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岳阳市茶叶协会 岳阳黄茶 茶产业 茶科技 茶文化 读者留言 联系我们
 
“变味”的普洱茶
发布者:名茶网          发布时间:2007/1/31

作者:鲁国顺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2091期

编者按:普洱茶是全国热门话题,本网转载此文,供广大茶人参考。欢迎广大网友参与讨论。

 

普洱茶的神话

  曾经在国内沉寂多年的普洱茶,如今正在创造“一夜暴富”的神话。北京马连道许记普洱茶庄的许经理给记者讲了一个极具戏剧性的故事。2002年,他的一位在广州经营紫砂生意的朋友在同行的怂恿之下,以每饼20多元的价格从云南买进了10多万元的普洱茶。原以为这批货可以顺利出手的,结果却是无人问津。这位朋友一气之下将这批货锁进仓库里不再过问。令他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是,短短两年之后的2005年,这批普洱茶竟然以100多万元销售一空。

  许经理说,像这样的故事在云南比比皆是。据介绍,云南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厂生产的普洱茶现在都以20%—30%的价格上涨。云南大益、勐海茶厂等知名厂家的普洱茶甚至以100%—500%的幅度上涨。即使这样,带着巨额资金排队买普洱茶的客商依然络绎不绝。老茶的价格更是惊人,一饼茶卖几千元,甚至几十万元是常有的事。

  点评:新年伊始,普洱茶热浪滚滚,市场价格也一路走高,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引起业内一些人士的担心。不少人感到,热到如此程度的普洱茶已经开始“变味”。在某些人的心里,普洱茶已经不是茶,而是无所不能的保健品,甚至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普洱茶也不再是一种商品,而是一种有巨大升值功能的“投资产品”。如此炒下去,对社会各界都无益处。

 

普洱茶是怎样“火”起来的?

  现在,普洱茶“火”遍中国也不是突然间冒出来的现象。普洱茶最先是从台湾、香港等地“火”起来的。上世纪80年代前期,香港的陈年茶尚属滞销货品。上世纪80年代中期,台湾一些爱茶的中医师、气功师、太极拳师等发现了普洱老茶补血益气的作用,越陈越香的特点也开始显现出来。一些喜欢喝茶的人将其作为生活必需品存起来,从而导致陈年老茶的价格第一次抬升。香港茶商看到商机,将普洱旧茶成规模地销售到台湾,并形成了一股稳定的茶叶消费潮流。到上世纪90年代初,普洱茶在大陆只有每公斤几十元的价格,但在台湾被炒到了上千元。期间,普洱茶悠久的文化也引起人们的重视,邓时海一本《普洱茶》在台湾发行,为普洱茶推波助澜。在巨大的商业利益驱动下,许多台商、港商开始在广东租厂房,派人大量收购陈年普洱茶。由于老茶价格提高,新茶收藏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此时,普洱茶价格第二次抬升。2000年前后,渐趋饱和的台湾市场扩展到大陆,先后在广州、云南形成热点,2003年后北京市场开始发热。

 

普洱茶已经“变味”

  有些人说,如今用“红火”来形容普洱茶市场似乎不够,只有用“发烧”这个词方能概括其市场火爆的程度。在普洱茶创造一个个神话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晰看见这样一幅图画:有关方面全力“推”,众商家合力“挺”,投机者乘机“炒”,顾客“跟”着感觉上,“四轮驱动”使普洱茶一路高歌猛进。

  有关方面“推”

  北京马连道许记普洱茶庄的许经理认为,普洱茶市场如此火爆与有关方面的宣传推广密不可分。2003年,北京开始了普洱茶热。2005年,“马帮·瑞贡京城”活动是一次高潮,43个赶马人,带着120匹骡马,历时5个月经云南、四川、陕西、山西、河北,一路浩浩荡荡到达北京。马帮所到之处受到了民众和媒体的极大关注,进京后在京城掀起了“普洱旋风”。

