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茶叶研究所所长包小村就湘茶现代化议题接受中国名茶网记者在线采访,访谈内容摘录如下。
记者:请问包所长,湘茶现代化有什么基础?
包小村:湘茶有良好的产业基础。而今的湖南茶业,已基本完成产权制度的改革,茶类结构优化,形成了名优绿茶、黑茶、花茶为主,红茶为辅的新格局。近年来,政府投入10亿元,扶持龙头企业及其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对湖南茶产业的带动作用凸显,全省有13家企业入选2006年中国茶叶企业百强。茶叶企业群体年加工销售茶10万吨,销售额过30亿元;20多家精制茶厂年加工茶坯和眉茶5万吨,省茶业有限公司、三利、登凯、猴王、长春、大洋等年出口3万吨,湖南出口量居全国第二,创汇近4000万美元,呈现出你追我赶的喜人局面;湘茶品牌健康成长,“君山银针”声名鹊起,“沙漠之舟”驰骋非洲,“猴王”尽显王者风范,“湘益”茯茶进军东瀛,“怡清源”连锁英伦,“金农”生物叱咤神州,“百里茶廊”蜚声中外;“茶禅一味”成为中日茶叶贸易和茶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以“星沙茶文化节”为代表的湘茶文化活动,高朋满座,文化搭台,经贸唱戏,气势恢宏,影响深远。高桥茶叶城、星沙茶市、岳阳茶市年交易额数亿元,湖南3000多家茶馆极大地推动了湘茶文化的发展和茶叶消费,净化和升华着人们的心灵。
湖南茶产业正处于一个全行业连续三年赢利的黄金时期,2006年行业总收入近30亿元,年出口创汇4000万美元,省、市、县各级领导对茶叶空前重视,为湘茶现代化提供了机会。
记者:从科技角度分析,湘茶产业有什么问题吗?
包小村:湘茶产业 “三低、三少”。
“三低”,即“单产低、均价低、效益低”。湘茶平均亩产60公斤(其中边销茶20公斤),全世界平均亩产80公斤,全国平均60公斤,浙江72公斤,福建93公斤 。湘茶全国出口量第二,销售均价较低,创汇额却排在第四。湘茶亩平产值5年前为400多元,现在1000元左右,浙江平均2500元,大面积成片茶园亩平产值上万元。
“三少”即“良种少、名优茶少、先进设备少” 。湖南良种茶园面积占茶园总面积的比例不到30%,全国平均35%,福建90%,日本90%,肯尼亚100%。2005年,全省名优茶产量7562吨,占总产量的10.1%,远低于全国的27.2%,浙江的35%,湖北的41%。2005年全国名优茶产量25.0万吨,产值110.0亿元,分别占总产量和总产值的27.2%和71.0%。湖南省2004年名优茶产量为5098吨,产值为2.37亿元,分别占茶叶总产量和总产值的7.7%和26.4%。先进设备少。以慈利县为例:全县茶厂有50余家,年加工能力在4000吨以上。但申请工商注册登记的只有7家,而最小的作坊式加工厂大多只有一台30型杀青机和一台25型揉捻机。
记者:湘茶现代化有哪些制约因素?
包小村:湘茶现代化的三个瓶颈:
一是集约化程度低。人均茶园面积不到1亩;茶叶初制厂平均年产茶量不到10吨,年销售收入平均不到20万元;100家规模较大企业的平均销售收入不到1000万元。
二是清洁化程度低。除几家大的龙头企业外,其余茶厂的清洁化加工的水平低。
三是人才素质有待提高。人才,是湘茶现代化的最大问题。现代化市场经济观念缺乏,科技兴茶的知识不够,科学管理的水平不高。“不实事求是,决策程序不对,投资失误,管理不善”的现象屡见不鲜。
记者:怎样实现湘茶现代化?
