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岳阳市茶叶协会 岳阳黄茶 茶产业 茶科技 茶文化 读者留言 联系我们
 
李峰:扬大厨——阙训文
发布者:名茶网          发布时间:2015/1/3
扬大厨——阙训文

·李  峰

 
  我们就要搬到新厂去了。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我作为“行政大臣”自然不敢怠慢,便提前进入了新厂,准备100多号人的“粮草”之事。
  几天后,锅勺碗筷、柴米油盐样样俱全了,可“大厨”一事,却让我是费尽了心思,不管我怎么打“广告”,依然还是没有一个人来“应聘”。
  “请问你们要招厨师吗?”一天的上午,我上班刚打开房门,只见一位个儿不是很高,身体有点稍胖的“老男人”站在了我的跟前。
  “你?”我仔细地打量了一下这个人,心里便立刻嘀咕了一下,你行不?
  “你别看我的外表不怎么样,而我确确实实是一位刚刚退休的厨师。”来人见我有点“以貌取人”的样子,连忙介绍了一下自己的身份。
  “你当过厨师?”我有点不相信。
  “是。你们公司的吴总就知道我。”来人进一步证明着自己。
  “吴总认识你?你退休了?百十号人的食堂你吃得消?有时候还有客餐呢?”我也“毫不示弱”,提出了几个反问式的问题。
  “没关系,我能行。”……
  此人就是阙训文,61岁,后来成了我们湖南久扬茶业有限公司的“大厨”。
  大厨阙训文,我们大伙都叫他老阙。他性格开朗,平易近人,平日里还喜欢开点小玩笑,颇受大伙的喜爱。他其实退休后没有必要再出来做事的,更何况还是干老本行,可他天生有点“耐不住”,加上平时里没什么爱好,于是干脆出来找事做。他说:“过去做事做惯了,而今一下子要停下来,我很不习惯。”
  老阙说的真的。他自退休之后,整天就“蜗居”在家里,久而久之人也就完全变了。不仅话语少,而且身体也日渐清瘦起来。后来,他的儿女们实在不忍心,知道他不做点事就很难“治好他现在的病”,于是就劝他出去找个轻松的事做做。老阙也知道自己的“病”,如果长时下去的话,说不定自己真的会“倒下”,好在儿女们都能通情达理,也就下定了决心。
  一次,老阙一位在久扬茶业工作的远房亲戚来串门,说久扬茶业要请一名“大厨”,并告诉他久扬茶业的董事长吴伟文先生还是他的熟人,看他能否愿意“屈尊”一下去试试。老阙听后,心里打痒痒的,似乎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就这样,老阙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说通了吴总和我,顺利地当上了“久扬大厨”。
  我记得他第一天来上班,他就在厨房里忙活开了。他切菜、洗菜、淘米、架锅、掌勺的样子,的确不亚于一名专业的“烹饪大师”。一餐四菜一汤,他安排得井井有条,而且色香味俱全,大伙都伸出了大拇指。
  那天下午,吴总还有意“为难”了他一下,要他弄十几个菜,说是要招待“特殊客人”。我见老阙这么一把年纪了,既要应付百十号员工的吃饭问题,又要准备“特殊客人”的饭菜,便不声不响地进了厨房。厨房里,老阙忙得“手忙脚乱”,虽说不是什么重体力活,但“厨房”里的工作都是些“细节”,来不得半点马虎,必须件件到场落到实处。一会儿,老阙被累得大汗淋漓,但还是那么专心致志、认认真真、一丝不苟的。我虽说是在给他当“下手”,但也被累得上气不接下气了。那天下午6时,总算按时将员工们的饭菜和“特殊客人”的饭菜都给弄好了,反响也令人满意。事后,我问老阙累不累,老阙说:“不累,反而觉得高兴。”
  “你是不是一个傻子呀!”每当我进入食堂吃饭,看到老阙站在“窗口”前为我们不停地打饭打菜,我的心里就不自觉地嘀咕一下。
  “我们还是要为老阙找一个帮手呀!”一天,吴总在一次经理办公会议上对我说。
  “他不是说不觉得累吗?”我带有一点挖苦的意味说。
  “他毕竟年纪这么大了,更何况我们有这么多人吃饭哟!”吴总知道我的意思,但还是进一步加以了解释。
  虽说是吴总发了话,其实我早也有这个想法。一次,我到锅炉房去检查,一位烧锅炉的师傅说他的弟媳很是能干,也很想找一份工作。于是,我就把她招来了,她叫陈淑珍,四十来岁,一看就知道她的确是一个蛮能干的女人。
  老阙有了帮厨了,工作也不知啥的就更来劲了,更不知他是哪根神经出了错,居然还自告奋勇地承担了员工食堂里的买菜业务。这项工作可不轻松呀!每天基本上6点来钟就要起床到县城东坪镇最大的北区农贸市场去挑菜选菜,买好菜后,一个人又是肩挑又是手提的,又得搭公共车到南区的短途汽车站,再坐东坪至江南的短途汽车到厂里。如果天气好还算可以,如果要是遇上雨天或下雪天,那可就“为难”他老人家了。有好多次,天气不怎么好,碰上了雨天,本来肩杠手提的,根本就不能打雨伞,可他硬是冒雨买菜、上车又转车,整个全身都被淋透了,旁边的人还以为他是一个贩菜的、不要命的老头。
  老阙就是这样一个人,只要是自己认定的事,只要是自己喜欢做的事,不管是风吹还是浪打,就是有那么倔,勇往直前。
  前不久的一天,老阙满脸忧伤地来到我的办公室,说他90多岁的父亲逝世了,需要请几天假。那还用问,这是大事呀!我不仅批了他7天的假期,而且还与工会上的王敬才两个人代表公司驱车100多公里,前往进行了悼念。老阙见到我俩的到来,心情格外的激动,他说一家民营企业哪有这么好呀!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在老家仅仅呆了三天,把父亲送上山后就回厂里上班了。
  “老阙呀!你来公司就没有休息过,这次给你批了几天假,你怎么不休完就来上班了呢?”那天,我见老阙来上班了,便一个劲地劝他回去好好休息休息一下。
  “公司和公司里的员工都对我这么好,我不能休息,我要知恩图报呢!”老阙说完后,就一头扎进了厨房。
  老阙对工作的认真负责态度那真是没得说的,先他人后自己的高风亮节那更是没人无法相比的。他平常在厨房里弄饭炒菜,由于送原料等乱七八糟的客人较多,估计就餐人数难免有点“失误”,他总是让他人先吃好喝好,从不为自己考虑,到最后吃点剩菜剩汤,甚至有时到最后只能喝“西北风”了。
  有人说近水楼台先得月,劝老阙不要太傻了,饭菜弄好后自己先吃或给自己先留一点下来。可老阙呀!只是笑笑,心里在想:“这样的事,我做不出来。”
  老阙六十多岁了,甘当着久扬的大厨,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他曾风趣地对公司后勤科科长、人称总负责的袁贵清说:“袁总负责呀!我要是年纪十多岁就好了。”
  “啥说?”袁总负责有点百思不得其解的样子。
  “那我也拜你为师,利用业余时间好好钻研一下黑茶,掌握一点技术,做一片自己亲手做的茶。”老阙似乎带有玩笑的意思,但可以看出他是认真的……
 
作者:李 峰
作者投稿时间:2014年12月31日(星期三) 下午4:10
 
 
 
 
湘ICP备140006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