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岳阳市茶叶协会 岳阳黄茶 茶产业 茶科技 茶文化 读者留言 联系我们
 
湖南十大名茶之一——高桥银峰
发布者:名茶网          发布时间:2007/8/1
 
 
 
作者: 童雄才   王沅江
 
  一、产茶历史
       湖南省茶叶研究所前身为湖南省茶叶试验站,成立于1932年(民国21年),当时在长沙县高桥购买山地100余亩,设湖南省茶事试验场高桥分场,由易劲之任分场主任兼技师。1933年(民国22年)高桥分场建成房屋一栋,共用银元4000元(《湖南年鉴》民国22年,湖南省图书馆藏)。1935年(民国24年),章鼎岐接任高桥分场主任兼技师,1936年(民国25年)7月,湖南省茶事试验场更名为湖南省第三农事试验场,派疗兆龙任高桥分场主任兼技师,1937年(民国26年),由杨开智(毛泽东妻兄)任高桥分场主任兼技师。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高桥茶场原址,由省人民政府农业厅接管,同年11月由中国茶业公司湖南省公司管理,改名为高桥示范茶园。随后,长沙茶厂成立高桥初制厂。1951年12月,高桥示范茶园和高桥初制厂交省农林厅管理,合并成立湖南省农林厅高桥茶场,从事茶树栽培,茶叶示范推广和试验工作。1954年,扩大茶叶试验研究工作,并将安化茶场的试验工作及主要科技人员转移到该场,1955年4月,正式定名为湖南省高桥茶叶试验站,1961年改名为湖南省茶叶试验站,1975年10月,改建为湖南省茶叶研究所。1996年1月该所迁至湖南省农业科学院院部长沙市芙蓉区马坡岭基地。高桥原址改为该所的实验茶场。现有茶园面积800亩。
       高桥银峰是湖南省茶叶研究所专家经多年研究,于1959年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十周年献礼特别创制成功的绿茶类名茶,也是新中国成立后湖南省最早新创制的名茶。
       该所基地位于长沙县高桥玉皇峰下,周围山丘叠翠,河湖掩映,土层深厚,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无任何污染源,历史上就是名茶之乡。高桥银峰因形如银装素裹的山峰及产地位于高桥而得名。
        高桥银峰创制成功后,经当时的商业部茶叶局及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上海茶叶公司和湖南省棉麻茶烟局等单位鉴评,一致称赞高桥银峰品质良好,可列为名茶。高桥是产地名称,银峰是满披白毫的嫩芽,符合茶叶命名原则。并在我国名茶工艺上,首创“提毫”工艺及名称,将“清风”、“提毫”巧妙地用于制作工艺,影响深远。在1989年农业部西安全国名优茶评选会上,高桥银峰被评为全国名茶。
       高桥银峰创制以来,已成为接待贵宾的佳茗,饮者赞不绝口。并先后得到了毛泽东、宋庆龄、王震等多位老一辈国家领导人的赞誉和鼓励,60-70年代,中央办公厅和主席办公厅多次来信加以勉励。1994年李鹏总理来湖南视察,品饮高桥银峰后赞誉有加,并指示秘书作为国务院办公用茶;2000年朱镕基总理出访欧洲,以高桥银峰作为随访礼品。
 
 

       郭沫若先生于1962年首次视察了湖南省茶叶研究所,1964年夏初在品尝高桥银峰后,赞不绝口,旋即赋诗一首:

