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岳阳市茶叶协会 岳阳黄茶 茶产业 茶科技 茶文化 读者留言 联系我们
 
中国名茶网网友对《普洱“七伤”》一文之评论
发布者:名茶网          发布时间:2007/4/2
编者按:2007年初,网络上流传《普洱“七伤”》一文,《茶周刊》还刊登了此文,标题虽不一致,但内容大同小异。本网收到一些网友的评论意见,刊登如下。网友意见为个人观点,与本网立场无关,与任何组织无关。

正义: 网络上流传《普洱“七伤”》一文,《茶周刊》还刊登了此文。我佩服作者的正直,也佩服《茶周刊》的勇气。我把这篇文章转给我的经营普洱茶的朋友看,他们都认为文章写得好,只是大家都不愿意把实情说出来。“越陈越香”是伪科学,“能喝的古董”不存在,“养胃”属无稽之谈,“收藏增值”是一个快要破裂的泡沫。
  在各大茶类中,只有绿茶和乌龙茶才是不可推翻的国饮。这一次普洱茶热,炒作效果短期内很成功,但对象选错了。
 
天地: 《普洱“七伤”》改为《普洱“七觞”》为好。
 
蓝天: 普洱茶的炒作,这没有什么不好的啊。不管哪一种茶热起来了,对茶业的发展,对茶文化的传承都有好处。现在全国的茶价上涨,茶人扬眉吐气,这要感谢为普洱茶炒作作了贡献的人们。在市场经济中,什么都可以炒,很多国外的东西被炒得火热,为什么我们自己的特产就不可炒作呢?有人写几个字,画一幅画,唱一首歌,就值几十万上百万元钱,与别的行业比,普洱茶的炒作算得了什么啊!从另一个方面讲,有钱的人来炒茶,也是给茶业作贡献啊!当一块成本只有几块钱的黑茶一出手就挣几百元甚至几万元的时候,我们这些“茶贩子”出门也都能坐高档轿车了!
 
海风:炒股能赢钱,炒普洱也能赢,炒法一样。大势下跌,股票就要抛;趁普洱还有人在跟风,我们收藏者也要见机出货啊!
 
见地:云南省成功的炒作,让外省人眼红.云南普洱茶炒作,将成为中国名牌运作最成功的案例.祝贺云南茶人发大财!
 
[相关信息]
 
          普洱“七伤” (网友推荐的转载文章)

