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岳阳市茶叶协会 岳阳黄茶 茶产业 茶科技 茶文化 读者留言 联系我们
 
品《白石茶赋》:于茶香中寻幽探微
发布者:白石茶业          发布时间:2025/2/17


白石茶园


品《白石茶赋》:于茶香中寻幽探微

文 / 白玉

王伊亮的《白石茶赋》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古韵长卷,在茶香袅袅间,将白石茶背后的自然灵韵、工艺匠心、文化渊薮以及深刻哲思娓娓道来,令人沉醉。

灵秀山川孕嘉茗

开篇“夫茶者,得天地清淑之气,孕岩骨云腴之精”,便如神来之笔,点出白石茶不凡的身世。它仿若一位空灵的仙子,吸纳天地间纯粹清和的气息,凝聚着岩石的坚毅与云雾的柔润,从诞生之初便自带超凡气质。作者“栖于天车之岭,倚白石为庐,汲寒泉煮月”,这般诗意的栖居,不仅勾勒出白石茶生长环境的清幽绝俗——高山峻岭、白石相伴、寒泉潺潺,更传达出作者对自然深深的眷恋与尊崇。在这片远离尘嚣之地,作者参透陆羽茶道精髓,不在口舌品鉴,而在茶与自然相融的根基,足见白石茶与自然的紧密联系,其生长环境无疑是孕育其独特风味的摇篮。

娇芽初绽韵自生

“若夫蛰雷破萼,灵芽吐刃。雾绡裁就千峰碧,星霜淬成半叶青”,这段对白石茶初生之态的描绘,堪称妙绝。“蛰雷破萼”,春雷乍响,似一只无形的大手,轻轻剥开茶芽的襁褓,赋予其生命的萌动,万物在这一刻被唤醒,茶芽也崭露头角;“雾绡裁就千峰碧”,云雾如轻纱,缭绕于千峰之间,为茶树披上翠绿衣裳,朦胧中尽显生机;“星霜淬成半叶青”,历经岁月霜露的淬炼,茶叶渐染青色,每一片叶子都铭刻着时光的印记。“石罅迸乳泉,似鲛人夜泣;云根栖翠羽,有太古龙腥”,石缝间涌出的乳泉,带着几分神秘,宛如鲛人夜晚的低泣;茶树扎根云间,仿若栖息着远古神秘气息的翠羽,这些奇谲想象,赋予白石茶初生时神秘而灵动的生命力,令人对其充满遐想。

匠心独运守本真

白石茶的制作工艺,在赋中尽显独特与考究。“采之不以手掇,以玉罂承露;焙之不以薪火,以松涛煎冰”,摒弃常规采摘手法,用玉罂承接露水采摘茶叶,好似在采集天地间最纯净的精华;烘焙时不用寻常薪火,而是借松涛之声、煎冰之寒,这般纯净自然的方式,最大程度保留了茶叶的天然本味,宛如一场与自然默契配合的仪式。从中不难看出作者对茶文化的深刻理解与尊重,以最契合自然的方式,雕琢出白石茶的至纯品质,每一道工序都倾注着对茶的敬畏之心。

烹茶雅韵意悠长

“至若卢仝堕甑,皎然覆瓯。注雪浪于蟾宫,泻银河于螭口”,作者引唐代诗人卢仝、皎然的典故,瞬间为白石茶烹瀹之景增添深厚文化底蕴。烹茶时,茶汤如“雪浪”“银河”,从器具中倾泻而出,纯净、澄澈,仿若将天地间的灵秀都融入其中。“忽见苍璧浮转,恍若大禹铸鼎;素烟升腾,依稀姑射行舟”,茶汤中茶盏似苍璧转动,如大禹铸鼎般庄重神秘;升腾的茶烟,又似姑射仙子驾舟而来,缥缈空灵。“一啜而舌底鸣环佩,再饮而肺腑生清秋。七碗通灵处,但觉石髓透骨,云脚穿喉”,品茗过程中,从舌尖的美妙触感,到肺腑间涌起的清爽凉意,直至七碗之后的通透之感,仿佛能感受到茶中蕴含的石髓、云气贯穿身心,每一口茶都是一次与自然、与历史的深度对话。

