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对联常规
以下对联8条规则,为本人创作对联的依据,向对联初学者推介。
1 字句相等
上下联的字数及其句数相等。
2 词类相当
上下联对应位置词类属性相当。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属宽对;按词的小类相对属工对。能工对者尽量工对。作长联,出句和对句内部相邻的语句能够相对(当句自对),这时上、下联该部分词类和结构可不一致。
3 结构对应
以词或词组为基本单位,进行结构分析。要求上、下联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如此类推。
4 节律对拍
联文语句的语流节拍,上下联一致。
5 平仄相谐
5.1 句中用字的平仄
一句中平仄交替,即在节奏点(偶位字)上平仄交替。上下联相对应的字平仄要相反,即平对仄,仄对平(奇位上的字可不论,但句末必论)。上联收于仄声、下联收于平声。
一言句:仄——平;
二言句:仄仄——平平
三言句: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
四言句: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五言句平起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五言句仄起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六言句:仄仄平平仄仄;
七言句平起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七言句仄起式: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5.2 句脚用字的平仄
对于单边两句以上的复句联,最好循马蹄格。所谓马蹄格,指的是句脚平仄安排如马之走步,后脚踏着前脚印走。
5.2.1 正格(全合式)为偶数句者,上联句脚为:
每边二句:平仄;
每边四句:仄平平仄;
每边六句:平仄仄平平仄;
每边八句: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每边十句: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每边十二句: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
下联句脚平仄相反。
5.2.2 正格(全合式)为奇数句者,上联句脚为:
每边三句:平平仄;
每边五句:仄仄平平仄;
每边七句:平平仄仄平平仄;
每边九句: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每边十一句: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每边十三句: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
下联句脚平仄相反。
5.2.3 正格(段合式)
一联数段,全联不合马蹄格,分段后仍循马蹄格。
5.3 旧声、今声不得混用
在近古与近代通行的韵书中,字分四声,“平声”不分阴阳,统称为“平”,“上声”、“去声”、“入声”三种声调为“仄”;现代汉语字音以“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在同一联中旧声、今声不得混用。
6 语意相关
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相关联,统一于主题。
7 使用领字要求
领字,是指在一个联句里面起统领作用的字(词)。领字一般由1-3个字组成,在上下联相应位置要一致,词性要相同。平仄安排有两种方式:一是领字与其所直接相连的一句安排;二是领字单独安排。
8 避忌
8.1 忌同声落脚
这是就上联或下联各分句句脚之间的关系而言。此规则有两点要求:
(1)、每边二至三个分句者,要求各分句不能全是同声落脚。
(2)、每边四个以上分句者,要求各分句不能连续三句(上下联起句及中间分语段时可以例外)或三句以上同声落脚。
这种规则能包容在句脚平仄问题上的分歧。以每边五分句长联之上联为例,按“马蹄韵”的规则,只有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中间分语段时)两种正格,另有仄平平仄仄一种变格,共三种格式。按“忌同声落脚”的规则,那么,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中间分语段时)、仄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等十一种格式皆为合格,且无须分正格与变格(严格按规则的标准格式可称正格,相对正格有所变化者可称变格)。
