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岳阳市茶叶协会 岳阳黄茶 茶产业 茶科技 茶文化 读者留言 联系我们
 
湖南李峰散文《邻里间的和睦茶》
发布者:名茶网          发布时间:2016/11/30

邻里间的和睦茶

李 峰

  三十年前,我还住在城北的一栋平房子里。那时,我们这平房子里有十多户人家,两户人家的门窗是对着的,中间有一道走廊,厕所和厨房是公共的。这可热闹极了,特别是到了早中晚这三个时点,厨房里就会发出哗哗哗的洗菜声,咚咚咚的切菜声,嚓嚓嚓的炒菜声,就像是一曲交响曲,声声悦耳,笑语不断……然后,我叫你来,你叫我去,那一碗一碗的菜,就在我们大伙之中不断地传递着、开怀着、兴奋着,简直就像是一家人似的。

  而这种胜似一家人的日子还不到十年,忽然一股集资修建小高层楼房的热潮正如火如荼地开始了,从而也给我们这个平房子里的十多户人家,也激起了一层层的波澜,大伙就像是跟风似的,接二连三地搬出了这个平房子,离开了朝夕相处的邻里们。

  我记得当时大伙一个一个要乔迁新居时,大伙都是依恋不舍的,是含着泪搬走的。不过,我们大伙都很珍惜在这平房子里所结下的那段饱含着温情的纯洁感情,不管是谁家举办乔迁喜宴,大伙都会一一去捧场喝酒,那情节仿佛就是在平房子里。

  后来,我们居住的那个平房子也实在是熬不住了,挺不住了,也要接受撤除建小高层楼房了。而恰在此时,我也刚刚结婚,没办法的我便借用了我老婆单位上的一间杂物,作为了临时的安家之所。不久,我的父亲和母亲因身体多病而先后离开了人世。为求得一个念相,也为求得一个安身之地,我这才东借西凑地凑合了一点钱,买下了我父母留下来的那套房子。那房子虽说只有70多个平方米,但毕竟也是小高层楼房,而且还是自己的了。

  我在这小高层楼房里生活了十多年,几乎天天都是早出晚归的,邻居之间也是擦肩而过的。虽说我们的这栋小高层楼房也有着数十户的人家,但姓甚名谁?却一点都不知道,除了在过道上或楼梯间偶尔碰上了,凭着脑壳里的灵光与记忆,忽然觉得好像是邻居,便相互间礼节性地打上一个招呼或相互间皮笑肉不笑一下,基本上是独居一室,闭门自过,不相往来。

  就在这时,我儿子却通过不懈的努力,终于以其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重点高级中学,而城里唯一的一所重点高级中学却设在开发区的城南,城南不仅交通不便,而且还隔着一条资江河,上学放学都要过轮渡船,这是很不安全的事儿。为了儿子,我和妻子商量决定到城南买一套房子,却七找八找也没找到便宜的,唯一的就是紧挨着学校边上的一栋电梯楼房。没办法,我们没有选择,只好硬着肚皮买了一套,并选择了九楼。

  我清楚地记得入住时,我们九楼共有四户人家,我是最后一个入住的。那时,我们谁都不知道邻居姓啥名谁,在好长好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基本上也是上班前就锁好自己的房门,下班后就关好自己的房门,见面如陌生,闭门自守,过着自娱自乐的生活。

  一天晚上,我和妻子正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突然传来了三下很有节奏感的敲门声。我正纳闷,妻子却起身打开了房门。

  “你好!打扰你们休息了。”来人虽说不怎么认识,平常也没打过什么交道,但却有时在电梯上照过面,我们知道此人就是我家隔壁的邻居。

  “你好!请问你有什么事吗?”我妻子面对着第一次打道的邻居,显得很有礼貌。

  “我是隔壁的邻居,在法院工作,我姓张。”张法官似乎有点不好意思,望了望我们之后又接着说:“过两天我儿子就要结婚了,我想借一下你们的客厅用一用。”

  “行呀!”我妻子也不与我商量,就自作了主张。

  又过了一段时间,一天下午下班后我把液化气热水器打开之后,准备洗一个澡。突然,热水器一声巨响,紧接着火花四溅,浓烟密布。我妻子被这突如其来的事给吓坏了,慌忙打开房门高喊:“起火了!快来救火呀!”

