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岳阳市茶叶协会 岳阳黄茶 茶产业 茶科技 茶文化 读者留言 联系我们
 
吴理真是个是一个子虚乌有的人物,不是“植茶始祖”,更不是“茶祖”
发布者:名茶网          发布时间:2011/11/27

引自:2011年第11期《茶博览》

 (《茶博览》编者按:本刊2011年第7期刊登了宁波籍茶文化专 家竺济法先生《宋僧吴理真是如何成为西汉茶祖的》一文,后四川农大茶学系李家光副教授专门撰文《茶祖吴理真是西汉人》,由我刊编发至2011年第10期。刊发后茶界对吴理真这位历史人物所处的年代引发了争鸣。

本刊编辑部本着学术争鸣的目的,秉持客观公正、不偏不倚的态度,继续刊发业界的讨论文章,欢迎来稿。)

吴理真及蒙山茶史辨正

                                      丁以寿

   近几年来,笔者读了一些关于吴理真和蒙山茶的书和文章,感觉有些说法值得商榷。史贵求真,言必有据。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就吴理真和蒙山茶的一些史实加以考辨,揭示真相,还其本来面目,并求证于方家。

   中唐以前无蒙山茶的记载

   关于蒙山茶,在中唐以前的古籍中,无一记载。虽无记载,但是否蒙山在中唐以前就不产茶?倒也未必。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而西南地区则是原产地的主要区域。从直接利用野生茶树发展到人工栽培茶树,当也始于西南地区。中国人工栽培茶树的历史亦当远溯先秦时期。秦汉时期,巴蜀地区的种茶应相当普遍。作为蒙山,在秦汉乃至先秦种茶更是可能。

  今有人提出吴理真为“世界人工植茶树第一人”、“植茶始祖”,进而奉其为“茶祖”,其实不然。

  持此论者往往用一代茶学宗师陈椽先生的文字来作证。不错,陈椽先生在其《茶业通史》一书中认为蒙山是“有文字记载最早人工种植茶树的地方”,但仅此而已,并未称吴理真为“植茶始祖”、“茶祖”。暂且不辨“文字记载”的真伪,姑且承认是真。“有文字记载最早人工种植茶树的地方”就一定是“最早人工种植茶树的地方”吗?显然不一定。“有文字记载最早人工种植茶树的地方”则一定要晚于“最早人工种植茶树的地方”,因为是“人工种植茶树”在先,“文字记载”在后。同理,吴理真也不是蒙山种茶第一人,在吴理真之前在蒙山种茶的大有人在。在吴理真之前,有千千万万人种茶,有千千万万地方种茶。吴理真不独不是巴蜀及中国种茶第一人,也不是蒙山种茶第一人。蒙山及巴蜀地区远在先秦,至迟在秦汉时期就开始人工种植茶树,并将茶从食用、药用发展为饮用。

  事实上,“人工植茶树第一人”,就象水稻种植第一人、小麦种植第一人等等一样,是无法可考的。

  陶谷《荈茗录》“圣阳花”条:

  “吴僧梵川,誓愿燃顶供养双林傅大士。自往蒙顶结庵种茶。凡三年,味方全美。得绝佳者圣阳花、吉祥蕊,共不逾五斤,持归供献。”

  有人据此认为,在三国时代,蒙山便产名茶“圣阳花、吉祥蕊”,而且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名茶。其实,所谓“吴僧”,乃指“吴地之僧”,是指历史上吴国境地的当代僧人,就如同唐人称陆羽为“楚人”一样。陶谷是五代至宋初人,《荈茗录》所记各条内容的时代是从晚唐至宋初,“吴僧梵川”当是五代前后苏吴一带的僧人。另外,双林傅大士(497—569),名傅弘,或名傅翕,字玄风,号善慧。东阳乌伤 (今浙江义乌 )人,南朝齐梁时代著名佛教居士。他自称“双林树下当来解脱善慧大士”,即弥勒的化身,又经常显弄神异,道俗归心,影响极大,世人称之“双林大士”。

  三国人如何供养南北朝的傅大士?所以知梵川定非三国时人。圣阳花、吉祥蕊当产于五代前后。

   蒙山茶兴盛于中晚唐

   蒙山茶兴盛于中晚唐,这与唐代茶业的发展是相一致的。

  成书于唐宪宗元和八年(公元813年)的李吉甫《元和郡县志》载:

  “蒙山在县南十里,今每岁贡茶,为蜀之最。”

  蒙山茶至迟在唐宪宗元和年间就成为贡茶,且为蜀地贡茶之最。

  唐宪宗元和年间曾任湖州刺史的裴汶在其《茶述》一书中记:

  “今宇内为土贡实众,而顾渚、蕲阳、蒙山为上。”

  蒙山茶与顾渚紫笋齐名。

  成书于唐敬宗宝历元年(公元825年)的李肇《国史补》记:

  “剑南有蒙顶石花,或小方,或散芽,号为第一。”

  意思是,蒙顶石花,号为剑南第一。

  成书于唐宣宗大中十年(公元856年)的杨晔《膳夫经手录》记载:

  “始,蜀茶得名蒙顶也。元和以前,束帛不能易一斤先春蒙顶。是以蒙顶先后之人,竟栽茶以规厚利。不数十年间,遂斯安草市,岁出千万斤。”

  名茶造假,不独今天,唐时蒙顶茶已开先河。

  日本来华学僧圆仁(慈贵大师),在其《入唐礼法巡幸行历记》记载,归国时,大唐文宗皇帝赐给“蒙顶茶二斤,团茶一串。”蒙顶茶在唐时走出国门。

  唐王敷《茶酒论》记:

  “浮梁歙州,万国来求。蜀川蒙顶,其(骑)山蓦岭。舒城太湖,买婢买奴。越郡余杭,金帛为囊。”

  五代十国蜀毛文锡《茶谱》对蒙山茶的记录有多处,其一曰:

  “蜀之雅州有蒙山,山有五顶,顶有茶园,其中顶曰上清峰。昔有僧病冷且久,尝遇一老父,谓曰:‘蒙之中顶茶,当以春分之先后,多构人力,俟雷之发声,并手采摘,三日而止。若获一两,以本处水煎服,即能祛宿基本疾;二两,当眼前无疾;三两,固以换骨;四两,即为地仙矣。’是僧因之中顶,筑室以候,及期获一两余,服未竟而病蠲。是时到城市,人见其容貌,常若年三十余,眉发绿色。其后入青城访道,不知所终。”

  毛文锡两度入蜀为官,理应熟悉蜀中茶事。

  白居易(772—846)《琴茶》诗“琴里知闻惟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刘禹锡(772—842)《西山兰若试茶歌》诗有“何况蒙山顾渚春,白泥赤印走风尘。”韦处厚《茶岭》诗有“顾渚吴商绝,蒙山蜀信稀。”唐诗中有多首写到茶。

  还有一首《蒙山白云岩试茶》,传说作者为唐代人黎阳王,但无证据。诗曰:

  “闻道蒙山风味佳,洞天深处饱烟霞。……若教陆羽持公论,应是人间第一茶。”

  从诗的内容来看,作者似为蒙山茶的地位衰落而抱不平,故或是蒙山茶衰落后的宋代人所作。

  蒙山茶鼎盛于中晚唐,入宋以后,由于建安茶的崛起,蒙山茶渐衰。蒙山茶尽管在唐代一度作为贡茶,但其地位也不如湖常二州的紫笋茶。蒙山茶作贡的历史并不长,非如某些人所说的从唐至清的一千多年。

   吴理真其人

   现有的宋代以前的各种文献典籍、诗文,无一述及吴理真其人。难道是汉唐人不尊重这位“植茶始祖”?难道汉唐时代的蜀人、蒙山人也不尊重这位“植茶始祖”?难道汉唐时的雅州官员没有当代的地方官员有文化,认识不到“植茶始祖”价值和意义?显然不是。在蒙山茶如日中天的唐代却无人提及吴理真其人,反而是在蒙山茶衰落的宋代以后才有人谈到吴理真。只能说,有关吴理真的传说始于宋代以后。

  按《宋甘露祖师像并行状》:

  “师由西汉出现,吴氏之子,法名理真。自领表来,住锡蒙山,植茶七株,以济饥渴。元代京师旱,敕张、秦枢密二相诏求雨济时。师入定救旱,少倾,沛泽大通。一日,峰顶持锡窠井,忽隐化井中。侍者觅之,后得石像。遂负井右,建以石屋奉祀。时值旱魃,取井水,霖雨即应,以至功名、嗣续、疾疫、灾祥之事,神水无不灵感,是师功德有遗之也。故邑进士喻大中,奏师功行及民,宋孝宗敕赐灵应甘露普慧妙济菩萨遗像者。”

   之所以称之“甘露祖师”、“甘露普慧妙济菩萨”,是因为他“救旱”、“霖雨即应”、“神水无不灵感”,其得名非因茶而是因水。甘露井在蒙山顶,又称古蒙泉。甘露喻灵水、神水,非西汉甘露年号。

  佛教于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初时还没有中国人出家为僧。中国第一个出家受戒为僧的是三国时的朱士行,吴理真断不可能于西汉出家为僧。按《宋甘露祖师行状》,“元代京师旱,敕张、秦枢密二相诏求雨济时。师入定救旱”,表明吴理真是宋代僧人。但其若是宋代僧人,而且名动京师,皇帝敕封为菩萨,应该是位高僧、名僧,但是各种僧传、佛教文献不见记录,所以其身份的真实性也是很值得怀疑。

  吴理真“自领(岭)表来”,并非蒙山土著。其植茶技术,甚至茶种,还传自“领(岭)表”。孙渐《智炬寺留题》:

  “昔有汉道人,蕹草初为祖。分来建溪芽,寸寸培新土。”

  这是说蒙山茶树源自福建。这样,蒙山就不是中国最早植茶之地。有些人看到其中的不可信与矛盾,于是硬说吴理真是蒙山当地人,不是僧人是药农、农民,这是无任何依据的凭空捏造。

  按《行状》,吴理真“由西汉出现”,一直活到南宋初,寿一千多年,俨然神仙者流。其死不见尸,也像神仙,“忽隐化井中,侍者觅之,后得石像”。一个来自“领(岭)表”,传说从西汉一直活到南宋的人,突然间又消失在一口井里,只留下一个石像。因为是当地民间的造神虚构,所以吴理真的身份、行迹充满着矛盾,不能自圆其说。

  蒙山地区历来多雨,蒙即泉水,明人龙膺著有《蒙史》,蒙山因水得名。吴理真的传说反映了当地人对水的崇拜,是把吴理真作为水神来崇拜。在民间传说中,往往僧道不分,吴理真或僧或道。喻大中据民间传说上奏朝廷,宋孝宗据其功德敕封“甘露普慧妙济菩萨”,如同封神。吴理真享受“石屋奉祀”,是因水而不是因茶。

  综上所说,吴理真是宋代以后蒙山地区民间虚构出来的一个水神,是一个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存在的子虚乌有人物。

 
 
 
湘ICP备140006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