芙蓉国里产新茶,九嶷香风阜万家。
肯让湖州挎紫笋,愿同双井斗红纱。
脑如冰雪心如火,舌不短钉眼不花。
协力兔教天下醉,三闾无用独醒嗟。

      郭老赞美“高桥银峰”可与著名绿茶“双井”“紫笋”媲美;饮后令人精神兴奋,明目醒脑,心旷神怡,春意盎然。“茶因诗贵,诗随茶传”,高桥银峰茶因郭沫若的题诗称赞而在中国茶叶界声名远播。著名国画家何香凝老人八十七岁时为湖南省茶叶试验站创作梅花图一幅,更是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1981年,人民艺术家赵丹、富华又赠彩画一幅,上书“一壶湘波绿,满纸银峰香”。高桥银峰能树帜于中国名茶之林,这是与它具有外表的特色、内质的风味分不开的,所以陈椽教授在他主编的《中国名茶研究选集》中把高桥银峰归为新中国成立后新创制的,饮用者共同喜爱的,与众不同的名茶,真乃是“自古长沙称铁色,而今高桥颂银峰。”
       湖南省茶叶研究所档案室至今完整保存了高桥银峰创制期间珍贵的研究材料和名人名家为高桥银峰题写的书画珍品。
       被国内外教科书和各类名茶书籍收集的著作主要有:1979年安徽农学院主编出版的全国农业高等院校试用教材《制茶学》;1983年湖南省茶叶学会主编出版的《湖南名茶》;1985年陈椽教授主编的《中国名茶研究选集》;      1991年陈宗懋院士主编的《中国茶经》;       朱先明教授主编的《湖南茶叶大观》,1993年彭继光研究员主编出版的《湖南名茶》,2000年陈宗懋院士主编出版的《中国茶业大辞典》,日本中国茶文化国际检定协会会长棚桥篁峰出版的日文版《中国茶文化》等。

二、生态条件
       高桥银峰产地位于隶属长沙市的长沙县高桥镇玉皇峰下, 在湖南省东部偏北,湘江下游东岸,西与长沙市、望城县相邻,南与湘潭县及湘潭、株州市区相连,东与浏阳接壤,北与平江、汩罗毗邻。
      这里山丘叠翠,河湖掩映,云雾弥漫,景色宜人。弥谷披岗的茶园,采用科学管理培育,并有丰富多彩的茶树品种,芽叶壮实,内含物质丰富。加上精湛的制茶工艺,形成了高桥银峰的独特风格。 
       基地位于东经 113°19′,北纬 28°29′。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16.6℃;极端最低气温-14.6℃(1957年12月27日),一般年份在-5.5℃左右;极端最高气温41.2℃(1963年9月4日),一般年份38.5℃;年平均降雨量1441.1mm,降雨天数148.7天,年平均蒸发量1377mm,年平均湿度大于80%。年平均无霜期为275天,平均日照时数1663小时,≥10℃的持续日数在200天以上,≥10℃活动积温为5000—6500℃。成土母岩主要有第四纪红色粘土、少量花岗岩冲积风化物红壤,并间有部分区域性酸性紫色土等,PH在5.0左右。 远离长沙市,紧邻幕阜山,属丘岗区地貌,土壤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全N含量在0.2%,碱解氮在200ppm左右,全P在0.1%左右,速效P在20ppm左右,速效K在120ppm左右。昼夜温差大,环境无污染,自然条件优越,适宜于茶树生长,是绿茶的传统生产区域。
 
 
 

