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际采摘过程中,因品种、气候、地势、以及采工采法的不同,所采下芽叶的大小和嫩度是有差异的,如不进行适当分级、验收,就会影响茶叶品质。因此,对采下的芽叶,在进厂制造之前,进行分级验收极为必要。它一则可依级定价(评青)二则可按级制造,提高品质和调动采工对采优质茶的积极性。
鲜叶采下后,收青人员要及时进行验收,验收时从茶篮中取一把具有代表性的芽叶观察,根据芽叶的嫩度、匀度、净度、鲜度四个因素,对照鲜叶分级标准,评定等级、称重、登记。对不符合采摘要求的,及时向采工提出指导性意见。
嫩度:是鲜叶分级验收的主要依据。根据茶类对鲜叶的要求,依芽叶的多少、长短、大小、嫩梢上叶片数和开展程度,以及叶质的软硬、叶色的深浅等评定等级。一般红绿茶对嫩度的要求,以一芽二叶为主,兼采一芽三叶和细嫩对夹叶。
匀度:是指同批鲜叶的物理性状要求基本一致。凡品种各异,老嫩大小不一致,雨、露水叶与无表面水叶混杂的均影响制茶品质,评定时应根据均匀程度适当考虑升降等级。
净度:指鲜叶中夹杂物的含量。凡鲜叶中混杂有茶花茶果,老叶老梗,鳞片鱼叶,以及非茶类的虫体、虫卵、杂草、砂石、竹片等物的,均属不净,轻的应适当降低等级,重的应予剔除后才予验收,以免影响品质。
鲜度:指鲜叶的光润程度。叶色光润是新鲜的象征。凡鲜叶发热红变,有异味、不卫生以及有其他劣变者应拒收,或视情况降级评收。
因此。除了在采摘时检查芽叶品质之外、鲜叶进厂验收时,往往以芽叶的机械组成作为衡量品质的指标和分级定价的标准,这不是绝对的,因正常芽叶比例有时虽较高,但叶片较大较粗,仍难符合所要求的等级,而幼嫩对夹叶及时采下,品质也较好,故在采摘时还要参照新梢伸长的长度和芽叶的嫩度。
鲜叶验收应做到五分开,即不同品种鲜叶分开;晴天叶与雨水叶分开;隔天叶与当天叶分开;上午叶与下午时分开;正常叶与劣变叶分开。并按级归堆,以利初制加工,提高茶叶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