  即使在普洱茶市场如火如荼的2006年,云南也丝毫没有放松宣传推广。去年9月22日,首届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会在昆明举办,紧随其后的9月28日,首届中国国际普洱茶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11月,中国(广州)国际茶业博览会上,云南省组织的普洱茶参展阵容可谓强大,成为博览会的主角。《我的长征》红色大益长征英雄纪念茶慈善义拍活动在央视著名节目主持人崔永元的主持下,更是成为瞩目的焦点。近年来,云南省有关部门在普洱茶宣传推广方面屡施大手笔,为普洱茶产业今日的红火使足了劲。

  商家“挺”

  在云南省思茅市的街头,随处可见普洱茶专卖店。几乎每周都有新的茶庄开业,全市最起码也有三四百家专卖店。在北京的马连道茶叶一条街,上千家茶店中,完全不卖普洱茶的很少。一位马连道的茶商说,时下,如果哪家不卖普洱茶,好像就是落后了一样。如此众多的茶商一哄而上,使得整个普洱茶市场的影响力增强,客观上也刺激了需求。天津市塘沽区金鹿茶庄经理朱为民说:“普洱茶被誉为可以喝的古董,有年头的茶比黄金还贵。不像绿茶、花茶过了保质期就不能卖,并且花茶、绿茶的价格已经很透明了,普洱茶算是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

  火热的市场也吸引了更多的资本进入普洱茶产业,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以药业出名的云南龙润集团以及澜沧江啤酒集团。海外则带动了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境外资本的进入,大量的中小型茶厂与私家作坊相继出现,一时呈现无序状态,品质也参差不齐。

  投资者“炒”

  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由于普洱茶的价值被无限夸大,价格不断上涨,出现了一些普洱茶的投机者,被称为普洱茶“玩家”。这些“玩家”派人到云南等地收购老茶,控制大部分货源,囤积居奇,只向市场有限地提供货源,而后又派人提价收回来。这样经过几个来回,一步一步将老茶的价格炒得更高,“玩家”从中牟取暴利。还有一些投资者,本身对普洱茶知之甚少,听圈子里的人说老茶“越陈越好”、“越陈越值钱”,就把普洱茶当作“可靠”的“投资产品”。湖南农业大学茶学系副教授尚本清说:“一些不懂普洱茶却手握大笔资金的人开始投资普洱茶,前几天接触了几个老板,发现他们只是互相比谁存的茶年头长,而不是比品质。”还有各种普洱茶的拍卖活动,动辄一饼茶拍出几万,甚至几十万元的天价,这让人怎能无动于衷?广东茶商上官海瑞说:“现在广东玩普洱茶的太多了,而且在不断地扩充,不只是东莞本地,还有外商、台商都在收藏这个茶叶,还有一些政府的公务员都会拿一部分的工资囤老茶,当作一种投资,因为它会增值啊。据说2001年的沱茶到现在,翻了八倍,你想这个增值多大啊!”

  顾客“跟”

  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教授杨坚说,普洱茶之所以有今天的火热,跟普洱茶的“降脂、减肥”等保健功效的广泛宣传密不可分。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乐从供销集团董事长劳松盛说:“以前我一直喝铁观音,现在改喝普洱茶了,听说普洱茶对老年人的血管有好处,降血压。”记者曾帮几个以前从不喝茶的熟人到北京马连道买普洱茶,当问她们为什么要喝普洱茶时,大多回答“听别人说可以减肥”。在传媒资讯高度发达的今天,更加注重保健的顾客对于普洱茶强调的“降脂、减肥”功能失去了判断,最终被席卷南北的普洱茶风潮裹挟着前行。

  点评:普洱茶在“四轮驱动”下一路火暴,在这一派繁荣的背后有两种现象必须引起警惕:一是把普洱茶炒成了无所不能的“保健品”,有些人更把它说成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教授杨坚说,现在把“越陈越好”和“保健功能”这两点强调得太过分了,普洱茶的“降脂、减肥”功能似乎比药还好。二是把普洱茶炒成了具有巨大升值潜力的收藏品,有些人毫无根据地说普洱茶“越陈越好”,好像存放久了就成古董、文物了。北京马连道植榕斋总经理陈楚平认为,普洱茶现在的销量直线上升。但从整体上说,收藏量大于消费量。这么多的人热衷于收藏普洱茶,并且斥巨资从事投资型收藏的大有人在。

 

普洱茶的“自白”

  普洱茶热一浪高过一浪,其中炒作之“功”非常显著。普洱茶,你真的有那么神奇的保健作用?真的是能升值的宝物?

