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诗
〔三国·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①,漉豉以为汁②。
萁在釜下燃③,豆在釜中泣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⑤?
【作者简介】
曹植(192—232),字子建,三国时魏国诗人,沛国谯(qiáo)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与曹丕(pī)是同胞兄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他从小聪慧,才华出众。曹植是东汉时期伟大的文学家,他与其父曹操、魏文帝曹丕,被称为“建安三子”。曹植现存诗90多首,绝大部分是五言诗。曹植的诗歌善用比兴,辞采华茂,代表了建安文学的特色。
【注释】
①持:拿。
羹(gēng):蒸煮而成的糊状食品。
②漉(lù):过滤。 豉(chǐ):煮熟后发酵过的豆。“漉豉”用以制成调味的汁液。有版本也作“漉菽以为汁”,菽(shū):豆的总称。汁,普通话读平声 zhī,陈奇志认为这里宜按古音读为入声。本诗全部以入声结尾,汁、泣、急古代均为入声字。
③萁(qí):豆类作物的茎秆,晒干后作燃料。
④釜(fǔ):古代的炊事用具,相当于现在的锅。泣:小声地哭。曹植以“豆”自喻,一个“泣”字充分表达了受害者的悲伤。
⑤煎:煎熬,比喻迫害。何:何必。
【译文】
煮豆子来做豆羹,过滤豆渣成豆汁。
豆秆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
咱们本由同根生,你何必逼我这么急?
【创作背景】
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死刑),应声便为诗……帝深有惭色。”
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做皇帝后,忌恨曹植,担心弟弟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害死他。有一次,曹丕把曹植召来,让他在七步内做一首诗。如果做得出,就免他一死,否则将其处死。而曹植随即吟了这首诗,曹丕听后感到惭愧,于是放过了曹植。这首诗在七步内作成,后人称之为《七步诗》。但此诗是否曹植所作,至今仍有争议。
【赏析】
这是一首五言六句讽喻诗。作者采用比喻手法,将豆子和豆萁比作兄弟,表达了对手足相残的不满。这首诗还有第二个版本,只有四句: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五言四句者,便于记诵,但情景不及六句诗之生动。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常为劝说兄弟不要互斗之语。
(摘自《陈奇志解读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