茶韵悠悠载古今

“若乃秦宫汉阙,曾贮醍醐;晋帖唐碑,空留墨渖。唯此白石茶,抱贞守素,历劫不磷”,历史的长河中,秦宫汉阙曾藏美酒,晋帖唐碑留存墨宝,而白石茶却以其坚守本真的特质,历经岁月变迁,始终保持纯净。它可与屈子相伴,聆听其行吟悲歌;能陪陶潜采菊,共享悠然时光;可滋润稼轩锈剑,唤醒豪情壮志;也能润泽东坡诗魂,激发创作灵感。即便碾作尘,亦能碾出星芒万点;封于瓮,仍封存着春雷般的磅礴力量,足见白石茶承载的文化价值,它宛如一位沉默的见证者,串联起历史与文化的脉络,在岁月中散发着独特魅力。

苦中寻味悟人生

“世人耽甘嗜饴,余独癖苦耽涩”,作者这一独特的品味偏好,恰似在喧嚣尘世中独辟蹊径。在众人追逐甘甜之时,作者钟情于茶中的苦涩与清冽,于白石清冷之处,领悟“无味之味”,在茶烟飘散之际,洞察“不空之空”。这不仅是对茶味的别样解读,更是对生活、对人生的深刻哲思。茶之苦涩,犹如生活的磨砺,蕴含着丰富的滋味与智慧,作者借此传达出超脱世俗表象,探寻事物本真的人生态度,让读者在品味茶香的同时,也不禁反思自己的生活与追求。

王伊亮的《白石茶赋》,以白石茶为引,串联起自然、工艺、文化与人生的诸多维度。它既是对白石茶的深情礼赞,更是一部蕴含深刻哲理与人文情怀的茶文化佳作。阅读此赋,仿佛置身于云雾缭绕的茶山,闻茶香、品茶汤、悟茶理,在茶香四溢中,完成一场对自然、文化与自我的深度探寻,令人回味无穷,思绪万千。


【原作】

白石茶赋

王伊亮

(岳阳市诗词协会会长)

夫茶者,得天地清淑之气,孕岩骨云腴之精。余尝栖于天车之岭,倚白石为庐,汲寒泉煮月,乃悟陆羽三昧,非在舌端,而在云根石髓之间矣。遂作斯赋,镌于茶瓯冰纹深处——

若夫蛰雷破萼,灵芽吐刃。雾绡裁就千峰碧,星霜淬成半叶青。石罅迸乳泉,似鲛人夜泣;云根栖翠羽,有太古龙腥。采之不以手掇,以玉罂承露;焙之不以薪火,以松涛煎冰。此乃白石茶初生之相也。

至若卢仝堕甑,皎然覆瓯。注雪浪于蟾宫,泻银河于螭口。忽见苍璧浮转,恍若大禹铸鼎;素烟升腾,依稀姑射行舟。一啜而舌底鸣环佩,再饮而肺腑生清秋。七碗通灵处,但觉石髓透骨,云脚穿喉。此乃白石茶烹瀹之奇也。

若乃秦宫汉阙,曾贮醍醐;晋帖唐碑,空留墨渖。唯此白石茶,抱贞守素,历劫不磷。可对屈子行吟,伴陶潜采菊;堪沃稼轩剑锈,润东坡诗魂。纵使碾作尘,碾出星芒万点;任他封于瓮,封存春雷千钧。此乃白石茶性灵之真也。

嗟乎!世人耽甘嗜饴,余独癖苦耽涩。白石冷处,方知无味之味;茶烟散时,始见不空之空。今以冻砚残墨,写此断简,留待他年,有客踏雪来叩——或见石上霜痕,皆是未冷茶魂;风中松籁,俱成太古茶偈。是耶非耶?且尽此瓯。


( 供稿:临湘市白石千车岭茶业有限公司; 审稿:陈奇志 )


 
 
 
湘ICP备140006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