  真有神奇的保健功能?

  普洱茶终究是一种饮品,像各种茶一样,它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谁也不可否认,但它的保健功能真那么神乎其神吗?湖南农业大学尚本清副教授说:“营养成分最丰富、保健功能最好的还是绿茶,这是各国科学界反复证实过的。即使“降脂、减肥”也不是普洱茶独有的功能,红茶、茯砖茶、黑茶等都具备这一功能,普洱茶在这方面也不是最突出的。何况普洱茶的这一功能因原料的不同,其“降脂、减肥”的功能会不太一样,采摘成熟的鲜叶制作成普洱茶其效果好于嫩叶。所以宣传中不能过分强调其“降脂、减肥”等作用。”

  “近年法国、日本等一些国外研究机构发表论文支持普洱茶降血脂的功能,另外一些消费者饮用后的经验反映了这一功效,但目前还没有系统的研究进行实证,普洱茶的功能还有待深入的研究。但我觉得普洱茶的本质是一种饮品,‘降脂、减肥’只是他的一个功能点,就像绿茶可以抗氧化、防癌一样,所以不必过分夸大它的功效。” 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国内市场部经理邓增永如是说。

  普洱茶越陈越好?

  普洱茶“越陈越香”、“越陈越好”是又一个误区。不少人认为,囤积一批普洱茶,藏上十来年甚至几代人,等着价值成十倍、百倍地往上翻。

  湖南农业大学尚本清副教授说:“普洱茶不是越陈越好,生茶一般在适当的条件下存放20年,品质会比较好,超过20年,品质开始下降,因为在氧化作用下,营养会逐步散失,最终变成灰。熟茶一般在适当的条件下存放4—5年就可以了。”所以普洱茶不适合长期收藏。

  为什么不少人相信“越陈越好”呢?据记者了解,适当存放后的陈年普洱茶确实比新茶的口感更好、香气更浓。普洱茶生饼存放在合适的条件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后发酵作用,老茶和新茶相比,涩口的感觉会减少,甚至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醇厚的浓香,汤色也由原来不透亮的黄色变成透亮的红色;而有些熟茶在短时间内迅速人工发酵,其涩口味道虽有所降低,但还是比不上自然发酵的,其颜色、口感都有差别。正因为普洱茶有一个后发酵过程,所以造成一些人误以为“越陈越好”。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国内市场部经理邓增永认为,普洱茶的口感好坏不是以时间长短作为唯一衡量指标的,不是越陈就越好。邓经理说,故宫原来存有一些普洱茶,文革时茶叶紧缺,大部分敲碎后与其他茶掺在一起卖了,留存至今的两件茶一件还存放在故宫,另一件在杭州的茶叶博物馆,至今少说也上百年了吧,但据品饮过的人反映,茶味很淡,都差不多成灰了,远比不上存了十来年的普洱茶。

  谁都能收藏吗?

  茶叶的一大特点就是吸附性强,据记者了解,普洱茶具有很强的吸附性,如果在保存中和有异味的物品同时存放,茶叶内自然会混入异味,因此其口感会大打折扣,陈年普洱茶饼,如果存放不当,其口感甚至还不如合理存放三四年的茶饼。如果存放条件不好,甚至会出现霉变。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国内市场部经理邓增永说,即使一定可以升值,还与收藏的条件有关,在北京、沈阳、广州、马来西亚等不同的地方,其环境温度、空气湿度相差很大,经过十年、八年之后,普洱茶的口味、香气、汤色等都会发生变化,这些都与存放的条件有关系。

  除了与保存条件有关,普洱茶的最终品质还与原料、制作工艺有密切关系。北京紫微星兴隆茶叶公司经理刘敏銮说:“如果收藏,你还得搞清楚茶好不好,有没有收藏的价值,每年云南生产80万吨普洱茶大概只有10万吨是值得收藏的。不是哪一饼普洱茶都可以存放的,不是每一饼普洱茶都能达到理想的后发酵效果的。产地、品种、加工工艺等都影响到普洱茶的后发酵,都会影响到你收藏的普洱茶五年或者十年之后的品质。” 收藏普洱茶,前提是选择好产地,选择好原料,通过好的陈放条件,只有解决了这3条才能开始收藏。

  投资普洱茶稳赚?

