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言
(湖南省岳阳市湖心岛茶厂•岳阳•41400)
上图:作者2007年正在演示岳阳银针的冲泡
我自幼寄居外祖父家。外祖父在太湖之滨经营一个碧螺春茶场,我跟随老人采茶、炒茶,闻久了茶香便也染了些茶味。初到岳阳,头件挂念的事便是到君山岛上品银针。
山是美的,茶是秀的,只可惜如此好茶,提了开水瓶一冲了之,总觉不雅,倒白白辜负这茶中极品,我便生出了要整理一套君山银针茶艺的念头。当时新兴的茶艺由台湾传入内地不久,全国许多省份的茶人已开始着手整理本省名茶茶艺,而此时君山银针的冲泡还只是在茶房中冲泡,上桌后简单介绍一下“三起三落”的景观,不免遗憾。有了这份心思,便有意无意地留意起有关君山银针的一切文字,但真正认真去整理,却是若干年后的事了。
一九九七年,一个熟人要开一家茶餐馆。当时茶楼业在岳阳还未成气候,全城不过三五家茶楼,且只备绿茶、菊花茶等寥寥几个品种,并无茶艺一说。为了出新意,朋友力邀我来此表演茶艺,我虽觉此处氛围并不宜茶,总归盛情难却。不料一经推出颇受欢迎,毕竟这在当时是件极新鲜的事。我想既然演示,倒不能没了本地最有名气的君山银针。毕竟自己是个新人,为了不至于出笑话倒是十分认真查阅了不少相关资料,整理出十八式君山银针茶艺推出表演。并因此有幸结识了时任岳阳市人民政府农办副主任、茶学科班出身的赵丈田先生和市茶叶学会秘书长陈奇志先生,并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此套茶艺在陈奇志老师的指导下进一步修改完善,由先前的十八式改为六大程序、二十余道观赏点。其中“林海涛声”一节,其实摇杯时并不能真正听到“涛声”,但杯中芽头轻摇确有风拂竹海之意,令人拍案叫绝。陈老师在《岳阳晚报》创刊号首次提出“林海涛声”一说,立即被我充实到银针茶艺表演中去。
陈奇志先生是个极认真的人,在反复修改之后,又请了多位省内茶学名家指点。湖南省茶叶学会理事长、湖南农大博士生导师施兆鹏教授也对君山银针茶艺的开发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得到各位名家的指导和肯定,使我对银针茶艺有了信心,并决心尽力推广之。
此后四年多的时间里以银针茶艺、台湾工夫、宁红、碧螺春、湘西擂茶、普洱茶、八珍茶、十样锦等茶艺为基础,辅以茶叶基础知识、餐饮业管理及服务业基本礼仪等课程,我先后在全国多个省市开办数十家茶艺培训班,并协助开设了多家茶艺馆。
一九九八年,当时岳阳首家茶艺表演队蓝色家园茶艺表演队,以一张陌生而优雅的面孔出现在岳阳人的面前。他一出生便深受欢迎,岳阳市各新闻媒体先后作了报导,并被各单位争相礼聘作为特别节目参加开张、节庆、剪彩等活动。特别是一九九九年的《洞庭之声》报十周年报庆的茶艺表演,同时有多家媒体作了报导,并由湖南卫视拍摄“休闲空间”专题片在省市两级电视台多次播出。新世纪之初,茶界名人——林治先生为撰写《神州问茶》一书遍访全国茶区。他到君山,由我陪同并相互切磋茶艺。林先生对银针茶艺赞不绝口,在其君山问茶章节称之为“湘灵烹雪调茗艺”。并为我的烹雪茶艺馆联做了一回“一字之师”,令我好生感动。
九十年代,茶艺的兴起带动了整个茶楼业进入一个快速增长时期,此时岳阳的茶楼业在短短一两年内由原来的三五家一下子发展到两三百家之多。
