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时间:2008年01月28日
拍摄地点: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三荷茶叶合作社
拍摄者:陈奇志
上图:已实行秋修剪的茶园
上图:立体采摘茶园茶树低垂着头
上图:台茶12号茶园茶树上的冰壳
上图:个别外来品种最怕冻,生长势一直不好
上图:少部分茶园开始出现二级冻害症状
左图:二级冻害症状(成叶受冻失去光泽变为赭色)
【相关新闻1】
截至1月25日晚22时30分的统计,自本月12日以来持续的冰雪灾害,共造成全省1871万人受灾,因灾死亡5人,伤病10.5万人,32.4万人被大雪围困。1月26日上午,湖南省应急管理办公室、省气象局、省交通厅、省民政厅、省电力公司在长沙联合通报情况。
5人死亡1871万人受灾
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刘明欣介绍,截至1月25日22时30分,冰雪灾害共造成全省1871万人次受灾,因灾死亡5人,伤病10.5万人,32.4万人被大雪围困,紧急转移安置13.3万人,104.5万人饮水困难。因灾倒塌房屋2万间,其中倒塌民房6030户1.3万间,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4.5亿元。
从1月13日开始,湖南14条省管高速公路先后关闭,大部分调整公路在采取紧急安全措施的情况下有限制通行,黄花机场临时关闭。
受持续雨雪冰冻天气的影响,电网输变电设施出现了大面积覆冰,全省电网安全运行遭遇空前考验。
因线路中断、基站电力中断,至24日16:30,全省227万通信用户受到影响,其中电信60万户,移动115万户,联通52万户。持续冰冻还造成自来水管冻裂,部分居民饮水出现困难。
民政部四级响应救灾湖南
1月21日上午,湖南启动《湖南省突发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进入二级响应状态。23日,省减灾委、省民政厅启动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作出三级响应。同天,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启动四级响应,并派工作组赴湖南开展救灾工作。
湖南省人民政府决定成立全省冰雪灾害应对工作指挥部,由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于来山任指挥长,省委常委、副省长徐宪平,副省长甘霖、郭开朗任副指挥长,对全省冰雪灾害应对工作实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由省政府办公厅负责办公室日常工作,统一调配各类资源抗灾救灾。
【相关新闻2】
全球变暖,今冬为何特别冷?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南宁1月28日专电(记者 王立芳) 在全球变暖的趋势下,为何今年冬天特别寒冷?气象专家解释,极端天气的频繁发生,恰恰说明全球变暖的趋势仍然不变。
“一般来说,寒冷天气过程以一个星期为周期。这次出现的长达两星期的寒冷过程,到目前仍然没有转暖的趋势,而且还会持续。”广西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高安宁说,全球变暖是一个大的趋势,会使得气象极端事件增加,这次全国范围内出现的极端寒冷天气过程,仍是全球变暖趋势的一种表现。
国家气候中心预计,去年赤道东太平洋海表水温发生异常降低的拉尼娜事件将持续到2008年夏季之前,强度达到中等或者偏强,而在较强拉尼娜事件发生的当年冬季,冷空气就会活动频繁。
专家介绍,今年来自西伯利亚、蒙古的冷空气强度比往年强,加上冷空气活动范围比往年大,使我国河南、安徽以南地区均受到较大影响。
“强冷空气不断补充南下,并与西南暖湿气流相遇,长时间在华南上空交绥,雨雪天气不断持续,这也造成了气温的持续下降。”高安宁说。
【相关新闻3】
专家解析湖南罕见冰冻天气:冰冻强度超过北方
(来源:《湖南日报》2008年01月29日)
冰雪来得几乎没有什么预兆
元旦小长假,有人在暖冬的阳光里担忧———全球变暖气候异常。1月9日,省气象台测得的最高气温达到20℃,阳光明媚,直如暖春。
然而,12日晚雨雪骤降,久违的雪花让人们颇为欣喜,却没想到这只是大冰冻的前奏。紧接而来的冰冻,让位于南方的湖南人有些措手不及。更让人料想不到,10多天来,冰冻天天伴随我们度过。交通阻隔,电力紧张,人们的生产生活受到极大的影响。
冰冻综合强度 堪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强
如果说“万里雪飘”的景色也曾光临,那么“千里冰封”的情景,在湖湘大多数人的记忆里绝对是陌生的。从12日晚开始,冰冻封住了全省山区和长沙、湘潭、益阳、娄底、邵阳、怀化等地;至28日,全省冰冻过程持续时间已达16天,48个县市经历了当地有气象记录以来最长的连续冰冻日期。据气象记载,尚在持续的此次冰冻,对全省的影响范围位居1951年以来的第一位。
