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室诗联
作者:陈奇志
目录
前言
第一篇 自撰茶诗
第二篇 自撰茶联
第三篇 对联常规
第四篇 作品赏析
第五篇 对联评改
上图:《茶香室诗联》封面与封底
前言
格律诗词与对联均为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长期以来深受大众喜爱,堪称人类文化的瑰宝。茶诗词与茶联还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均有助于提升茶叶品位,培养茶人情趣。
笔者曾撰文呼吁茶文化要创新,我们不能满足于历史资料的整理,该文发表于《茶叶通讯》2004年第4期;但说起来容易,作起来有难度。以茶诗联创作为例:在茶叶界,诗联创作与专业技术职务评定无关,仅有极少数学者将其作为一种业余爱好;在文艺界,诗联新作以茶事为题材的并不多,且多数抒发品茶的个人感受。今人诗词联,虽有不少佳作,但艺术质量与古人作品比,整体水平相差甚远,一些不讲格律的“打油诗联”随处可见。文化的创新,重在作品内容的更新,而不能随意改变约定俗成的规则。这本小书,是我在茶文化创新方面的一个尝试,作者欢迎读者对全部诗联提出批评意见,以便今后修改。
我在湖南省茶叶优势区域建设会议暨湖南省茶叶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上,提交了一本小册子,名为《茶诗联选》,湖南省茶叶学会给我评了个“特别奖”,给我以很大鼓励。此后我起了个念头,化几年时间,以诗联形式,全面展示湘茶魅力。凡湖南省茶业协会会员、湖南省茶叶学会会员、湖南省茶叶研究所“五个一工程”服务企业、岳阳市茶叶协会团体会员,需要我在弘扬茶文化方面协助的,我将尽力而为。各地茶文化背景资料,可通过上述组织转来,也可向直接我发电子邮件(电子信箱:
cqz888123@126.com)。
我的大部分诗联已在茶学刊物、文艺刊物或诗联专著发表,极少数发表时用的是笔名;此次汇编,经过润色,少数地方有所修改。
自撰的茶诗联,欢迎转载、引用或镌刻,但请注明作者姓名。
陈奇志撰于茶香室
2007年10月 3 日
[相关信息]
交换书刊
《茶香室诗联》作者愿与各位网友交换诗联书刊、茶学书刊,邮寄地
址:湖南省岳阳市八字门 教师新村邮政社区 转 陈奇志收,邮政编码:
414000。《茶香室诗联》回寄份数视网友的书刊重量或价格而定。网友
查询电话:13707304863。
[附录1]
公 告
中国名茶网是爱茶人的精神家园,欢迎广大网友投稿,电子信箱:
zgmcw@126.com .本网有删改权(主要针对病句和错别字,不会修改作者观点)。本网是公益性网站,不以谋利为目的。本网站对网友投稿,既不收版面费,也无力支付稿费,请谅解。
[附录2]
中国名茶网栏目
一级栏目:茶科技、茶叶经营、茶业动态、茶文化、社会新闻
二级栏目:【茶农培训】【茶叶业务员培训】【科普作品】【科研进展】【学术论文】【湖南省茶叶研究所】【会员风采】【名牌产品】【商情】【企业管理】【超市】【认证咨询】【科技咨询】【政策法规】【湖南茶业】【全国茶业】【地方茶业】【标准】【茶叶会议】【茶诗】【茶词】【茶联】【散文】【茶史】【故事与传说】【茶文化书刊】【茶海拾贝】【书法作品】【绘画】【茶艺】【摄影作品】【茶俗】【茶人】【语文基础】【茶文化综述】【茶包装】【茶叶通讯】【中国名茶网】【所见所闻】【新闻评论】【各行精英】【社团工作】
(其中【科技咨询】专栏须凭密码进入。
[附录3]
怎样记住中国名茶网的网址?
答: 只要记住中国名茶网的拼音的第一个字母即可,中(z)国(g)名(m)茶(c)网(w),前面三个www,后面点(.)cn.您访问后可收藏这一网站。
如果您的浏览器是7.0的,您可在地址栏直接输入"中国名茶网.公司"这一中文域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