现在品茶已像柴米油盐一样进入平常百姓的生活。几天不上街,也许你就会在某个熟悉的街口看到又一家新开张的茶楼。人们早已不以为奇了,几年前可不是这样。记得开得较早第一家茶馆——“杨氏茶城”开张,那可是真正惊动了岳阳的各界名流。并有国外旅游团专来品茶。当时我正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开茶艺培训班,并协助开设一家中型茶艺馆。因为杨老板的力邀,我连夜赶回,对茶艺员进行紧急短训,并在开业仪式上亲自演示君山银针茶艺和台湾工夫茶艺。这是舞台式表演茶艺第一次正式面对岳阳人民,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古代文人有接天雨、扫梅朵上的雪花煎茶一说。这样的雅事在工业发达的今天是不可能了。只为羡慕古人的雅趣,我设计的茶艺便成了以雅致为追求目标的文士茶系列,所以我将它们起名为“烹雪流茶艺”。
下面我把《烹雪流君山银针茶艺》的程序罗列其下,欢迎各界茶人指正。
一、恭请上坐,二、灵珑剔透,三、焚香净气,四、升火煮泉,五、盥手静心,六、银针出山,七、鹤井沸泉,八、旋珠转玉,九、玉龙吸井,十、金玉满堂,十一、雪浪飞珠,十二、雾锁洞庭,十三、游鱼戏水,十四、雀舌含珠,十五、万笔书天,十六、春笋林立,十七、三起三落,十八、林海涛声,十九、白鹤飞天,二十、敬奉香茗,二十一、菩醍清气,二十二、掌中乾坤,二十三、品啜甘露,二十四、尽杯谢茶。
这二十四式银针茶艺大致分为:营造氛围、涤烦除尘、选水投茶、冲沏技巧、渐入佳境和静心品茗六个程序。每道自有其文化含义,如:七、八、九道“鹤井沸泉”、“旋珠转玉”、“玉龙吸井”分别介绍了冲水烫杯、清洗、吸水的方法。“金玉满堂”则是一道投茶程序,它来自君山银针的别名“金镶玉”,我们把杯底铺满银针喻为金玉铺地。其后,十三——十七道程序介绍的是银针冲沏过程中不同时期不同的杯中景观。
欢迎有兴趣的茶友与我联系,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愿以茶会友,广交天下朋友。
(原载湖南省茶叶学会《茶叶通讯》2003年增刊第40-41页)
收稿日期:2003一11—18
作者简介:吴言,女,江苏无锡人,省茶叶学会会员,茶艺培训师。
[附录1] 公 告
中国名茶网是爱茶人的精神家园,欢迎广大网友投稿,电子信箱:
zgmcw@126.com .本网有删改权(主要针对病句和错别字,不会修改作者观点)。本网是公益性网站,不以谋利为目的。本网站对网友投稿,既不收版面费,也无力支付稿费,请谅解。
[附录2] 中国名茶网栏目
一级栏目:茶科技、茶叶经营、茶业动态、茶文化、社会新闻
二级栏目:【茶农培训】【茶叶业务员培训】【科普作品】【科研进展】【学术论文】【湖南省茶叶研究所】【会员风采】【名牌产品】【商情】【企业管理】【超市】【认证咨询】【科技咨询】【政策法规】【湖南茶业】【全国茶业】【地方茶业】【标准】【茶叶会议】【茶诗】【茶词】【茶联】【散文】【茶史】【故事与传说】【茶文化书刊】【茶海拾贝】【书法作品】【绘画】【茶艺】【摄影作品】【茶俗】【茶人】【语文基础】【茶文化综述】【茶包装】【茶叶通讯】【中国名茶网】【所见所闻】【新闻评论】【各行精英】【社团工作】
(其中【科技咨询】专栏须凭密码进入。
[附录3] 怎样记住中国名茶网的网址?
答: 只要记住中国名茶网的拼音的第一个字母即可,中(z)国(g)名(m)茶(c)网(w),前面三个www,后面点(.)cn.您访问后可收藏这一网站。
如果您的浏览器是7.0的,您可在地址栏直接输入"中国名茶网.公司"这一中文域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