采用特殊手法的对联,其句脚安排可以不依常规。如这副押韵联就是同声落脚:
东墙倒,西墙倒,窥见室家之好;
前巷深,后巷深,不闻车马之音。(朱熹赠漳州某士子联)
8.2 忌同声收尾
这是就上联联脚与下联联脚之间的关系而言。两点要求:(1)一副对联不管长短如何、分句多少,都要求上联仄声收尾,即上联最后一个字(联脚)应当是仄声;下联则要求平声收尾。一般不能上联平声收尾,下联仄声收尾。(2)上下联不能同声收尾。
《南窗联稿》中的一联,上下联均用仄声收尾,联云:
茶能益智宜常饮;
酒会伤神可少喝。
(此联引自余德泉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古今茶文化对联观止》第37页)
下联收尾必须用平声字,可用“斟”字替换“喝”字。
8.3 忌三平尾或三仄尾
在一个句子的最末三个字,应尽可能避免都是平声或仄声字。
8.4 忌孤平或孤仄
在五个字以上的句子中,应尽可能避免只有一个平声字,或只有一个仄声字(严格而言,还要除句脚外)。
8.5 忌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
8.5.1 所谓同位重字,就是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相同的位置,如 岳阳楼门联的“天下”对“天下”:
洞庭天下水;
岳阳天下楼。
也有专家认为这是楹联的一个特例。后人撰联不可模仿。
不过,有些虚词的同位重字是允许的,如:
漏网之鱼,世间时有;
脱天之鸟,宇内尚无。
8.5.2 所谓异位重字,就是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如笔者写的“缅怀熊天锡高级农艺师”联,原稿为:
扎根幕阜农家,创制金针,山地亦能成大业;
建厂昌江堤岸,广开财路,水声不断颂丰功。
中华诗词出版社《新时期岳阳楹联作品精选》一书,录用此联,编辑将下联第一句不慎改成了“建厂昌江胜地”(第189页),造成上下联“地”字重复,校稿时笔者曾提出书面异议,可惜未采纳。
8.6 忌同义相对
同义相对又称为“合掌”,指上下联相对的语句,其意思雷同。“合掌”联如:
北苑清泉高士饮;
春山甘露雅人尝。
(此联引自余德泉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古今茶文化对联观止》第33页)
《楹联宝库》中的一茶联也合掌了,该联又由《中华对联鉴赏》和《古今茶文化对联观止》收录,联云:
清泉烹雀舌;
活水煮龙团。
上下联都是讲用水泡茶,意思相同。
8.7 忌上下联意无关
《对联》杂志出句“两手相牵,一生一世;”征下联,有对句为:“群芳争妍,万态万姿”。上下联所述事物互不相关,貌合神离。
而获一等奖的对句是“双心互爱,长寿长春”。对句扩展了上联的意境和含义。
8.8 忌语言费解
江西九华山两联不知所云。
九华山名胜联云(作者:李崇泗):
小亭茶泻松风细;
香径杯停菊露浮。
九华山煎茶峰联云:
玉甑引泉清住客;
石炉煮茗饮高僧。
(以上两联引自余德泉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古今茶文化对联观止》第258页)

上图:封面与封底
[附录1] 公 告
中国名茶网是爱茶人的精神家园,欢迎广大网友投稿,电子信箱:
zgmcw@126.com .本网有删改权(主要针对病句和错别字,不会修改作者观点)。本网是公益性网站,不以谋利为目的。本网站对网友投稿,既不收版面费,也无力支付稿费,请谅解。
[附录2] 中国名茶网栏目
一级栏目:茶科技、茶叶经营、茶业动态、茶文化、社会新闻
二级栏目:【茶农培训】【茶叶业务员培训】【科普作品】【科研进展】【学术论文】【湖南省茶叶研究所】【会员风采】【名牌产品】【商情】【企业管理】【超市】【认证咨询】【科技咨询】【政策法规】【湖南茶业】【全国茶业】【地方茶业】【标准】【茶叶会议】【茶诗】【茶词】【茶联】【散文】【茶史】【故事与传说】【茶文化书刊】【茶海拾贝】【书法作品】【绘画】【茶艺】【摄影作品】【茶俗】【茶人】【语文基础】【茶文化综述】【茶包装】【茶叶通讯】【中国名茶网】【所见所闻】【新闻评论】【各行精英】【社团工作】
(其中【科技咨询】专栏须凭密码进入。
[附录3] 怎样记住中国名茶网的网址?
答: 只要记住中国名茶网的拼音的第一个字母即可,中(z)国(g)名(m)茶(c)网(w),前面三个www,后面点(.)cn.您访问后可收藏这一网站。
如果您的浏览器是7.0的,您可在地址栏直接输入"中国名茶网.公司"这一中文域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