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岳阳市茶叶协会 岳阳黄茶 茶产业 茶科技 茶文化 读者留言 联系我们
 
千两茶传人——黄敏
发布者:名茶网          发布时间:2015/1/3
千两茶传人——黄敏

·李  峰
 
   认识黄敏,那是我刚刚进入“久扬茶业”不久,公司安排我们几个坐办公室的人到新厂去打扫卫生。
  那天,我们是一大早到达新厂的,在成品仓库的一角,有一位蓄着平头,长得好是标致的、高高的、健壮如牛的小伙子,赤着上身,流着大汗,正在不停地堆码着产品……经人介绍,他叫黄敏,22岁,刚从部队服役回来,是成品仓库的一名保管员。
  黄敏不爱说话,即使你主动搭理他,他也只冲你微微一笑。不过,他的笑很美,也很自然,露在外面的牙齿很白,眼睛也眯成了一条缝。
  其实,我们那次到新厂去,说是去搞卫生的,而实际却是当了一名“搬运工”,要将堆放在成品仓库的1000多袋、每袋约70斤的毛茶、穿过复制和压制两个车间、搬运堆码到400多米远的原料仓库,而且当时天气十分的炎热,最高气温达到了摄氏38-39度。加上又没有什么交通工具,仅有几辆自制的四轮拖车,要全凭一双手,靠我们几个从未干过体力活的“毛菜”,其难度有多大呀!即便如此,我们还是迎“难”而上了,并进行了具体分工。而黄敏呢!却自告奋勇地承担了最为艰巨的上下车和堆码任务,1000多袋呀!每袋又有70来斤重,还是在那样的高温天气条件下,他硬是凭着自己的一双手、冒着酷暑、赤脚上阵,手指都磨烂了,手掌都磨硬了,即使就是中暑了,依然没有退缩一步。
  说实在话,我当时主要是负责拖车任务,每次要拖七、八袋毛茶,每天要拖四、五十包,又要拖那么远,而且路面也不怎么平坦,真是太累、太热、太困了呀!我有好多次都想打退堂鼓。可每当看到黄敏那上下车和堆码时的情景,我又不得不打消这个念头,他实在是太让人感动了。
  一次,我拖着一车子的茶艰难地走了一段,实在觉得自己有点吃力了,便停下来稍微休息了一下。突然,我发现“茶包”上留下了好多的手指血印,而且十分的清晰。开始,我是有点懵,不过我立即就反应了过来,这血印肯定是黄敏留下的。于是,我跑到正在堆码的黄敏,仔细地看了看他的手指头,发现他的手指头都用纱布缠着,肿肿的、白白的纱布早已变成了“红色”。
  “小黄呀!你不能再干了,你看看你的手。”我说话时,眼泪都快掉下来了。黄敏眯着一双小眼睛,对着我笑了笑,然后又转身抱起了身边的一袋茶,使上全身的力气,将茶码在茶堆子上……
  这就是我刚刚认识不久的黄敏,看似腼腆,内心却是那样的刚毅。
  后来,我们全都到新厂来上班了。这样,我与黄敏打交道的次数也就越来越多了。
  不过,这个时候的黄敏,他的工作量增大了许多,既是成品仓库和原料仓库的保管员,又要负责烘房产品的出库任务和千两茶踩制场的管理工作等等。
  “黄敏的工作量真的是太大了哟!几乎没有一点点的休息时间呀!公司是不是考虑一下增加个把人。”有一次,仓储工作室主任吴桂君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向公司领导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与要求。
  “我认为年轻人多做点事不是坏事。”吴总心里其实十分清楚这个年轻人所做的事,却有意思地想磨炼一下他,所以没有直接回答。
  而黄敏呢!却依然默默无闻地工作着,甚至住进了厂里。
其实,黄敏这个小子是一个非常不幸的人。他还是很小的时间,父亲不知是什么原因就走了,到现在也不知道在哪里?他和他的弟弟是他那体弱多病的母亲,靠在一家茶厂里捡茶“打工”,而含辛茹苦地把他俩拉扯大的,那时候一家三口人的生活几乎是有上一顿而不知有下一顿。
  然而,生活的困难并没有击垮年轻的黄敏,几年后他带着满身的“茶香”投入到了军营,服役后进入了“久扬茶业”。
“我到久扬‘打工’,的确是为了赚钱,以报答母亲,以减轻母亲的负担。但我更为主要的还是想学点东西,能让自己有一技之长的本领。”这是我认识黄敏以来,他第一次开口跟我说的话。
  别看黄敏的话很是普通,但确实也很实在。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也的确发现了他的“实在”一面,他几乎一头扎进了安化千两茶的踩制之中。
  不久,我们公司对企业进行了重新定位,推出了“责任久扬,精工黑茶”的战略发展品牌思想。他在自己的“责任之声”中说:“我的责任就要成为安化千两茶踩制中的一代传人。”
  好大的气派呀!好大的理想呀!对此,我专程对他进行了一次采访,想摸摸他到底学得啥样?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一向不怎么爱说话的他,一谈到千两茶,他似乎完全变了一个人似的,我刚刚提出话题,他已急不可待、滔滔不绝了。
  他说制作“千两茶”全凭手工,工艺也很复杂,技术要求高,劳动强度大。全过程要经过“炒、渥、蒸、踩”等23道工序,干燥定型则要采取日晒夜露的办法,晾置时间达45天,才能使其具有特殊的香气滋味、经久耐泡。
  他停了停,话锋一转,又谈到了千两茶的外形。他说“千两茶”的外形是用竹篾捆成花格篓包装,茶身上有捆成的花纹,茶呈圆柱,像一本卷起来的“书”。
  “像书?”我没想到黄敏研究千两茶还研到了点子上,用形容词都是那么恰到好处。
  黄敏笑了笑,又继续着他的话题。他说“千两茶”经过如此工艺精密制作之后,内质特别神奇。曾有人将一卷“千两茶”放进池塘里浸泡了7年,打捞起来一看,真是滴水不入,茶心细密干燥如初,色香味质不变。
  我听黄敏如此一讲,不仅眼睛放大了,而且耳朵都直起来了。他见我如此般的专注,胆儿更是大了,似乎像老师似的。
  他说“千两茶”外形紧实完整,色泽青褐,水色深黄,香气纯正,滋味粗厚。饮用“千两茶”有其独特的功效,可以消滞去腻,久放不馊。新鲜的“千两茶”有一种“霸气”,涤烦闷,扫腥膻,非凡茶可比;陈年的“千两茶”醇酽隽永,善饮者将其开卷,敞放一段时期,待其“睡醒”,再泡水畅饮,有琼浆玉液不易之妙。更是一种妙药,对一般肠胃毛病,可以说一饮就除,可能是千两茶含有特殊的元素,对肠胃内不同菌种的平衡有特殊的调节作用。同时,还可以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是减肥的首选饮品。
  “哈哈!你已经成了‘千两茶’方面的专家哟!”我边听边欣赏,佩服得五体投地。
  黄敏说完,似乎又变回来了似的,他对着我微微地笑了笑……

作者:李峰
作者投稿时间:2015年1月3日(星期六) 中午1:13
 
 
 
湘ICP备140006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