包小村: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建设现代茶业产业体系,就是要抓紧实施良种工程,积极推进茶叶标准化建设,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茶,不断提升茶叶的色、香、味、形。做大做强湘茶产业,主要是建设大基地,扶持大龙头,狠抓深加工,拉长产业链。要以发展精深加工为重点,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为核心,继续大力推进茶业产业化。要用“生态茶业,循环茶业,休闲茶业,招商引资”的理念来改造茶业,实现茶园良种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市场品牌化、管理现代化。
1、茶园良种化
良种具有“优质、高产、早生、高效”四大优势。“优质”表现为“氨基酸、水浸出物含量高”,“高产”的良种一芽一叶干茶产量100kg/667m2,大宗茶产量500 kg/667m2,“早生”可使高档名优茶采摘时间延长1倍以上,“高效”的名优生产茶园大面积(上万亩)产值5000~10000元/667m2。
2、生产标准化
要严格遵循创建知名品牌的要求,根据“生态茶业,循环茶业”的理念,加大无公害茶生产技术标准和规范的实施力度。在每一个生产环节都按规定的质量标准控制,实行名牌农产品生产经营的规范化、科学化和规模化。按标准组织生产、加工,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当前,尤其要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例如,同样施用1元钱的肥料,增产夏茶可能只让1元钱产出1元钱,增产大宗春茶可以让1元钱产出2元钱,增产名优春茶可以让1元钱产出5钱以上;同样的成本,春茶后修剪比春茶前修剪可增产春茶20%左右;“三个一”的农药喷洒技术(用1mm喷孔的喷片,1桶水,打1亩地),只用一半的农药,劳动强度可降低三分之二,治虫效果提高20%;鲜叶的推放,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可提高茶叶的氨基酸含量20%左右。这些实用技术,当然应该成为我们的生产标准。
3、经营产业化
产业化是现代化的前提,集约化是产业化的基础。一要实现种茶集约化,“十亩富一户,千亩富一村,万亩富一乡,十万亩富一县”是一个基本的规律。二是加工集约化,要扶持大型龙头企业建设日加工量5-10吨的初制茶厂。三是经营规模化,扶持培养10个年销售收入上亿元的企业,20个过2000万元的企业,100个过500万元的企业。
4、市场品牌化
品牌带动,是茶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企业是船,品牌是帆。品牌效应越大,帆的推力就越强,抗风险能力越大。
实施品牌战略,就会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超额利润,从而驱动“茶叶湘军”重视科技进步,增加投入。在茶苗选用、茶树栽培、茶叶加工、包装、储运、销售全过程中积极采用先进科技,实行科学管理,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节约生产成本,提高茶叶质量,使茶业向集约化转变。
茶文化是茶产业的灵魂。要不断提高品牌的文化含量,大力宣传“绿色、健康、和谐”的茶文化,推广“不吃辣椒不革命,不喝茶叶不健康”的理念。
5、管理现代化
管理现代化,首先是要实现“人才现代化”。要重视人力资源开发,提高企业家队伍、科技人员、茶农茶工和行业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企业家的现代化,首先是要观念现代化,要有茶园良种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市场品牌化的观念;其次是技能现代化,要有现代化的思维方式,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有较强的社交能力和沟通能力,经营决策水平高,管理执行能力强,能够熟练利用电脑等现代化办公系统。
记者:湖南省茶叶研究所在推进湘茶现代化方面有什么举措?
包小村:我们计划在五年时间内,重点实施“五个一工程”,即:组织“一”个专家团队,服务“一”十个主产县、“一”百家茶企业,繁殖“一”千亩茶苗,培训“一”万名茶农。湖南省茶叶研究所在“良种良法、茶叶加工和技术推广”三个方面积累了近100年的经验,我们决定发挥这一优势,对产茶县政府和农民的免费服务,对企业的服务根据工作量的大小收取适当的成本费用,最大限度地提高茶叶实用技术的普及率、入户率、应用率、转化率和贡献率,为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质量兴茶、科技兴茶”的方针发挥我们应有的作用。
记者:“五个一工程”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包小村:“五个一工程”的具体内容是:
1、组织一个专家团队
组织一个以包小村、张曙光、黄亚辉、谭正初、王沅江、粟本文、王润龙、李健权、杨阳、郭则之等10人为主的、老中青相结合的、30多人的专家团队,发挥他们的智慧和力量,为全省茶产业服务。
2、服务一十个主产县
我们的分工是长沙(包小村)、石门(张曙光)、桃源(黄亚辉)、慈利(王润龙)、古丈(李健权)、保靖(杨阳)、安化(郭则之)、平江(王沅江)、沅陵(粟本文)、资兴(谭正初)。