三、生产状况
1.品种
       在研制成功初期,高桥银峰鲜叶主要来自当时引种的紫阳种,其特点是:较早生,茸毛多,内含物较丰富。以后随着茶树品种研究的发展和更新换代,湖南省茶叶研究所研究和推广了大量的国家级和省级茶树无性系良种,其实验茶场茶园逐步良种化,无性化良种比例达90 %以上。主要品种有:
        (1) 白毫早:特早生国家级良种,芽叶淡绿色,茸毛多;产量高,8年生茶树亩产鲜叶1700kg,比福鼎大白茶增产30%左右;内含物丰富,春茶—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4.1%,茶多酚24.1%,水浸出物40.73%。适制名优绿茶.制名茶银毫隐翠,香气嫩爽持久,滋味鲜爽醇厚。抗寒性和抗病虫性强。是我国目前适制高档名优绿茶和绿茶的主要品种。
       (2)碧香早:早生省级良种,芽叶浅绿色,茸毛多;产量较高,8年生茶树亩产鲜叶1300kg左右;内含物丰富,带有特殊的品种香气;适制性强,春制高档名优绿茶,翠绿明亮多毫,味浓爽,香气高长,夏制红碎茶,汤色红浓,带花香;抗寒抗旱性较强,适应性广,移栽成活率高。
       (3)槠叶齐: 国家级良种,中生种。生长势强,芽叶黄绿色,茸毛中等;成园快,新梢持嫩性强,产量高;内含物丰富,茶叶品质好;红绿茶兼制型品种,制名优绿茶色泽翠绿,香高味醇;制红茶叶底红亮,汤色红艳,滋味浓;抗逆性强,适应性广。  
       (4)茗丰:  省级良种,中生种。芽叶绿色,茸毛较多,持嫩性较强;育芽力强,成园快;产量高,8年生茶树亩产鲜叶1500kg左右;内含物丰富,春芽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3.5%,茶多酚28.4%;适制性强,是红绿茶兼用型品种;抗寒性强,适应性广。
       (5)湘波绿系列: 较早生种,芽叶绿色,茸毛多;产量较高;内含物丰富,春茶一芽二叶干样水浸出物44.39%,含氨基酸4.3%,茶多酚23.84%;适制绿茶,制毫型绿茶色泽翠绿,银毫显露,香气清高,滋味鲜爽,汤色绿亮,叶底嫩绿。抗逆性强。
      (6)福鼎大白:较早生种,中叶种,芽叶黄绿色,茸毛特多,芽叶生育力和持嫩性强;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4.3%、茶多酚16.2%、儿茶素总量11.4%、咖啡碱4.4%、。适制红、绿、白茶,品质优。抗旱性和抗寒性较强。
         2.管理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产品的卫生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湖南省茶叶研究所对生产高桥银峰的各个环节加强质量控制和管理,首先在原料来源上,高桥银峰生产茶园全部采用生物防治等生态控制措施有效控制茶树病虫害,不施化学农药,主施有机肥;每年经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检测,农药残留等卫生指标达到无公害茶叶标准,并全部低于欧盟出口标准。在加工生产环节上进行封闭式加工管理,改造厂房和改进加工设备,成为我省第一批获得QS食品质量安全标志的茶叶生产企业。
      3.原料采摘
      一般以每年3月中旬前后为采制期。鲜叶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长2.5厘米,细嫩完整,每公斤芽头12000个左右,采于早生的白毫早等优良茶树品种。要求不采红紫叶,不采雨露叶,不采病虫伤叶,不采芽头散开叶,做到早、嫩、匀、净。用细篾小篮盛装,内衬白纸。
芽叶采回后,薄摊于洁净篾盘中,置于通风阴凉处,散失部分水分后方可付制。 
        4.制作工艺
        (1)杀青。在平锅内进行,锅径60厘米。采用温高、量少、老杀方法杀青。锅温120~130℃,投量400克。开始两手均匀翻炒,以闷为主,抖闷结合,当水分大量蒸发时要逐步降低火温至90℃,以扬抖为主。炒至茶叶绉软卷缩,色泽暗绿、清香悦鼻时即出锅。杀青历时3分钟,鲜叶减重30%-35%。现在在鲜叶采摘高峰期也用微型名茶杀青机杀青。
       (2)清风。杀青叶直接扫入篾盘中,扬簸10余次,既散去热汽,又可簸去细片碎末,保持茶叶完整洁净,当叶温降至30℃左右进行初揉。   
       (3)初揉。将清风后的杀青叶收拢,双手合抱回转揉捻1~2分钟,中间抖散一次。当茶汁开始渗出,茶条初卷时即可。初揉切不可过重过久,否则因茶汁过多,初干时粘锅而影响色泽和滋味,还会减少冲泡次数。  
        (4)初干。初揉茶胚入锅,锅温80℃。前期以翻炒蒸发水分为主;待茶条粘性大减,含水量30%~35%时即转入做条。
       (5) 做条。做条时锅温应逐步降至65℃左右,使茶坯在初揉基础上继续搓紧成条形,适当促使叶细胞组织破损以增进茶味。具体作法是双手合捧茶坯回转搓揉,前段用力要轻,随水分散发,搓揉用力逐步加重。约经10-15分钟,茶条紧结完整,基本定型,含水量20%一26%时,开始提毫。
      (6)提毫。是创制高桥银峰的独特工序,它能充分发挥茶叶香气,使茶条形态固定,白毫茸然而又不脱落。提毫仍在热锅中进行,锅温45~50℃。方法是,将茶坯捧于掌中,双手旋回搓揉,用掌力让茶叶互相摩擦,以擦破附着于茶条表层的胶糖类薄膜。随着茶叶逐步干燥,白毫被竖立显露出来。由于水分含量较少,用力必须柔和均匀,不可过重过猛,不可将茶叶在锅内磨擦,才能保毫保尖,保持茶叶完整。同时火温不可过高,以防白毫老化枯黄,运用得当,掌握适宜,就能发挥高桥银峰品质风格。
        (7)摊凉。提毫后出锅,摊在细制篾盘中,使水分渗透均匀,便于进一步烘至足干。摊凉时间约30分钟。
       (8)烘焙。用竹焙笼烘干,茶叶不能直接摊于焙芯上,必须在焙芯上衬细软洁净的烘布。烘焙时间约30分钟,开始70~75℃逐步降至60℃左右,中途翻动3~4次。烘至茶叶含水量5%左右即为适度。
        高桥银峰采用先炒后烘,独用清风去杂和首创提毫工序,既保持芽叶完整干净,又保持白毫完整而不脱落,银毫隐翠的外形,香高味鲜的内质,博得广大饮用者喜爱,自问世以来,生产总是供不应求。
      (9)贮藏。高桥银峰采用独特的保鲜技术,保证茶茶叶品质色、香、味、形四季如春。
5. 品质特点
      高桥银峰品质优良,享誉全国。经当时的商业部茶叶局、中国农科院茶研所、上海茶叶公司和湖南省棉麻茶烟局等单位鉴评,该茶外形条索紧细卷曲,白毫茸然,似银装素裹,内质汤色清明,香气高悦持久,滋味鲜嫩纯甘,叶底嫩匀明亮。饮后确能“脑如冰雪心如火,舌不短钉眼不花”,令人神清意爽,精神焕发。
       经陈椽教授1983年研究分析,高桥银峰的水溶物达45.42%;含矿质灰分4.99%,咖啡碱4.27%,可溶性糖2.66%,儿茶素11.48%。1989年,经农业部茶叶质检中心检测,高桥银峰各项卫生指标完全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经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多次对高桥银峰商品样进行农药残留检测,均检测不出农药残留,达到无公害茶叶标准。
 6.奖励
       1978年获湖南省科学大会奖,在历年所参评的省级名茶评比中均被评为省级名茶或名茶金奖。1985年荣获农牧渔业部优质名茶奖,1989年在全国名茶评比会上被评为全国名茶。2004年获中国星沙茶文化节金奖。2005年被湖南省茶叶学会评为“湖南十大名茶”。2005年荣获全国三绿工程放心茶推荐品牌。人民网和湖南省旅游信息网等多家网站均把高桥银峰茶作为湖南名产、长沙特产作了详细介绍。被中国茶叶博物馆列为馆藏名茶。