  就在此时,只见隔壁的张法官一手提着一桶水冲了进来,快速地关闭了液化气瓶的开关,又迅速将那一桶水泼向了悬挂在墙体上的热水器。火灭了,烟停了,老张的一身也溅湿了。

  从此以后,我和张法官一家成了要好的邻居,你来我往,相敬如宾的。

  “李总呀!快叫上你老婆过来,今天我家的那位打擂茶了哟!”一天,张法官在我家的房门口叫着我。

  原来张法官的老婆是一位刚刚退休的小学老师,很是勤快,也很好客。她姓刘,我们叫她刘老师。她打得一手好擂茶,时不时会将我们四家人叫到他们家里来喝。也就是这个时候开始,咱们四家邻居也就走到了一块儿,我也从此认识了另外的两家邻居,一家姓蒋,在公安工作,我们叫她蒋警官;还有一家也姓张,在重点高级中学工作,我们叫他张老师。

  从这时候开始,我们四家人除了上班外,其他时间基本上就在一起。从来不会打擂茶的我家、小蒋家和小张家,也从那时候开始学打擂茶了,你来我往,关系日渐融洽。

  “李总,今天到我家来品茶哟!”一天下班刚回家,蒋警官就站在她的房门口在等着电梯上来,一见我走出电梯门就喜盈盈地告诉我,说她家买了一整套的茶具,还弄了一片上好的陈年黑茶,说是要我们到家她家去品品黑茶的味道。

  “好呀!”我自然高兴不已,因为我本身就在一家黑茶企业里打工,可打工毕竟难喝到陈年的黑茶的,蒋警官如此一说,当然让我是喜不自禁。

  晚上,我们吃罢晚饭后,就不约而同地聚集在蒋警官的家,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来她家的不仅仅只有我们九楼的邻居,还来了楼上的和楼下的的邻居,约有十几号人。蒋警官家里的确是大为改观了,不仅增添了一套古色古乡的茶几茶椅,茶几上摆放着一整套较为高档的茶具,后面还设有一架蛮大的茶柜,茶柜里陈设了不少的黑茶。蒋警官的老公很是勤快,别看他牛高马大的,可他坐在茶几边上的泡茶动作却是那么的轻盈洒脱,很是专业。不一会儿,一壶带着浓厚清香味的黑茶,在他手里就像是变着戏法一样,茶汤由淡变红了。我们十几号人围坐在茶几边,端着小茶杯,细细品尝着茶时十足的黑茶。

  “好茶!”大伙不约而同地发出了赞美,我坐在旁边更是如醉如痴的。

  整个客厅里都弥漫着一股茶香的味儿,大伙一边品着茶,一边聊着天,很是兴奋不已的。这时,不知是谁提出我们都来加入微信朋友,成立一个“邻里和睦群”吧!大伙觉得这个主意很是不错,即能丰富咱们邻里之间的生活,又能增进咱们邻里之间的感情。于是,大伙拿出了自己手机,我扫描你一下,你扫描我一下,“邻里和睦群”便由此而诞生了。

  从此,我们这个“邻里和睦群”的队伍也就不断地得到了壮大与发展,由开始的十来个人发展到现在的五、六十来个人,大伙在群里不是今天你约我喝茶,就是明天我约你喝茶,而在群里也时不时会有人发上一个个的“小红包”,来一场你争我夺、开心快活的“大搏杀”;有时还有人在群里相约一下,结伴出去买买菜、逛逛街、爬爬山、散散步和跳跳舞,让我们这个“邻里和睦群”越来越活跃,越来越充满了生机、活力和希望,邻里间的关系越来越日趋融洽了,越来越和睦了。于是,就有人形象而又感慨地说:“邻里间的和睦茶,拉近了你拉近他;尤似清茶杯中水,仿住平房如一家”……

 
 
 
湘ICP备140006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