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亦权
那天友人带我参观他家的楼顶菜园,菜园里的两垅地瓜牵起了我的无限感慨和回忆,已经十多年没有吃过母亲种的地瓜了……
地瓜是一种极为奇特的植物,越是在贫瘠的黄泥地里长得越是好,而若种在肥沃的黑土地里,长得就不那么好了。离老家不远的汤溪镇一带以黄土坡为多,很奇怪,他们那边的地瓜就长得体大色红味甜,而我们这边的地瓜不仅个子小而且颜色灰黑,味也不及汤溪那边种的那般好吃。老家一带水肥土沃,是典型的江南黑土,说来也怪,偏我家菜地旁有一个半亩见方的黄土坡。小时候,勤劳的母亲就在黄土坡边上开出些许地来,每年都会在上面种上几垅地瓜。一般来说,种在黄泥上的地瓜的叶子要小一些的,但是由于我家菜地旁边就有一条水沟,终年流水不断,母亲就经常给地瓜浇水,所以,在记忆当中,母亲种的地瓜一直都是茎繁叶茂的。
小时候家里养猪,母亲便时常去割一些地瓜藤回来给猪做饲料,而每次,母亲都会事先摘下来一些既粗又嫩的茎叶,撕去筋皮,烹以蒜沫红椒,吃起来爽脆无比,倒是一盘非常可口的菜肴呢!
时入金秋,地瓜也就成熟了,这时母亲便会将地瓜藤尽数齐根割去,单留下地瓜在土中。据母亲说,此时的茎叶对土下的地瓜已经没有帮助了,只是多消耗养分而已,对地瓜不利。再过个十天半个月的,母亲就会挑上担箕带着我去挖地瓜。母亲挖地瓜非常细心,绝不顺裂缝挖,而是在远离根茬约一尺的地方开始下锄,所以地瓜总是能成串整个地挖出来,一点都不会受到伤害破损,母亲开始挖地瓜后,每次我总是先拿几个最嫩的到水沟里洗净先吃起来。因为是黄泥地里长得地瓜,所以母亲种的和汤溪镇那边的地瓜没什么两样,个头大颜色红,吃起来也异常脆嫩,水分也很多,象是吃梨一般。村里其他人家也有种地瓜的,但是如我家这样又红又脆又嫩又甜的地瓜却几乎没有看见过。
收回地瓜后,就开始有地瓜粥吃了!母亲将地瓜切成块状与米同煮,将熟时放些白糖进去,吃起来极是香甜粉糯,每次我都能胃口大开,吃得肚子都被哥哥姐姐笑成是大西瓜了还是意犹未尽。除地瓜粥外,母亲做的另一样东西也让我至今记忆犹新,那就是地瓜干。天气再冷些后,母亲会拿出一部分来用大锅子煮熟,然后取出凉却,用菜刀切成条状,平铺于竹笾中置于日下晒干,再伴用沙石炒熟后筛干净,炒透却无焦味,尽管是干食,吃起来却非常香甜松脆,不粘牙不硬口,那味道至今想起来,依旧是让人不由自主地口渗涎水。小时候家里能吃的东西不多,地瓜干往往被当做年货准备起来,有客人来拜年时摆出来吃,也很受亲友们欢迎,母亲每次都会取出来一些让客人们带回去吃。那时候,每次看到这情景,我在内心底还总有那么一丝隐隐的不乐意呢!
离开家乡后一直没有再吃到过母亲种的地瓜,有时候也会嘱咐妻子买回几个地瓜来煮地瓜粥或晒地瓜干,但是吃起来的感觉总似乎与记忆当中的总是相去甚远,也不知道究竟是妻子的手艺不及母亲,还是我怀念的本不是地瓜本身而是那一段与母亲、地瓜生活在一起的童年时光!又是一年的地瓜成熟时,我不禁又再次忆起那越是在贫瘠土地里越是长得香甜的地瓜,其实,这又何尝不是我们的人生?越困难贫穷的童年,却越是在我们记忆的深处,难以忘怀……
--
作者通联: 321100
浙江省兰溪市西山区教师新村19幢1单元302室 陈亦权 收
电话:0579-88115484 QQ:454114076
[附录1] 公 告
中国名茶网是爱茶人的精神家园,欢迎广大网友投稿,电子信箱:
zgmcw@126.com .本网有删改权(主要针对病句和错别字,不会修改作者观点)。本网是公益性网站,不以谋利为目的。本网站对网友投稿,既不收版面费,也无力支付稿费,请谅解。
[附录2] 中国名茶网栏目
一级栏目:茶科技、茶叶经营、茶业动态、茶文化、社会新闻
二级栏目:【茶农培训】【茶叶业务员培训】【科普作品】【科研进展】【学术论文】【湖南省茶叶研究所】【会员风采】【名牌产品】【商情】【企业管理】【超市】【认证咨询】【科技咨询】【政策法规】【湖南茶业】【全国茶业】【地方茶业】【标准】【茶叶会议】【茶诗】【茶词】【茶联】【散文】【茶史】【故事与传说】【茶文化书刊】【茶海拾贝】【书法作品】【绘画】【茶艺】【摄影作品】【茶俗】【茶人】【语文基础】【茶文化综述】【茶包装】【茶叶通讯】【中国名茶网】【所见所闻】【新闻评论】【各行精英】【社团工作】
(其中【科技咨询】专栏须凭密码进入。
[附录3] 怎样记住中国名茶网的网址?
答: 只要记住中国名茶网的拼音的第一个字母即可,中(z)国(g)名(m)茶(c)网(w),前面三个www,后面点(.)cn.您访问后可收藏这一网站。
如果您的浏览器是7.0的,您可在地址栏直接输入"中国名茶网.公司"这一中文域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