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聂市古镇》:打开聂市古镇历史与风情的诗意之窗
文/ 冯 采
湖南茶人陈奇志《吟聂市古镇》一诗,恰似一幅细腻入微的历史长卷,以凝练精妙的笔触和深邃悠远的意境,将聂市古镇跨越千年的风华绝代与沧桑变迁,缓缓铺陈在读者眼前。作者凭借其独到的视角、深沉的情感,带领我们穿梭于古今时光的隧道,真切地感受古镇独有的迷人魅力。
开篇一句“聂河潋滟映霞光”,诗人以聂河的旖旎风光破题,描绘出河水波光粼粼、霞光绚丽交织的绝美画面。这不仅展现了古镇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更寓意着古镇辉煌灿烂的过往与充满希望的未来。寥寥数字,勾勒出一幅宁静又壮丽的景致,为整首诗营造出诗意盎然的氛围,奠定了优美的基调。
紧接着,“古镇风华故事长”,诗人直截了当地点明古镇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底蕴。这短短七个字,宛如一把神奇的钥匙,轻轻开启了那扇尘封已久的历史大门,引领我们步入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世界。古镇的每一块砖石、每一寸土地,都仿佛在低声诉说着千年来的悠悠往事,让人情不自禁地沉醉其中,沉浸在这岁月的长河里。
2009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二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和省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月21日,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将其列为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如今湖南省临湘永巨茶业有限公司建成高标准的新厂房,黑茶实现自动化生产。
颌联“黄盖安营遗旧垒,晋商设厂续新章”,诗人巧妙地运用历史典故,将古镇的历史脉络清晰地呈现在读者眼前。三国时期,黄盖在此安营扎寨,留下了古老的营垒遗迹,见证了古镇在军事战略上的重要地位;而明代时,晋商的到来则为古镇翻开了新的商业篇章。他们在此设厂经商,使得古镇凭借茶叶贸易走向繁荣,成为商贾云集、热闹非凡的繁华之地。这一联不仅彰显了古镇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突出了古镇在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独特地位。
颈联“石街深巷车痕在,瓦舍青砖岁月藏”,诗人的笔触转向古镇的生活印记。石街深巷中留存的车辙痕迹,是古镇往昔繁华岁月的无声见证;瓦舍青砖间,更是藏着古镇居民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这一联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漫步在古镇的街头巷尾,真切地感受到古镇浓郁的烟火气息和岁月的悄然流转。每一块青石板、每一片青瓦,都仿佛在轻声诉说着古镇的故事,让人深深陶醉,流连忘返。
尾联“永巨黑茶今焕彩,作坊改建起高房”,诗人将目光聚焦到古镇的现代变迁。永巨茶业黑茶新厂区的建成,为古镇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全新的活力。同时,作坊的改建和高楼的拔地而起,象征着古镇在保留传统风貌的基础上,正积极地拥抱现代文明。这一句不仅展现了古镇的现代风貌,更传达出诗人对古镇未来发展的美好期许与诚挚祝福。
整首诗以景起兴,以情收尾,既生动地描绘了聂市古镇的自然风光和历史遗迹,又形象地展现了古镇的生活印记和现代变迁。诗人在描绘古镇的过程中,深深寄托了对古镇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历史的敬畏之心。全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宛如一首悠扬婉转的古曲,余音绕梁,让人回味无穷。
透过这首诗,我们不仅领略到聂市古镇独一无二的魅力,更能深切感受到诗人对古镇炽热的热爱与崇高的敬仰之情。聂市古镇,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的古老小镇,正以其独特的韵味和风采,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目光。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座古镇,亲身感受它的历史底蕴与未来发展,细细品味它的独特韵味与迷人风情。
【原作】
聂市古镇
陈奇志
聂河潋滟映霞光,古镇风华故事长。
黄盖安营遗旧垒,晋商设厂续新章。
石街深巷车痕在,瓦舍青砖岁月藏。
永巨黑茶今焕彩,作坊改建起高房。
【写作背景】
临湘市的聂市古镇,坐落于湖南省的“北大门”。聂市河蜿蜒流淌,经黄盖湖与浩渺长江相连。追溯历史,三国时期的吴将黄盖曾在此地安营扎寨,操练水军;而吴主孙权也曾到此巡视河防。
明代,大同巡抚方逢时心怀故土,积极推动茶马互市,使得三百晋商纷至沓来,在聂市古镇办厂经商。古镇因水而兴盛,因茶而繁荣,聂市河西岸那条长达约2千米的青石板街,前店后宅,商铺林立,近200家作坊与商铺见证了古镇的繁华,素有“小汉口”的美誉。
2009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二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和省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月21日,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将其列为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如今湖南省临湘永巨茶业有限公司建成高标准的新厂房,永巨黑茶实现自动化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