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责任感”,坚持“领导工作在先,问题解决在先,责任落实在先,宣传发动在先,干部锻炼在先”,纵深开展抗旱救灾工作,确保不渴死一人、不渴死一头大牲畜,千方百计把旱灾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和旱灾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切实加强抗旱救灾工作的领导,成立了由场长任组长,总支书记、各副场长任副组长,办公室、茶业科、林业科、社会管理中心、农村科、两村等有关科室为成员的抗旱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并按干部职工包村联户的要求,到村到户组织协调和指导抗旱救灾工作,全面落实抗旱救灾工作责任,建立工作应急预案,将抗旱救灾,保民生作为当前农村工作首要任务来抓实抓好,组织全场干部职工立即行动起来入村入户全面开展抗旱救灾工作,使全场的抗旱救灾工作做到早谋划、早安排、早落实,积极上报旱情和搞好送水工作,确保群众生活用水。及时上报旱情信息,加强24小时值班并搞好值班记录。各方面筹集抗旱资金,同时确保抗旱资金用在抗旱工作上,认真搞好救灾救济款物的统计和发放工作,切实加强了抗旱救灾工作的领导。
(二)全民动员,全民抗旱。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抗旱救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民投入生产自救。林场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抗旱救灾宣传动员工作,营造抗大旱的良好氛围。通过召开会议、发放宣传单、张贴标语、黑板报、手机短信提示等形式,及时向各村散发上级和乡政府的抗旱救灾文件和各项党和政府的救助政策,及时转发天气预报,全面宣传旱情的严重性和抗旱救灾措施,教育群众克服“等、靠、要”的思想,树立抗大旱、抗长旱、抗大灾、打大仗、打硬仗、打恶仗的意识,引导广大群众在旱情面前的不恐慌、不气馁,增强抗旱自救保增收的信心和决心,不断提高群众抗旱救灾意识和节水意识;鼓励群众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增强群众以水养水、珍惜水资源的意识。及时做好灾情统计、上报,积极争取上级和部门、社会的支持,抗旱救灾工作全面有章有序开展,群众思想稳定已形成了“政府引导,干部投入,全社会关心,群众积极参与共同抗大旱的良好工作格局。
(三)合理调度,经费保证。自旱情发生以来,林场按照科学调度、统筹兼顾的要求,坚持“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先地表、后地下,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合理安排好辖区内的水井、泉眼等水源点的取水工作。按先保人畜饮水、后保生产的要求,如受旱情况比较严重的有机茶园,受旱面积较大,组织干部职工群众开展送水浇茶园活动。共投入资金30万多元抗旱,出动车辆300辆次,购买机械式喷水工具20台,劳动力1000人次,运送水量达1000余吨。
(四)严明抗旱救灾工作纪律
一是抗旱期间,场、村两级干部取消休假,实行领导带队下村进园制度,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坚守岗位。
二是场办随时对抗旱救灾工作进行督查,对思想不重视,措施不得力、工作不到位,责任不落实,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要依照有关规定严格问责,严肃处理,确保抗旱救灾工作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三是严格财经纪律,抗旱救灾资金、物资全部用于抗旱救灾,专款专用,确保资金使用效益。
三、抗旱救灾成效。
面对严重的灾情,林场始终立足实际,以人为本抓抗旱,围绕民生抓救灾。突出抓好“五保”。一是确保人畜饮水安全。把保证灾民饮水安全放在抗旱救灾的首位。科学指导受灾村找水源、打水井,开展饮水自救,灵活调动、协调处理,确保人畜饮水安全。二是确保了受旱地区的基本生活。全面启动抗旱救灾II级应急预案,加强对旱情的监测,灾情的统计,实行一日一报制度,切实做到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缺水,坚决确保每户人家、每个村民饮水安全,随时掌握灾情。组建抗旱突击队2支50人,运水车辆4辆,做到哪里有灾民需要,有求必应,保证受灾群众有水喝;三是确保了社会大局稳定。坚持一手抓抗旱救灾,一手抓社会稳定。组建由分管政法工作的领导为组长,社会管理中心、农村科、各村党总支书记为成员的饮水矛盾纠纷调处小组,积极做好化解用水取水发生的矛盾纠纷,安定民心,大力抓好防火、防盗、防疫、防毒等安全工作,开展农村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活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四是确保了低障弱势群体的生活。建立老、弱、病、残、五保人员帮扶机制,确定专人负责关注弱势群体的生活用水情况,组织亲属、党员、青年志愿者开展关爱活动,保障弱势群体生活用水,确保不因缺水而导致人畜死亡现象发生。五是保有机茶园的供水。一是将作物秸梗、山草等材料覆盖茶园行间土壤,减少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湿度。二是用专车将水从海拔500米处送往海拔800米的有机茶园,再利用担架式机动喷水器对有机茶园进行喷洒。三是300米垂直提灌。用潜水泵将水垂直提灌300米高茶园顶部,再用水桶转运到茶园各处,利用担架式机动喷水器对有机茶园进行喷洒。。
全场共投入抗旱救灾人力2000余人次,其中:干部职工1000余次,群众500余人次,党员500余人次。启用泵站2处,打井2处,投入机动抗旱设备20台,出动送水车辆500台次,抗旱用电5000度,抗旱用油3.5吨、浇灌面积500亩,解决人饮困难400 人,减少经济损失500万元。
作者投稿时间:2013年8月26日(星期一) 下午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