 四、销售
       高桥银峰鲜叶原料采摘要求高,加工精益求精,质量历年来相对稳定,知名度在广大消费者中不断扩大,销量逐年增加,高桥银峰年产量达5000多公斤,年单品销售额达800多万元,并每年按30%比例增长,常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目前生产基地已达 2000多亩。产品已远销美国、日本、俄罗斯、德国、法国及东南亚等国际市场,国内已在省内长沙、常德、株洲、湘潭、娄底、邵阳、张家界等及省外北京、天津、吉林、石家庄、邯郸、深圳、珠海等大中城市建立了销售网络。

 
 
 
[附录1]             公 告
       中国名茶网是爱茶人的精神家园,欢迎广大网友投稿,电子信箱:zgmcw@126.com .本网有删改权(主要针对病句和错别字,不会修改作者观点)。本网是公益性网站,不以谋利为目的。本网站对网友投稿,既不收版面费,也无力支付稿费,请谅解。
 
[附录2]     中国名茶网栏目
一级栏目:茶科技、茶叶经营、茶业动态、茶文化、社会新闻
二级栏目:【茶农培训】【茶叶业务员培训】【科普作品】【科研进展】【学术论文】【湖南省茶叶研究所】【会员风采】【名牌产品】【商情】【企业管理】【超市】【认证咨询】【科技咨询】【政策法规】【湖南茶业】【全国茶业】【地方茶业】【标准】【茶叶会议】【茶诗】【茶词】【茶联】【散文】【茶史】【故事与传说】【茶文化书刊】【茶海拾贝】【书法作品】【绘画】【茶艺】【摄影作品】【茶俗】【茶人】【语文基础】【茶文化综述】【茶包装】【茶叶通讯】【中国名茶网】【所见所闻】【新闻评论】【各行精英】【社团工作】
(其中【科技咨询】专栏须凭密码进入。
 
[附录3]      怎样记住中国名茶网的网址?
答: 只要记住中国名茶网的拼音的第一个字母即可,中(z)国(g)名(m)茶(c)网(w),前面三个www,后面点(.)cn.您访问后可收藏这一网站。
      如果您的浏览器是7.0的,您可在地址栏直接输入"中国名茶网.公司"这一中文域名即可。

 
 
 
湘ICP备140006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