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兴隆《题白石毛尖茶》联赏析:茶韵悠长,联律精妙
文 / 林 雯
田兴隆《题白石毛尖茶》联云:
陶潜曾种,根扎南山,廿载迎宾称上品;
陆羽又烹,名传北阙,一瓯入席砥中流。
田兴隆的《白石毛尖茶》通过对历史人物和地理环境的巧妙引用,生动地描绘了白石毛尖茶的独特魅力和文化价值。这副楹联不仅展现了白石毛尖茶的高品质和独特口感,还通过历史典故和文化背景增强了读者对白石毛尖茶的认知和认同感。同时,从联律的角度来看,这副联的对仗工整、意境深远,进一步体现了田兴隆作为楹联艺术家的深厚造诣。通过这首诗,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白石毛尖茶的独特魅力,还可以感受到临湘茶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上联:“陶潜曾种,根扎南山,廿载迎宾称上品”
内容分析:这一句通过提及陶渊明(陶潜)种植茶树的历史,赋予了白石毛尖茶以深厚的文化底蕴。陶渊明作为古代文人隐士的代表,其形象与茶文化的清雅、自然相契合,从而突出了白石毛尖茶的高雅品质。同时,“根扎南山”强调了茶叶生长的优越自然环境,而“廿载迎宾称上品”则体现了白石毛尖茶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联律分析:从对联的角度来看,这一句内部形成了较为工整的对仗。“陶潜曾种”与“根扎南山”在意义上相互呼应,前者强调人文历史,后者强调自然地理;“廿载迎宾”与“称上品”则在时间上与品质上形成了对仗,前者表明历史悠久,后者表明品质卓越。
下联:“陆羽又烹,名传北阙,一瓯入席砥中流”
内容分析:这一句通过提及唐代茶圣陆羽,进一步突出了白石毛尖茶的制作工艺和文化价值。陆羽作为《茶经》的作者,对茶文化有着深远影响。而“名传北阙”则暗示了白石毛尖茶在宫廷中的地位,可能受到皇帝的喜爱。“一瓯入席砥中流”则形象地描绘了白石毛尖茶在宴席中的重要地位,如同砥柱一般稳重而突出。
联律分析:这一句同样形成了工整的对仗。“陆羽又烹”与“名传北阙”在动作与结果上形成了对应关系,前者强调烹茶之人,后者强调茶叶之名;“一瓯入席”与“砥中流”则在场景与功能上形成了对仗,前者描绘茶宴场景,后者强调茶叶在宴席中的核心作用。
作者简介与背景知识
田兴隆作为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其作品多次在全国诗词楹联辞赋赛事活动中获奖,并著有《律咏百花》《篱下斋癸卯集》等作品。他不仅在诗词创作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还积极参与诗词楹联的推广和编辑工作,为弘扬传统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白石毛尖茶作为湖南省临湘市的特产名茶,以其独特的品质和口感而闻名。其外形紧细微曲、色泽翠绿、汤色绿亮明净、叶底均匀嫩绿,具有清香扑鼻、回味甘醇的特点。曾被评为湖南八大名茶之一。白石毛尖茶不仅是一种高品质的茶叶,还成为了乡村振兴和文旅融合的重要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