 
  大家好好看看黑心的普洱茶商是怎么欺骗消费者的!
   云南普洱,天下驰名,中国十大名茶,享誉海内外。
  这几年普洱之热,令人咋舌,无论业界内外均感震惊、意外!然而风光热闹的背后,普洱市场的混乱与无序,也同样令人忧虑不安!不禁使人思考:
  表象之下有多少泡沫与谎言,兹揭示以下七点关于普洱茶之误导消费者的宣传口号或者说“卖点”,呼唤业界自律,放眼未来,科学合理的宣传普洱,健康卫生的饮用普洱,共同维护珍惜普洱这一品牌,不要使其步人参乌龙之后尘,昙花一现又复归于平静。
  现在的情况却是:没有质检标准,没法准确辨别区分年份,神秘的色彩和以讹传讹的谎言,神话了普洱同样也伤害了普洱。像雨像雾又像风的神秘使普洱茶商、茶厂赚满了荷包,赚足了银两,这阵热潮过后,最后也许只留下满地鸡毛。
  普洱之伤有七(简称七伤):
  第一伤:越陈越香???
    这四个字可以说是对普洱茶介绍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是个铺垫词,售卖者天花乱醉的吹嘘无非是让你乖乖掏钱包;
科学客观地讲从植物自然干燥“陈”的意义上说:普洱茶跟腌菜或者干菜其实有很多共同点。至于香嘛,腌菜干、香菇干的香味是众所周知的!
  大家都有常识:放在露天的东西,哪怕是玻璃瓶装香水都会挥发,更别说茶叶的香味了,照普洱越陈越香的说法,普洱茶在自然中其味道散发的越多反而越香,你信吗?
照这个理,那茶叶中的铁观音、龙井、蒙顶甘露等也一样的放的越久越好了?你为什么买茶叶买食品总留意生产日期和包装是否完好。
  总之啊!这话绝对不可信不可当真,宣传的噱头而已。就是骗你买,真正除了商人外整饼买回家每天抠一点喝,直到抠完喝完的有多少???
  第二伤:能喝的古董???
    何谓古董?还是能喝的?理直气壮喊出这句话的人不知是对历史无知至少也是对食品安全缺乏认识,法国的奢侈名酒---路易十三,世界著名的窖藏红酒都不敢如此大声,试问出土文物中假设发现普洱,这古董你敢喝吗?喝出问题你找谁负责去?
  笔者就亲眼看见过一家藏茶厂将不知从何年何月何地找到的腐朽茶砖当作宝贝,置于陶瓮中打上封条盖上红印,开口叫价3800元一匹“砖”。呜呼,试问天下茶人良知理性何在???
  再说了但凡食品都有保质期,过期食品吃不得。这连三岁小孩都明白的道理,你去超市买东西,你是买新鲜的还是陈旧的???
  人为什么要喝茶?分析给你听:一是维生素二是氨基酸三是叶绿素等,这些都是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可以平衡肌体,补充所需元素。绿茶最长保质期18个月,乌龙茶同样,这是个坎,最大上限,18个月时候的茶你可以买来喝喝,但营养价值基本流失。和新茶比比看你更愿意喝哪个?
  第三伤:养胃???
    几乎所有接触过普洱的人都会被这句关于普洱功效特色的词语所吸引,销售员也会引经据典列举诸多事例以资证明,但是,普洱不是药!所谓“养胃”纯属无稽之谈。
相对绿茶、乌龙茶而言,红茶、黑茶等全发酵茶,品饮时对胃肠粘膜刺激相对小些,前者饮用过多会产生兴奋,例如晚上睡不着、醉茶等,这时候喝一点糖水或牛奶就可酸碱中和了。在说,晚上睡前你不一定非要喝茶啊?
  谁再嚷嚷“养胃”以后胃病发作,你不用看医生,也不用吃胃药,喝普洱得了?你去云南普洱茶区的医院看看,调查调查是否得胃病的就比四川等绿茶区的少?还有藏区、蒙区这些长期喝奶茶、酥油茶(其原料就是普洱、康砖)的民族,是否不得胃病?
  还有,重发酵的茶叶中,尤其是康砖、普洱含氟量过高,氟这个东西在牙膏中被广泛宣传使用:功能可以固齿;但物极必反,同样的藏、蒙民族因为长期食用含氟过高的黑茶,口腔容易产生氟斑牙。03年笔者去香格里拉旅游时看到很多康巴汉子和妇女无论身高、皮肤、相貌都相当的好,唯有一张嘴看到满口黄牙,令人大为叹息。
  第四伤:收藏增值???
    作为食品,可以被人收藏并期待增值的产品极少,酒是个例外,却也一样有一个上限的保质期,(听说: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中就有酒瓮一尊,似乎还有酒在其中,可是没有经过权威质检部门检验,谁敢喝?要说这年生够长了吧,把这酒收藏的事儿估计也没人干。喝,就更不敢了。)
  除了现在的普洱,把粗加工农产品作为收藏品的屈指可数,同属农产品的烟草行业的高级品牌雪茄等算奢侈品吧,但谁在收藏号称几十上百年的烟?年年月月植物都会不断生长,推陈出新,世界因此万象更新,生产技术也会更加先进,产品会更加新颖、完善,你的所谓“收藏”的东西越往后越多,你能看到升值的希望了没有?
  冬虫夏草比普洱珍贵吧?没听说那家虫草行讲他的虫草放的越久越值钱?黄金还有个行情呢。炒作使普洱茶由南到北,由西向东风行全国,当市场的普洱到达一定量时,新产品又层出不穷,普洱收藏的价值谁能保障?如邮票,当年的风光比之今日之普洱尤甚,现在呢?物以稀为贵,邮票是印刷品随着时间的推移留存在世的越来越少,才会越有价值,普洱却相反,还是食品,凭什么增值???收藏普洱之风,可以止也。
  第五伤:做旧
    这是最不能容忍的行为,广东曾经爆发的“猪圈普洱”事件对整个食品安全、茶叶市场影响之恶劣,伤害之深就是潜藏在普洱风光表面下的一颗定时炸弹。那是对普洱本身的污辱,环顾茶行业大家努力向更高层次更安全卫生的标准靠拢的同时,唯有普洱在逆势而行,就包装而言,普洱最简陋,就卫生而言,普洱最不讲究的、、、、、、
  市场在追捧陈旧,商人逐利的本性使做旧成了普洱好卖的幌子,从包装纸染色做旧到普洱饼茶浇水发霉晒干,再到散茶普洱的霉变,这世界简直颠倒了?恶心到不想再谈。
  第六伤:年份
    普洱的价钱、等级如何确定?普洱的存放年限是个重要因素,坊间的流行说法是年份越久越值钱,所以商家动辄以20年、30年、50年甚至100年珍品、贡品忽悠你,价钱更是炒上了天,年份就是钱。
  至今国家没有专门鉴别普洱年份的权威机构,市场上人云也云,没有人说的清楚的东西反而神秘反而吸引人因为这样更好蒙人,本人03年在深圳茶叶世界为朋友代买了三饼“中茶小雪印名号7542圆饼”,花了900元,商家说这茶近30年存放历史,好得很,将信将疑买了下来,后来听朋友讲转手卖了,1000元一饼,因为他自己又给加了20年,成了50年收藏珍品,简直是上家蒙下家,下家蒙傻瓜,普洱看不懂,安能变雌雄。
  第七伤:炒作
    普洱其实从唐朝团茶发端,内地汉人弃用,辗转销往少数民族地区,作为最低廉的饮食植物来源,平衡边民因食用过多牛、羊肉带来得体酸不适肌体症状,那时交通不便为了便于运输,将茶叶压紧成型,用马驮人背运输,这才造就了茶马古道。
  未曾想时至科技发达的今日,居然先由一小群别具用心的人囤积居奇,再由盲目跟风的一大群人炒至如此疯狂的地步。
只能感叹:中国人不理性啊,盲目从众不加识别分析,你说好他也说好,看看老外人家跟不跟风,老外不傻,人家就中国绿茶都要搞个有机茶欧Ⅲ、日本标准,逼迫中国人就范,你要去占他的市场,就要照他的要求办。中国人在自己窝里在起劲的闹腾,一如当年的气功、香功、********传销、邮票热、兰草热等等。
  炒吧,先炒冷饭,炒热了炒黄了,等上家把钱赚够了大量抛货时,跟着就炒糊了,崩盘了,到时候就像歌里唱的:普洱还是那个普洱,市场不是那个市场、、、、、、
  小结:
    其实中国茶尤其是绿茶、乌龙茶是我国农产品中的最有竞争力的产品,甚至具有垄断性,是其他国家生产不出来的,也引种不了的。联合国把茶叶定为世界健康饮料之首,全世界对绿茶好处认识越来越多、需求越来越大的时候,我们的茶行业专家、政府 官员、商人不去同心协力开拓全球市场,高屋建瓴的制定行业标准、规范市场、引入创新做大做强中国茶业,反而对这股普洱炒作逆流听之任之,令人实为感叹。
 
