茶叶生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3.5 历史优势
我市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据史书记载:唐太和年间便有茶树种植,到明洪武24年(1391年)临湘龙窖山茶即被列为“贡茶”,进贡时间长达520年之久。自清康熙年间以来,临湘黑茶就远销俄国,极盛时期年销量达1.7万吨,销俄时间长达223年。据海关资料统计,1868年—1889年,我市黑茶销俄量年平均达9335吨。鸦片战争后,我市茶叶从汉口茶市大量输俄,1908—1917年,平均销茶仍达6199吨,其中,1910年高达8765吨。当时茶叶种植面积常年在20—25万亩。
4 黑茶产业发展建议
4.1坚持科技兴茶,稳定发展黑茶产业
毁茶容易,栽茶难,要保住现有茶园面积,禁止毁茶造林、毁茶种竹、毁茶建厂。同时,要分期分批改造低产茶园,力争做到改造一批,受益一批。要大力发展“白毫早”、“福鼎大白”等无性良种,逐步提高我市茶叶良种化水平,扩大良种茶园面积。要利用我市大部分茶园分布在远离城镇的山区,空气湿润,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病虫害少,许多茶区保持着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的优势,大力发展有机茶。到2008年,全市茶园总面积达到 10万亩,黑茶总产量1.5万吨,总产值要达1亿元,到2012年,茶园总面积达到12.5万亩,全市黑茶总产量2.6万吨,产值1.6亿元。黑茶主产区人平茶收入达800元以上。
4.2 加强协会工作,打造黑茶品牌
通过协会组织生产、加工、销售大户,共商茶叶发展大计,形成行业自律机制,达到信息共享,利益共沾,促进黑茶产业的良性发展。由市政府牵头组织农业、财政、供销、工商、技监、防疫等相关职能部门对茶叶市场和企业进行检查,对不符合办厂条件的限期整改,没有整改好的坚决取缔。在实施茶叶品牌战略上,要重点培育壮大“洞庭”、“长盛”、“春意”牌黑茶等几大品牌。要加大广告投入,提高品牌知名度。同时要对产品实行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标准,统一管理,形成规模,扩大市场影响力,实现品牌效应。
4.3 加大扶持力度,建立发展产业的长效机制
4.3.1 茶叶办的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主要用于招商引资、茶叶展销、评先评优、茶协、茶叶办日常工作等活动。
4.3.2 要使临湘茶业实现历史性的飞跃,必须依靠有力的政策体系来支撑。我市已基本错过利用退耕还林发展茶叶的机会,但还有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石漠化治理、以工代赈、扶贫开发、市场建设等国家支持项目正在实施。市委、市政府应研究形成一套适合我市茶叶发展的政策体系,整合上述项目资金,向黑茶产业倾斜,促进我市茶叶产业快速发展。
4.3.3 市财政要切实加大投入,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以奖代投促发展。主要是三大类奖励。一是产品奖:获得绿色茶认证的企业奖励3-4万元,获得有机茶认证的企业奖励8-10万元;二是品牌奖:获得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认定的“中国名牌”和国家工商总局认定的“驰名商标”的产品奖励30万元;三是基地奖:发展一亩新式无性系良种茶园需投资3000多元,每亩奖励600元。
4.3.4 建立茶叶产业发展目标责任制。对产茶乡镇,相关单位,实行单项考核;对贡献大的企业、基地和个人实行奖励。
4.3.5 市委常委要研究好黑茶战略,出台巩固和发展黑茶产业的文件。
4.4 发掘临湘茶文化,促进临湘黑茶产业发展
要发掘利用临湘古老的茶文化,培育新的茶文化、提升茶叶品位、促进市域经济发展。临湘茶文化正处于发展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观念的改变,茶艺、茶诗词联、茶散文不断创新,茶楼、茶馆不断发展。我们的领导和文人、志士们应多讲茶、道茶、写茶、画茶、唱茶、喝茶,念好茶文化这本经,推动我市茶文化的健康发展,为我市的茶叶特别是黑茶生产与发展助一臂之力。
[以下为相关文献,谢绝转载。经岳阳市茶叶协会推荐,下列10篇论文已刊于湖南省茶叶学会、益阳市人民政府2007年11月30日编印的《湖南省茶叶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网友引用以下论文的观点,请注明“参考文献”。点击以下地址,即可接入该篇论文页面。]
岳阳市茶叶协会会员2007年度论文选
[附录1] 公 告
中国名茶网是爱茶人的精神家园,欢迎广大网友投稿,电子信箱:
zgmcw@126.com .本网有删改权(主要针对病句和错别字,不会修改作者观点)。本网是公益性网站,不以谋利为目的。本网站对网友投稿,既不收版面费,也无力支付稿费,请谅解。
[附录2] 中国名茶网栏目
一级栏目:茶科技、茶叶经营、茶业动态、茶文化、社会新闻
二级栏目:【茶农培训】【茶叶业务员培训】【科普作品】【科研进展】【学术论文】【湖南省茶叶研究所】【会员风采】【名牌产品】【商情】【企业管理】【超市】【认证咨询】【科技咨询】【政策法规】【湖南茶业】【全国茶业】【地方茶业】【标准】【茶叶会议】【茶诗】【茶词】【茶联】【散文】【茶史】【故事与传说】【茶文化书刊】【茶海拾贝】【书法作品】【绘画】【茶艺】【摄影作品】【茶俗】【茶人】【语文基础】【茶文化综述】【茶包装】【茶叶通讯】【中国名茶网】【所见所闻】【新闻评论】【各行精英】【社团工作】
(其中【科技咨询】专栏须凭密码进入。
[附录3] 怎样记住中国名茶网的网址?
答: 只要记住中国名茶网的拼音的第一个字母即可,中(z)国(g)名(m)茶(c)网(w),前面三个www,后面点(.)cn.您访问后可收藏这一网站。
如果您的浏览器是7.0的,您可在地址栏直接输入"中国名茶网.公司"这一中文域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