3、服务一百家茶企业
通过30多人为主的专家团队,组织对全省有一定规模的百家企业开展全方位的技术咨询和管理服务,提升企业的科技创新水平,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繁殖一千亩茶苗
我所繁殖的良种茶苗纯度高、根系发达、成活率高、成园快、产量高、品质优,深受湖南、湖北、山东、河南、广西、安徽等广大茶区青睐。要发挥湖南省茶叶研究所实验茶场种质资源和我所良种选育的优势,建设千亩茶苗基地,每年繁殖茶苗5000万株。同时搞好绿色高效茶园生产示范。
5、培训一万名茶农
计划在每个主产县办10期左右培训班,重点培训茶农1000名左右,培养10个科技示范户。编辑“茶农之友”书籍1万册,制作“茶农之友”光碟1万张。同时搞好《茶叶通讯》的进村入户工作。力争每个农户有1名茶叶实用技术明白人,每个组有1名茶叶科技致富领路人,每个村有1名茶叶科技推广联络员,切实提高茶农的素质。
记者:谢谢包所长!我们希望湖南省茶叶研究所的“五个一工程” 大力推进湘茶现代化,成为科技兴湘的精品工程。。
[相关信息1]
湖南省“科技兴茶示范县”建设合作协议书
甲方:长沙县农业局
乙方:湖南省茶叶研究所
根据湖南省人民政府“质量兴茶,科技兴茶”的发展方针,结合长沙县“百里茶廊”建设发展的需要,甲乙双方就百里茶廊建设开展全方位的科技合作,经反复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一、合作内容
1、开展绿色高效茶园标准化研究,摸索一个投入产出的经济模型;
2、开展名优茶机采机制技术研究与推广;
3、在湘丰、高桥每年繁殖良种茶苗2500万株;
4、开展茶叶生产关键技术的研究与攻关;
5、对金井、湘丰、开慧、长春、韵春园、北山、范林、高桥、双江等9个重点企业开展全方位的技术与管理咨询和培训;
6、重点培养10个科技示范户,并对40个茶叶专业合作社的近万名茶农社员开展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学种茶的水平;
7、对集团建设、品牌建设、星沙茶文化节等重大事宜提供技术支撑和管理咨询;
8、甲方提出的其他事项。
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1、乙方对农民的服务项目不收取任何费用;
2、乙方对政府提出的一般任务不收费用,对需要较多经费的研究项目,分项申报审批,专款专用;对企业的服务部分,根据工作量的大小和取得的效益,乙方与相关企业协商,收取适当的成本费用;
3、乙方应为甲方挑选必要的科研人员并保证甲方所商定的事项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任务。
三、合作期限
合作周期为5年,第一个周期从2007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止。
四、其他事项
本协议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自双方签字或盖章后生效。
甲方:长沙县农业局 乙方:湖南省茶叶研究所
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
(或授权代表): (或授权代表):
2007 年 月 日
[相关信息2]
技术服务协议书举例
甲方:天井峰茶业有限公司
乙方:湖南省茶叶研究所
为了充分发挥甲方茶叶资源优势,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甲方聘请乙方为技术依托单位,经双方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一、乙方的义务
1、协助甲方制订3~5年规划,出具规划报告书,并监督执行;
2、协助甲方制订年度生产经营工作计划,出具年度工作计划书,并监督执行;
3、协助甲方出具项目论证报告,向上级争取项目经费,按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编写;
4、提供栽、采、制等全方位的技术及信息、管理、咨询服务,全面提高甲方茶叶质量和经济效益;
5、为甲方培训1~2名高级茶叶技术人才,并颁发国家劳动部职业资格证。每年为甲方职工举办茶叶生产技术培训班1~2期;
6、协助甲方研发新产品,制订企业产品标准,同意甲方在包装上印制“湖南省茶叶研究所监制”,合作期内,乙方免收费用,合作期满,甲方向乙方支付每年0.5万元的监制费用;
7、协助甲方设计新包装;
8、为甲方联系《茶叶通讯》、《茶业通讯》、《茶周刊》、《茶叶经济信息》等媒体上做宣传;
9、根据茶事季节或甲方认为必要时,派出专人现场指导茶叶采、制。
二、甲方的义务
1、负责3~5年规划和年度计划的具体落实执行;
2、负责在人、财、物投入上保证双方设计方案的执行;
3、负责乙方派出人员在甲方工作期间的食宿;
4、每年付给乙方技术服务费 万元。其中第一年度于签订合同的当月底以前,以后费用每年度1月底以前一次付清;
5、牢固树立质量意识,提高产品质量,维护乙方的声誉。
三、合同时间:从2006年1月13日——2008年12月31日止,可续签。
四、未尽事宜,双方协商解决。
五、本合同一式四份,双方各执两份。
甲 方:天井峰茶业有限公司 乙 方:湖南省茶叶研究所
代表签字:李惠仁 代表签字: 包小村
2006年1月13日
[相关信息3]
湖南省茶叶研究所计划实施“五个一工程” |
| 发布者:中国名茶网 发布时间:2007-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