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自:湖南省石门县白云山国有林场网站
原发布时间:2009-07-22
馥郁自在山水间
——石门白云山有机茶产业发展印象 胡稳 贺忠善
一座秀峰,一园香茗,山因茶而名世,茶因山而淳美。
或许,你从来没有去过石门县白云山,可那儿出产的“白云银毫”有机茶,你一定听说过。在那海拨600—850米的云山雾海之中,气候湿润,土质肥沃,出产的绿茶外形紧细,香气高爽,汤色绿亮,早已享誉海内外。2008年12月,“白云银毫”有机茶注册商标“冠云”,获得“湖南省著名商标”称号,这已是她的第16顶桂冠。
早春时节,我们来到“中国名茶之乡”石门县,登上白云山,感受那满山碧绿中的勃勃生机,探询湖南十大名茶:“石门银峰”系列精品茗茶“白云银毫”迷醉众生的秘密。
100%有机——十六年如一
这是一块真正的净土。
白云山林场远离城镇,人口稀少,1000亩的有机茶园里,茶林相间,尽显自然。走在园中,会闻到淡淡的菜油香,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这因为施用了油菜枯饼的缘故。而每隔几十米,就可以看到矮矮的茶树上挂着一盏奇怪的灯,原来这是专门诱杀害虫的装置。从1993年建园之日起,这里就从未使用过农药、化肥,使用农业、生物、物理方法防治病虫害;施用菜籽饼肥、人畜粪便和农作物秙杆等有机肥料培肥茶园。
“进入有机茶园,不准喝酒,不准吸烟,不准抹香,不准带病采茶,不准留长指甲采茶。”这是茶园入口处的一块警示牌,提醒着进入茶园作业的工人,避免烟、酒、香脂和病菌污染茶叶。像这样近乎苛刻的规章,几乎贯穿白云山有机茶生产的全过程。无论种植、培管、采摘、加工还是包装,都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
十六年来,无论市场风云变幻,他们始终坚持做100%有机茶。自2000年获得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OFDC)有机茶认证以来,已连续九年获得欧盟2092/91有机法规标准、美国农业部(NOP)有机农业标准、日本农林水产省(JAS)有机农业标准等认证和欧盟:“社会责任与公平贸易”认证。去年4月,又通过了ISO9001-2000国家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在健康生活观念深入人心的当今,抢占了茶叶产业的制高点。2008年,白云山有机茶园每亩产值高达到1.2余万元。纵观全国,茶园大面积种植单产过万元的,就只有福建安溪“铁观音”和湖南石门的白云山。
个个专家——育茶先育人
“我们这儿,现在个个都是专家,有的搞培管,有的搞加工。”白云山有机茶园的植保员秦国杰工程师告诉记者,有机茶生产有着很高的技术要求。可过去,白云山林场是以“林”为主的,缺乏茶叶技术人才,为此林场想了很多办法。
从上世纪90年代末起,林场开始四处网罗专家,驻场指导建设、培训人才。湖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施兆鹏和谭济才,就是那时候来到白云山的。从此,他们每年都要来几次。在他们的帮助下,白云山茶园、茶厂的生产方式,从传统手工走向了机械化,原来20个人一天只能生产60公斤普通绿茶,现在10个人一天就可以生产250公斤名优茶。
专家们还带出了许多优秀的徒弟,秦国杰就是其中之一。他擅长防治茶叶病虫害,曾经昼夜观察害虫生活习性,给虫儿们排出了“作息时间表”,工人就据此高效地捕杀害虫。
近年来,林场还大量组织干部职工外出培训,每年都达到100多人次,不少人取得了专业技术资格。去年,白云山茶园、茶厂所有员工都去到北京“马连道茶城”、“北京义元茶业商贸有限公司学习、参观,参加了第14届北京国际茶叶博览会,学习最先进的茶叶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现在,茶厂提出搞自动化生产技术改造,首先就是要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一线工人。
11项金奖——品牌喝出来
有了好东西,还要会吆喝,否则“酒香也怕巷子深”。
“挑担茶叶上北京”、“茶禅之春”、“茶醉潇湘”……从2003年起,每届石门茶文化活动都活跃着“白云银毫”的身影。为了不断提高品牌知名度,白云山林场积极参加国际、国内各种茶事活动和名优茶评比,先后11次获国内外名优茶评比金奖。白云山人的宣传理念就是,好茶是喝出来的,不是吹出来的,“不信,让你喝了再说。”2008年,“茶醉潇湘”活动周期间,林场场长黄安凯亲自提着茶壶,在黄兴路步行街为过往行人端茶递水,传播茶文化和推销产品。浓酽的茶香,醉倒了星城万千市民。
配合会展,他们邀请组织了大量的媒体宣传。2004年以来,在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中国林业》、《中华绿色时报》、《湖南日报》、湖南电视台、《湖南茶业》、《茶叶通讯》等知名媒体投入广告费用400多万元,全方位、多角度的进行品牌宣传和茶文化传播。2005年至2008年,白云山有机茶开始销往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国际市场,累计创汇975万美元,为湖南茶叶走出国门树立了榜样。
为防止不法企业或私人制造、冒充“白云银毫”系列有机茶,他们还主动加“12365”联网防伪系统,确保销售的茶叶货真价实。
去年,白云山人抓住国家重点工程——皂市水库综合开发机遇,积极申报市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和省级森林公园建设项目,投资20万元新建一处茶香亭旅游景点,对原有云龙观景点进行了恢复和改建,开辟了两处俯瞰皂市水库观景点,设置旅游标识(志)牌30余处将茶文化与山水文化有机融合。现在的白云山可谓山青、水美、茶香,动静之间散发着和谐的魅力!
【相关网页】
石门问茶:访石门县白云山国有林场(图片)
湖南省石门县白云山国有林场概况(附:冠云牌“白云银豪”系列茶荣誉)
石门县白云山国有林场荣赝“湖南省林业产业龙头企业”称号
湖南省石门县白云山有机茶科普示范基地工作规划
贺新初: “白云银毫”记(散文)
湖南省石门县“冠云”牌白云银毫有机茶荣获“特等奖”
白云山赋
湖南茶园风光——陈奇志、赵丈田著《湖南茶文化》彩色插页29
湖南省茶叶研究所与石门县白云山林场签订技术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