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博大精深”的说法没错
点评:陈奇志
《 质疑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文,
标题新颖,观点欠妥。
“茶文化”有狭义、广义之分,作
者说“茶文化”,还是广义理解为
好。广义的茶文化以茶为载体, 传播
各种文化, 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 包
含和体现了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
神文明。茶文化内容十分丰富, 涉及
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医学保健、历
史考古、经济贸易、餐饮旅游和新闻
出版等学科与行业, 包含茶叶书刊、
茶与诗词歌赋、茶与曲舞、茶与小
说、茶与美术、茶与婚礼、茶与祭
祀、茶与宗教、茶与楹联、茶与谚
语、茶事掌故、茶与故事、饮茶习
俗、茶艺表演、陶瓷茶具、茶馆茶
楼、冲泡技艺、茶食茶疗、茶事博览
和茶事旅游等方面。
广义的“茶文化”包括茶科技,全
国几万名农大茶学专业毕业生没有研
究透,茶学博士也只对某一课题有深
入研究,能不说茶科技精深吗?
狭义的“茶文化”,一样没有人研
究透,近些年的茶诗、茶词、茶联、
茶赋,90%以上的不能及格,要么格
律不当,要么意境欠佳,要么语法不
通,只能算是文学垃圾。
我坚持:茶文化“博大精深”的说
法没错。“博大” 与“精深” 如影
相随,一门学问如果“博大” 必然
“精深”,一口井再深也深不了,只
有海洋才有资格谈“深”。
【附录】
质疑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来源:三醉斋茶业网站 时间:2008-05-06
作者:郑启五
“茶文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我以为“茶文化”还是广义理解为好,是一部浩瀚茶大典壮美的囊括,人类在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涉及茶的物资财富和精神财富都是茶文化林林总总的叶茂枝繁。
人们,包括名人和凡人,往往都喜欢说咱们的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似乎唯有这样一说,才能突现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魅力,才能让国人在清茶一杯面前充满了自恋的底气与民族的豪情,茶文化也由此多少萌发出令人望而却步精深难测高不可攀的敬畏。那么茶文化究竟精在哪里深在何处,在历史的云里,在山河的雾里,有谁能说得清楚?!陆羽的《茶经》精深了吗?历代的茶诗茶话精深了吗?苏东坡还“佳茗似佳人”呢,从唐代卢仝的连饮七杯,到红楼梦妙玉的“一杯为品”,历代文人墨客尽管可以有自己不同的生花妙笔,但亲和、解渴、灵动、素净、淡雅,一壶一盏总相宜,这才是我们的茶文化。
中华茶文化是中国老百姓“开门七件事”中平和的一件,是绵延千年的人与自然的和谐文化,人最大本能就是爱惜生命,就养生功能而言,茶可谓“万饮之王”,如此“不抽烟,少喝酒,多饮茶”的“活命哲学”势必将在新世纪中成为主宰。若是烟鬼、酒徒、茶客,三者必居其一,相信理智之人必有明智的选择。尽管茶与人,人与茶,尚有一些未知的密码,但科学研究迟早会破解它,这不应该成为所谓“精深”的理由!
溪流涓涓,茶文化是亲和实在的民俗文化,是淡薄顺畅的饮食文化,是甘醇利尿提神排毒的养生文化,它绝对博大但绝非精深,某些所谓的学者与教授喜欢用艰涩难懂的所谓学术语汇去解构茶文化,三章九节,云遮雾障,结果是让人越读越糊涂,精深你的头,可谓误人子弟忽悠大众,为我所不齿!
茶文化是形影难离的民生文化,点多面广,包罗万象,时尚或传统的茶艺表演仅仅是茶文化大树上的一叶而非大部,把茶艺表演称为茶文化表演严重不妥,实乃故作多情的一叶障目,或曰别有用心的商业演义。
老茶馆的一声吆喝回声悠悠,驱散那精深的云雾,撩开那玄虚的面纱,中华茶文化实实在在,唐宋元明清,一壶热茶汤,几朝老百姓!它深深地根植在神州大地的芸芸众生之间,成为宽厚善良勤勉包容的中国人重要的精神财富和物资财富。
中国茶文化博大是实,精深乃虚,回归本真,正本清源!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