“此次雨雪冰冻天气过程,综合强度指数堪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强。”这是省气候中心按冰冻发生范围、冰冻持续时间、冰冻强度、严寒期出现范围、严寒期持续时间等5项指标,对此次冰冻雨雪天气过程进行的综合评估。
造成严重灾害的是美丽的雨凇
眼下发生在我省的大面积冰冻,对我省造成严重的灾害。从气象学分析,就是美丽的雨凇在作祟。
雨凇,裹嵌草木,结出美丽的冰凌花;挂于乔木,织成长垂的珠帘;洒落水泥路面,铺就琉璃美景。但雨凇却是一种严重的灾害性天气。
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叶成志介绍,过冷却雨滴或毛毛雨滴在物体(温度低于0℃)上冻结,就形成雨凇,俗称“树挂”,也叫冰凌、树凝,形成雨凇的雨称为冻雨。雨凇还号称“桐油凝”,极不易铲除,其破坏性极强。
我省为什么会形成雨凇?她解析说,雨凇的形成需要三个特殊条件,我省近段刚好吻合这些条件。一是有利的降水条件。与往年单一的大陆高压控制我省相比,今年西南暖湿气流超强,与东北气流长时间在我省上空交汇,具备持续性雨凇天气产生的降水条件。二是地面温度长时间低于0℃。自1月上旬以来,我省一直处于强大的蒙古高压的底部,地面不断有冷空气从东路补充南下,造成持续性低温天气,地面温度低于0℃,形成了有利于强冰冻产生的深厚的冷下垫面。三是有利的逆温层结条件。地面层的空气温度低于0℃,1500米至3000米上空又有温度高于0℃的暖气流北上,形成一个暖空气层或云层,再往上3000米以上则是高空大气,温度低于0℃,云层温度往往在-10℃以下。大气垂直结构呈上下冷、中间暖的状态,即近地面存在一个逆温层。
大气层自上而下分别为冰晶层、暖层和冷层。如此,从冰晶层掉下来的雪花通过暖层时融化成雨滴,接着当它进入靠近地面的冷气层时,雨滴便迅速冷却,成为过冷却雨滴,降至温度低于0℃的地面及树枝、电线等物体上时,便集聚起来布满物体表面,并立即冻结,形成雨凇。
气温不及北方低 冰冻强度却超过北方
自1月中旬以来,强的逆温层一直维持,雨凇天气便丝毫不见消褪。这种南方的雨凇,注定了与北方的冰雪有着很大的不同。
省气候中心主任廖玉芳解释,在北方,大多数时候下的是纯雪,并不会轻易结成冰,而我省的这次雨雪过程中大多数时候下的是冻雨,大家可以看到树枝上、电线上到处都挂满了冰凌,这些就是冻雨的冻结景观。
事实上,雨凇在北方罕见,干旱地区根本就不可能。正是在南方,冷暖气流活动都比较旺盛,恰好在我省上空形成了逆温层,冻雨凝结,使得冰冻一步步发展。对我省而言,这种大范围的雨凇已是50年一遇。这种特殊的天气,使我省在气温不及北方低、降雪不及北方大的情况下,遭遇的冰冻强度、范围、持续时间都超过了北方。南方湿度大,看似不多的雪,极易结出厚厚的冰与动辄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的北方省份相比,我省这次冰冻最低温也不过零下四五摄氏度,算是小巫见大巫。但滞留于京珠高速公路的北方货运司机们却深感彻骨的寒冷。
为什么这么冷呢?气象专业人员黄小玉解说,北方虽然气温很低,但湿度很小,行人的皮肤敏感度也小;而且白天经常有太阳,行人能从光照中吸收到热量。南方湿度大,持续的雨凇天气,空气中的水分子吸附在人体表层皮肤上,蒸发过程会带走人体热量;同时,雨凇天气使人体难以从外界吸收到热量。连日来,冻雨和着冷雪,随风打到人身上,就是一种彻骨的寒冷。
在气象专家眼里,正是在雨凇天气条件下,看似不多的雪,却结出了厚厚的冰,也就带来了重重的冻。
雨凇如何造成罕见之灾
省气象台台长黎祖贤说,与地表水结冰不同,雨凇边降边冻,能立即粘附在裸露物的外表而不流失,形成越来越厚的坚实冰层,从而使物体负重加大,压断树枝电线,严重妨碍交通。
专家解说,高压线高高的钢塔在下雪天时,可以承受2-3倍的重量。但如果下雨凇,可能会承受10-20倍的电线重量。电线结冰,遇冷收缩,风吹引起震荡,就使电线不胜重荷而断裂。
此次我省持续长久的雨凇,造成多数220千伏以上线路出现严重覆冰,造成输电线路和杆塔上面的冰层越裹越厚,致使输配电电线频频跳闸。主要原因正是大范围的雨凇,堪称建国以来罕见。当公路路面形成雨凇,高架桥遭遇“桐油凝”,事故不可避免地增多;山区公路地面积冰,往往易使汽车打滑,很容易发生危险。
地面的冰还没融,新的冻雨又在下,雨凇灾害一天天加重。街上的行人小心翼翼,仍不免摔跤;而坚硬的冰层下面,庄稼已开始糜烂,树枝时有断裂……这时候,人们才认清了雨凇。银装素裹的世界,在人们的眼里已非童话里的城堡。
中国名茶网发表的相关文献
(点击以下地址,自动切换到相关页面)
[附录] 中国名茶网各栏目文章目录(请点击以下地址)
(其中【科技咨询】专栏只对湖南省茶叶研究所“五个一工程”服务对象开放,须凭密码进入。申请服务须与湖南省茶叶研究所技术推广中心联系.联系电话:0731-4611985; 密码管理:13707304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