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茶网声明:网友意见与本网立场无关]
作者:轻风
《茶周刊》2007年第14期刊载了韩弛的文章,觉得韩研究员只适合搞科研,并不懂商业运作。
韩研究员建议:普洱茶生产厂家和研究者,应该多做些实验,不管是好还是不好,都应该用实验数据来说话。但韩研究员怎么知道茶厂能做那么高水平的试验吗?要证明普洱茶中的黄曲霉不会产生致癌的黄曲霉毒素,这要建高水平的微生物实验室。要证明普洱茶养胃,应该由医学专家做啊,我们茶厂怎么能做这试验?现在没有一个医学专家愿意做普洱茶治病的实验,只能由买普洱茶的人自己宣传。
所有关于普洱茶的科学研究都是无益的,研究越透,普洱茶越没人要。普洱茶的炒作不需实验数据,数据越多,普洱茶的身价越低。
我们应把普洱茶当作神物来信奉,一杯下喉,感觉飘飘欲仙,疾病全无。那块从故宫运到云南的陈年普洱,我在几千里之外就闻到了它的陈香,那是无法用现代科学仪器证实的香。
[附录]
要用实验数据来证明普洱茶是好还是不好
作者:韩驰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研究所研究员):
我觉得所谓的普洱茶热,确实是炒得有些厉害了。说实在的,现在关于普洱茶好处的各种宣传,多数都是没有太多具体科学依据的,虽然也有一些依据,但这些依据大部分还是“古人云”一类的东西,而很多所谓“古人云”的东西其实并不科学。所以,我经常去劝那些普洱茶厂商多做些科学实验,要用实验数据和结论来做宣传。
说到普洱茶越陈越香以及对身体健康的各项好处,我不敢苟同,但也不会去说它对身体一定有害,因为我没有做过相关的实验。你(指记者,下文同)刚刚所说的一些实验结论,我也看过不少,但是这方面的一些实验往往只有结论,没有详细的实验过程和方法,并不能说明问题。与此同时,我们现在确实有一些很不负责任的所谓“专家”,不去做任何实验,就敢随便乱说,在北京就有自称“营养专家”的人,说过红茶里面没有茶多酚这样荒谬的言论!
我是做疾病和健康方面研究的,并不是“全能的专家”,只能对我知道的方面说几点看法,至于不是我研究范围的和我所不知道的,我不敢也不能随便去说。对于《普洱“七伤”》一文所提到的质疑之处,我想有几个问题,可以稍微说一下。
普洱茶在渥堆过程中,微生物会产生出一些香气来,但是这些微生物里边有很多可能确是有害的。这样的茶安全性到底怎样,还是要通过做实验来解答。至于普洱茶在渥堆过程中会有黄曲霉产生,是否对人体有害,现在有些人常用酱油在制作过程中也用曲霉发酵来说明问题,认为既然酱油没有问题,怎么能说明普洱茶就有问题呢?关于这一点,我们也有几点是需要注意的。一是,酱油曲霉跟黄曲霉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霉菌,所以拿酱油发酵中没有毒素产生来证明普洱茶发酵过程中也没有毒素产生,这样的推理方法是不成立的。二是,普洱茶中的黄曲霉并不等同于黄曲霉毒素,黄曲霉只在特定条件下才会产生毒素,因此,也不能因为普洱茶中有黄曲霉就肯定地说普洱茶中含有致癌的黄曲霉毒素。
对于普洱茶宣传上所谓的越陈越香,我更是不敢苟同,我在喝普洱茶的时候就没有喝出陈香来,只觉得那是霉味;但也不敢反对,不敢一概而论,因为,我也没有做过详细的科学实验,没有依据,所以也不能说它不好。
说到陈茶更好,我实在不能理解30年的普洱茶就比20年的好,20年的就比10年的好,放的时间越长价值越高的说法。不过,有一点需要声明一下,由于干燥的环境不适宜微生物生长,因此,干燥的普洱饼茶中霉菌的含量是要远比散茶中的含量来得少。
我曾经委托中科院院士做过茶对艾滋病毒的抑制实验,结果显示并没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我自己也曾经做过茶对肝炎的干预实验,结果也没有显示出效果来。虽然结果都没有显示茶对上述病毒的抑制作用,但是,我们也不能肯定地说茶对他们就一定没有作用。因为茶叶中的组分含量众多,加上人体内的生化反应相当复杂以及我们的实验设计也不一定合理,因此,要证实茶叶在健康上的效果,还需要用进一步的实验来说明问题,而不能简单地做出有效或者无效的结论。
所以,我还是要建议普洱茶生产厂家和研究者,应该多做些实验,不管是好还是不好,都应该用实验数据来说话。
专家简介:
韩驰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研究所研究员,农业部茶叶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兼客座教授,中国保健科学技术学会茶文化研究促进会副会长。
主要从事膳食中有害因素的危险性评价、天然食物及其成分的保健作用和食品的安全性评价研究。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和国家合作项目等重大科研课题。在茶叶防癌作用及其机理研究方面成果卓著,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卫生部二等奖和三等奖。著有《食品毒理》、《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等,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2126期 ]
[相关信息,请点击以下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