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下旬,岳阳市洞庭山茶厂负责人考察了古
茶叶基地,受到了古丈县茶叶局及各生产单位的热情接待。
上图:易青同志留影
上图:古丈县茶叶局彭小燕同志(左一)陪同岳阳市洞庭山茶厂采购部经理熊洪波同志(右一)参观古丈茶园。
上图:古丈县茶叶局彭小燕同志(左一)陪同岳阳市洞庭山茶厂营销部经理易青同志(右一)参观古丈茶园。
上图:游览芙蓉镇
[相关信息1]
古丈毛尖”地理标志保护通过初审
2007年4月29日,经古丈县委、县政府申报,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古丈组织召开了“古丈毛尖”地理标志保护初审会,与会专家就“古丈毛尖”申报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达成共识,一致认为:古丈毛尖品质优良,享誉盛名,生产技术规程设计合理,操作性强,符合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申报条件,应尽快向国家质监总局申报。
产品地理标志保护须经地方申报,由省级质监部门组织专家初审,再报国家质监总局组织专家审定,各项指标符合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标准,公示两个月无异议方可实施地理标志保护。茶叶是古丈的优势产业,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茶叶生产生态优势明显,所产茶叶外形肥嫩、茸毛披露,色泽嫩绿、汤色清澈明亮,嫩香浓醇、滋味鲜醇,叶底嫩绿、耐冲泡,具有全国一类型名优绿茶的品质特征。自1999年该县实施茶叶产业化建设以来,制定并逐步完善了生产技术规程,基地建设迅猛发展,生产工艺不断改进。逐步实现了群体茶向良种茶的转变,传统手工制茶向机械制茶的转变。古丈从申报到通过初评仅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实施“古丈毛尖”地理标志保护,对于有效保护“古丈毛尖”特色产业快速健康有序发展,做大做强“古丈毛尖”品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关信息2]
古丈毛尖
古丈毛尖产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县,故名之为“古丈毛尖”。
古丈毛尖历史悠久。据《桐君录》记载,古丈栽种茶叶始于西汉,古丈在东汉时就列为著名的产茶地之一。据《古丈县志》记载:“十九世纪末叶,古丈坪厅之茶,种山者少,皆人家园圃所产及以园为业者所为……清明谷雨拣摘,清香馥郁,有洞庭君山之胜……” 本世纪30年代,古丈毛尖在西湖博览会上获得优质奖。1982年古丈毛尖被评为中国名茶,1983年又获国家外经部颁发的优质产品荣誉证书。
60年代,古丈籍著名歌唱家何纪光先生的一首《挑担茶叶上北京》轰动乐坛,歌词里的茶叶,即指古丈毛尖。近年来古丈籍著名歌唱家宋祖英演唱的MTV《古丈茶歌》,在全国500余家电视台播出,古丈毛尖随着茶歌蜚声海内外。后来,著名画家黄永玉先生又为古丈题写了“古丈毛尖”四个大字,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题写了“中国名茶,古丈毛尖”八个大字。
古丈毛尖的采摘和制作技术要求很高。采摘必须在清明前后15天以内进行,专采一芽一叶,芽叶要鲜嫩、匀称。
毛尖茶制作时,一般要经过杀青、清风、初揉、炒二青、复揉、炒三青、做条、提毫收锅等8道工序。杀青后,杀青叶须经过清风,以散热气,经适当初揉后,入锅中进行“炒二青”,再经复揉,又入锅中进行“炒三青”,炒到茶坯不粘手时,即行做条。做条亦在锅中进行,其法是双手握茶于手心,运用掌力进行回转搓揉,边揉边散开,使茶坯沿锅壁散落滚转,如此反复进行多次,待茶叶达八成干时,进入提毫收锅,炒至白毫显露,茶香透发,出锅收藏。以上每一道工序都必须一丝不苟,精细认真。这样制出的毛尖茶,条索紧细,匀整圆浑,白毫显露,色泽翠绿光滑。
古丈毛尖茶产于高山地带,茶树不喷施农药,茶农习惯性施用有机肥料,所以少有污染。
古丈毛尖成品条索紧结,锋苗挺秀,色泽翠润,白毫显露;香气持久;汤色清澈;滋味醇爽;叶底嫩绿。
【以岳阳市洞庭山茶厂“巴陵春”为关键词在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