  明白了上面的问题,大家对收藏普洱茶是否能赚钱就心里有些数了。另外,大量收藏普洱茶是一种投资行为,凡是投资都是有风险的,这是尽人皆知的常识,做投资型的普洱茶收藏当然也不例外。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国内部经理邓增永说:“现在普洱茶市场存在泡沫,局部地区还比较严重。普洱茶不应该成为一种投资品,完全拿普洱茶做投资就出现了偏差。大家都将普洱茶存在仓库里,表面上看销售很火爆,但实际不管卖多少,对普洱茶产业的持久发展都是不利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供求关系起着非常有力的作用,现在收藏的茶越多,将来市场的供应量也会随之很大,而有年头的茶将不再是什么希罕物了,那时升值的梦想就会破灭。”

  何况将来普洱茶能否升值还要取决于当时的品质。北京紫微星兴隆茶叶公司经理刘敏銮说:“不管你收藏多少茶叶,收藏多少年,最终还得经受消费者的检验,也就是你最终的品质如何。品质不好,收藏一万年也没有用,因为茶最终是让人喝的。个人收藏一点普洱茶与茶友分享,作为一种爱好,是完全可以的。但如果指望收藏普洱茶发财,这个梦想很容易破灭的。他劝告大家:“投资是一种商业行为,肯定有风险,特别是在大家都投资普洱茶时,你更加要理性对待。”

  中国茶叶股份公司董事长朱福堂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说:“我们建议,也不要过于刻意去投资这个东西,因为它本身就是个茶叶,就是一种饮料,把它平平常常看,也许它对人类有功效。所以我们并不提倡大家过分的去投资,更不能去投机。”

  普洱茶本来只不过是一种消费饮品,但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被用来追逐暴利的“投资产品”,一种神奇的“保健品”,这是很不正常的现象。为了普洱茶产业的长远发展,我们应该让普洱茶回归本质,科学合理地引导普洱茶健康、持续、稳定地向前走。

 

  相关链接:央视《中国财经报道》:疯狂的普洱茶

 

[相关信息,请点击以下地址]

http://www.zgmcw.cn/onews.asp?id=1134  错把湘茶当闽茶 北京华晟赔三万——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引发的知识产权纠纷二审侧记
http://www.zgmcw.cn/ONEWS.asp?id=1141  保护湘茶文化才是我们的切入点——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引发的知识产权纠纷终结评论
http://www.zgmcw.cn/onews.asp?id=729  临湘黑茶生产企业状告电视剧《乔家大院》制作、发行各方始末
http://www.zgmcw.cn/onews.asp?id=465  “茶叶之路”的起点——临湘市聂市镇
http://www.zgmcw.cn/onews.asp?id=197  “ 湘茶”将与《乔家大院》对簿公堂
http://www.zgmcw.cn/onews.asp?id=124  揭示《乔家大院》茶事的历史真实问题

http://www.zgmcw.cn/ONEWS.asp?id=1195       2007年中国茶业10大新闻三种版本评析
http://www.zgmcw.cn/onews.asp?id=1191       《中国茶叶》《茶叶世界》杂志共同评出:2007年度中国茶叶十大新闻
http://www.zgmcw.cn/ONEWS.asp?id=1190       2007年陕西茶业界十大新闻事
http://www.zgmcw.cn/onews.asp?id=1122       2007年贵州茶叶行业十大新闻
http://www.zgmcw.cn/onews.asp?id=1067       三家媒体联袂评选2007年中国茶叶行业10大新闻
http://www.zgmcw.cn/onews.asp?id=1061       中国名茶网评选的2007年湖南茶业10大新闻
http://www.zgmcw.cn/ONEWS.asp?id=1060       中国名茶网评选的2007年中国茶业10大新闻

 

 
 
 
湘ICP备140006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