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全国媒体非议,云南普洱茶界展开反击
——“普洱茶现状之正本清源”座谈会2007年6月26日在昆明举行
[声明:刊登网友投稿与本网立场无关,欢迎投稿。]
作者:云风
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新闻周刊、广州日报等媒体联合对普洱茶作了许多负面报道,全国媒体披露普洱茶真相,普洱茶价一路下跌,普洱茶市场“门前冷落车马稀”,普洱茶“日落西山”,,刚刚被恶性炒作的普洱茶产业面临夭折,普洱茶有可能走上人参乌龙茶的绝路。云南普洱茶界人士一时不知所措,在沉默了一段时间后终于展开了反击。2007年6月26日,一场名为“来自云南的声音——普洱茶现状之正本清源”的座谈会在云南康乐茶文化城举行。来自云南省的部分领导、专家学者、企业家近100人共聚一堂,就普洱茶当前的发展现状、面临的危机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研究对策。
“来自云南的声音——普洱茶现状之正本清源”的座谈会由云南省普洱茶协会主办,《书报文摘.普洱茶周刊》、云南康乐茶文化城、兰茶坊等单位承办。昨日参会的领导有:云南省人大原副主任、云南省关工委执行主任、云南省普洱茶协会会长张宝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研究室主任杨建龙,云南省人大农工委主任潘政扬、普洱市委副书记朱飞云及中国打假第一人王海;出席座谈会的专家学者、企业家有:昆明民族茶文化促进会理事长张顺高,云南省茶业商会会长马顺友,云南大学生物系教授高照,海湾茶业董事长邹炳良,云南兰茶坊生物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杨泽军,西双版纳大渡岗茶叶实业总公司党委书记彭学珍等。
昆明民族茶文化促进会理事长张顺高在发言中表示:大落方能大起,普洱茶近期的价格波动,是经济上的自然规律,大家应不必过分担心,但他也指出,目前茶市场存在着一些不良现象,如经销商向茶厂交付大量押金,一些品牌开展的贴牌服务等,都对市场造成一些不好影响。
云南省人大农工委主任潘政扬分析了目前普洱茶市场现状,他说,云南普洱茶能在短期内崛起,有着深厚的物质基础,去年,云南茶园面积已达370万亩,茶叶产量13万多吨,今年预计茶叶产量将达到15万吨,将超过浙江,位列全国第一位。(作者注:云南从外省购进了不少茶。)普洱茶热,是因为适应了现代人的健康需求,普洱茶目前的凉,亦是因为一些人过度炒作、误导宣传等,这也都需要理性对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研究室主任杨建龙安慰云南茶界:虽然目前茶价有所波动,但只是暂时的,未来普洱茶一定会平稳、健康发展。
云南省人大原副主任、云南省关工委执行主任、云南省普洱茶协会会长张宝三最后作了总结发言,张会长说,虽然目前普洱茶面临一些问题,但市场不会出现大起大落的情况,(作者注:这也是自我安慰的话,不符合事实)未来发展形势比较明朗。他指出,目前普洱茶界应该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共同面对眼前困难,同时还要不断丰富、完善普洱茶的文化体系,深化研究普洱茶的发展方向,为普洱茶健康、持续、稳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会后,参会的100多位嘉宾还当场在《云南普洱茶护牌联盟宣言书》上郑重签名,均表示:愿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使普洱茶平稳渡过本次难关。
《云南普洱茶护牌联盟宣言书》在一些提法上发生了重大改变,放弃了“越陈越香”、“能喝的古董”、“治疗百病”、“第七大茶类”等说法,与其说这是一份面对全国媒体的“答辩书”,不如说是对于过去狂热炒作的“反省书”。
愿云南普洱茶产业东山再起!
[相关信息1]
云南普洱茶护牌联盟宣言书
云南是世界茶树的发源地,广泛分布于大面积的野生茶树群落,无可争辩地证明着云南“世界茶源”的地位。云南大叶种茶叶有着卓越的品质,其内含茶叶有效化学成分,显著高于中小叶茶。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造就了云南大叶种茶的品质特征。大叶种茶叶是云南普洱茶特有的原料,北回归线与澜沧江相交的十字辐射区是其中心产区。
天赐普洱与人间,史留古风于饼沱,人得健康于浓饮;品千万个性,寓无穷故事;陈香甘滑,永为活物,唯普洱茶所特有!
