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如”学茶记(二)
——意外的惊喜
作者:殷曼莉
我是因为读了林治老师的《中国茶道》、《中国茶情》才踏上与茶相伴之旅的。2003年我便开始从事茶艺工作。从事茶艺工作后,林老师的茶书是我案头枕边的“老师”。后来,我收集到林老师的13本茶书,这些书我都读了一遍又一遍,但是“书上得来终觉浅”,我一直盼着能成为林老师的入室弟子。
第一次见到林治老师是2005年5月28日,那一天我带队到凤冈县参加贵州省首届茶文化节的茶艺比赛,林老师是大赛的评委。说来真奇怪,虽然平日里一直想见一见林老师,但是真的见到时我却很紧张,紧张到不敢上前去打个招呼,不敢问声好,更没敢问林老师要张名片,以至后来无法在电话里讨教。那次我与林老师失之交臂。
佛教讲缘,茶道也讲缘。时隔三年后,2008年秋林治老师又到贵州问茶,在贵阳春秋茶业公司的茶馆中,我和林老师不期而遇。这次见面,我陪林老师参观了贵阳几家比较有名的茶艺馆,一起品茶,一同聊天。我了解到林老师的六如茶艺培训中心已从武夷山搬迁到西安。西安是周、秦、汉、唐等十三朝古都,是我神往的地方,我下决心辞去待遇优厚的工作,到西安去跟林老师学茶艺,同时也到西安去接受积淀厚重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熏陶。
我于2008年11月到西安六如茶艺培训中心学习,在这金色的秋天,在这收获的季节,我收获到三个意外的惊喜。
惊喜之一:我连做梦都想不到在“六如”能品到那么多名贵的好茶。在“六如”学茶,讲哪类茶,就一定能品到这类茶的代表性品种。讲乌龙茶时郭粤明老师不仅让我们对比着品饮了闽北乌龙、闽南乌龙、广东乌龙、台湾乌龙,而且拿出林老师珍藏的好茶与学员分享。仅仅大红袍,我们就品到了许多种茶人们都梦寐以求的珍品:有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红袍加工工艺第一传承人陈德华先生亲自加工的大红袍,有中国(星愿)茶业有限公司国宾礼品级纯种大红袍,有武夷山茶王陈荣茂先生用来接待江泽民时冲泡的大红袍,还有百岁茶学泰斗张天福先生送给林老师的,存放了16年的陈年大红袍。在讲铁观音时,我们不仅品饮了“八马”铁观音、“华祥苑”铁观音、“天一甘露”铁观音,还品饮了生态铁观音之父陈文山先生的23A极品铁观音;在讲普洱茶时,林老师先指导我们阅读了他的名著《亮剑普洱》,然后又指导我们把“大益”、“龙润”等著名大厂商的普洱茶,与现代普洱茶之父邹炳良先生生产的古树珍品,以及今雨轩生产的“金达摩”等进行了对比,使我们明白了“龙头企业创名牌,名家名山出珍品”的道理。讲绿茶时,琳琅满目的珍品更是让我瞠目结舌,常见的名茶且不说,单单是湖南茶叶研究所新开发的中华绿茶第一茶——黄金茶,陈宗懋院士给予高度评价的大众名茶“绿宝石”,寸心草生产的富锌富硒翠芽等创新名茶就让我感到大开眼界、回味无穷。毫不夸张地説,我在六如学习期间品过的名茶,比我从事茶艺工作6年品过的名茶还多,其中有些茶,可能做茶、卖茶几十年的老茶人也未必品尝过。
惊喜之二:在六如学习茶艺有“三多”。其一,志同道合的姐妹多,她们都是真正的爱茶人。“六如”开办过近百期茶艺培训班,结业后的学员大都和“六如”保持着密切的往来,常常回“娘家”来交流自己对茶艺发展的心得和体会;其二,全国各地来找林老师交流的著名茶人多,这些专家学者大都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常常和我们一起品茶侃茶,对我们提出的问题,哪怕是很幼稚的问题,他们都乐于耐心回答。其三,林老师收集的各种茶艺比赛或介绍茶叶品种的碟片资料多,可供我们学习时对照参考。林老师有茶人的博大胸怀和包容之心,在讲课时,他总是向我们介绍不同茶艺流派的长处,让我们博取众长。古人讲“事事留心皆学问。”只要我们珍惜这三多,做到“海纳百川”,在六如,我们能学到许多在其它地方学不到的知识。我们就能进步得更快。
惊喜之三,是到了六如茶艺培训中心,听了林老师的讲课,我才真正了解到林老师不仅是个学识广博,妙笔生花的茶文化专家,他还是一位茶艺实践经验和茶艺教学经验都很丰富的茶艺大师。林老师1969年从西安插队到福建著名茶乡武夷山星村镇,他当过茶农,种过茶。后来升调到南平地区财政贸易委员会任分管业务的副主任,组织管理过茶叶的流通。他在中国茶业龙头企业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担任过总经理,熟悉现代茶厂生产的全过程。1996年,他在武夷山创办了全国首家茶文化研究所及六如轩茶艺馆,集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更难得的是,这十多年来,林治老师每年至少有一半的时间到全国各地访泉问茶,交朋结友,难怪他无论是讲各种名茶,还是讲茶的生产、加工、销售、茶艺、茶道都如数家珍。
在教学方面,林老师先后任过福建农林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客座教授,浙江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他善于因材施教,当得知我酷爱王阳明的国学理论,并且学成后要在贵州修文县创办一家茶艺馆时,林老师鼓励我说:“王阳明先生落难时曾被贬到修文任驿宰,你在修文开办茶艺馆,可以把王阳明的“心学”和“美学”与茶道相结合,创编出一套王阳明文士茶。”
更让我惊喜的是,林老师真正身体力行了 “如梦如幻如露如电如泡影,惜花惜月惜情惜缘惜人生”的六如企业理念,他以茶人“一期一会”的精神对待后学晚辈,对学员关怀备至。我刚回修文不久,即收到了林老师用短信发来的,王阳明自述“心学”精髓的一首诗: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讲了这么多,我在六如学茶最大的惊喜是,通过林老师的教诲和茶道思想的熏陶,回到贵州后我发现,自己在不经意间,已从一个任性的“小姑娘”,变成了“知善知恶”、“为善去恶”的茶人。
【相关资料】
作者:殷曼莉
地址:贵阳市修文县阳明洞阳明茶舍
电话:1388501……(本网删)
Q Q:156936866
邮编:550200
输入关键词“六如”,中国名茶网站内搜索结果
(网站首页与各一级栏目目录页面,均设有“站内搜索”,使用站内搜索,您可很快查找到所需资料。用左键点击以下标题,您可直接进入该页面。欢迎广大网友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