[相关信息,请点击以下地址]
http://www.zgmcw.cn/onews.asp?id=1134  错把湘茶当闽茶 北京华晟赔三万——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引发的知识产权纠纷二审侧记
http://www.zgmcw.cn/ONEWS.asp?id=1141  保护湘茶文化才是我们的切入点——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引发的知识产权纠纷终结评论
http://www.zgmcw.cn/onews.asp?id=729  临湘黑茶生产企业状告电视剧《乔家大院》制作、发行各方始末
http://www.zgmcw.cn/onews.asp?id=465  “茶叶之路”的起点——临湘市聂市镇
http://www.zgmcw.cn/onews.asp?id=197  “ 湘茶”将与《乔家大院》对簿公堂
http://www.zgmcw.cn/onews.asp?id=124  揭示《乔家大院》茶事的历史真实问题
http://www.zgmcw.cn/ONEWS.asp?id=1195       2007年中国茶业10大新闻三种版本评析
http://www.zgmcw.cn/onews.asp?id=1191       《中国茶叶》《茶叶世界》杂志共同评出:2007年度中国茶叶十大新闻
http://www.zgmcw.cn/ONEWS.asp?id=1190       2007年陕西茶业界十大新闻事
http://www.zgmcw.cn/onews.asp?id=1122       2007年贵州茶叶行业十大新闻
http://www.zgmcw.cn/onews.asp?id=1067       三家媒体联袂评选2007年中国茶叶行业10大新闻
http://www.zgmcw.cn/onews.asp?id=1061       中国名茶网评选的2007年湖南茶业10大新闻
http://www.zgmcw.cn/ONEWS.asp?id=1060       中国名茶网评选的2007年中国茶业10大新闻
 

[附录1]             公 告
       中国名茶网是爱茶人的精神家园,欢迎广大网友投稿,电子信箱:zgmcw@126.com .本网有删改权(主要针对病句和错别字,不会修改作者观点)。本网是公益性网站,不以谋利为目的。本网站对网友投稿,既不收版面费,也无力支付稿费,请谅解。
 
[附录2]     中国名茶网栏目
一级栏目:茶科技、茶叶经营、茶业动态、茶文化、社会新闻
二级栏目:【茶农培训】【茶叶业务员培训】【科普作品】【科研进展】【学术论文】【湖南省茶叶研究所】【会员风采】【名牌产品】【商情】【企业管理】【超市】【认证咨询】【科技咨询】【政策法规】【湖南茶业】【全国茶业】【地方茶业】【标准】【茶叶会议】【茶诗】【茶词】【茶联】【散文】【茶史】【故事与传说】【茶文化书刊】【茶海拾贝】【书法作品】【绘画】【茶艺】【摄影作品】【茶俗】【茶人】【语文基础】【茶文化综述】【茶包装】【茶叶通讯】【中国名茶网】【所见所闻】【新闻评论】【各行精英】【社团工作】
(其中【科技咨询】专栏须凭密码进入。
 
[附录3]      怎样记住中国名茶网的网址?
答: 只要记住中国名茶网的拼音的第一个字母即可,中(z)国(g)名(m)茶(c)网(w),前面三个www,后面点(.)cn.您访问后可收藏这一网站。
      如果您的浏览器是7.0的,您可在地址栏直接输入"中国名茶网.公司"这一中文域名即可。

 
 
 
 
湘ICP备140006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