云南普洱茶采料于品质卓越的大叶品种,处于原生态的地理环境,有着“世界茶源”的正宗遗传,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运用如此古朴的采造之法——普洱茶用最强的声音呼唤着回归自然,用最浓的茶汁化解着当代淤积的脂肪,用最醇和的茶汤润滑着人际和谐。。。。。
无可置疑,普洱茶不仅是自然和历史珍贵的遗产,而且的人类健康的瑰宝。更不能因为市场的起伏,极少数不良厂商的贪婪,个别人和个别传媒不负责任的轻薄讪叽,否定了普洱茶保健养生与文化传承巨大的固有的社会价值!
天地所成的普洱香茶不会消失。
历史形成的普洱品牌不能被吓倒!
云南所有的制茶企业,所有的种植基地,所有的茶叶组织,所有的普洱茶爱好者,大家都起来保护普洱茶品牌!
所有的流通环节都来护牌!所有的经销者都来护牌!政府的职能部门和质监机构都来护牌!
我们郑重宣言:
伴随着新标准的颁布和普洱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成功,“新普洱茶时代”已经来临!普洱茶应走出宫廷贵族时代,走向大众,走出刻意追求“老茶”炒作时代。我们要开创“新普洱茶时代”:让大家都能喝得起普洱茶,藏得起普洱茶;让大家都会品每个时段的普洱茶。我们要推动普洱茶平民化发展,使普洱茶真正进入大众生活之中。我们相信普洱茶一定会再次迎来“士庶所用皆普茶”的繁荣。同时,中国的六大茶类是姊妹花,同为国饮,要共同去丰富人们日益增长的人们多样性的生活需求。
我们要求在清洁通风的室内环境存茶,使熟茶继续醇化,使原普洱茶(生茶)卫生的环境中进行自然后发酵。
我们认为普洱茶在其环境和内质决定的有效期内,任何时段都值得饮用和品尝,且能体验到不同的风味,这是普洱茶表现出“万千个性”魅力的一个方面。
我们提倡生熟均好饮用,凭不同口味选择。
普洱茶标准形成,来之不易,我们要坚持标准:1,坚持云南一定地区的大叶茶;2,坚持云南大叶茶晒青;3,坚持生熟两个系列,不要听信对标准的说三道四。
我们拥护并坚持由国家工商管理总局商标局批准注册的云南省普洱茶协会“普洱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认证和标贴,坚持普洱茶的云南原产地保护。保护标准,保护证明商标,就是保护普洱茶产业生命,就是维护生产经营的正常次序,就是保护生产者,经营者与消费者的权益。
我们坚持卫生生产,接受QS认证。
我们坚持标明茶级组成,坚持质量等级与价格的合理对应,反对质量欺骗。
我们坚持标明生产日期, 反对年份欺骗。
我们坚持标明每个批次产品的原料产地,反对产地欺骗。
我们坚持生产过程化,反对偷工减料。
我们坚持在清洁的环境中使普洱茶自然后发酵,反对“人工做旧”,欺骗和坑害消费者。
我们要求政府制定市场规则,依法进行市场监管,坚决打击假冒伪劣,坚决打击非法融资,谋取暴利,囤积居奇,哄抬茶价,炒卖单据,操控市场等扰乱市场的不法行为。
我们呼吁政府加大对普洱茶科学研究的投入和力度,解决普洱茶当前和长远必须解决的问题,为普洱茶可持续发展打还基础。
我们将共同努力,建立普洱茶的信誉,保护普洱茶品牌。让更多更多的人们珍爱普洱茶!为新农村建设,为和谐社会建设作出贡献。
2007年6月26日
[相关信息2]
全国媒体有关普洱茶的报道
2007年05月22日,信息时报《普洱茶价缩水崩盘还是调整炒家一月损失超百万》;2007年05月23日,香港商报《普洱茶价回调最多缩水五成》;2007年06月15日,央视经济半小时《普洱茶泡沫破了》;2007年06月18日,北京晚报《疯炒之后崩盘普洱茶价缩水一半》;2007年6月18日,新华社《“炒家”自曝普洱茶内幕:出厂价3000炒到3万》;2007年6月27日,广州日报《普洱茶跳水蒸发340亿》。
[相关信息,请点击以下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