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岳阳市茶叶协会 岳阳黄茶 茶产业 茶科技 茶文化 读者留言 联系我们
 
中国名茶网读者罗星汉建议:“泛珠三角”应联合打造绿茶产业
发布者:名茶网          发布时间:2009/10/13
【中国名茶网网友稿件选登】
 
编辑同志:
 
  早在2003年夏天,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现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张德江同志就提出了“泛珠三角”区域协作的概念,要求珠江流域各省区积极推动经济合作,构筑一个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市场广阔、充满活力的区域经济体系。同时,推动9省区与港澳的合作,建立“9+2”协作机制,形成“泛珠三角”经济区。
 
  “泛珠三角”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区域组合,从提出到迈出实质性的步伐,前后仅历时9个月的时间。如此快的速度,源自相互间的优势互补:“9+2”包括有香港这一国际金融、物流中心,澳门这一著名旅游、娱乐城市,广东这一世界级制造基地,以及云、贵、川、桂、湘、闽、赣、琼资源大省,这就使“泛珠三角”从提出伊始就具备共性,“9+2”区域合作在未来发展中将占据更大的优势。
 
  绿茶是中国主要茶类,产量和面积均居全国之首,是饮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茶。位于“泛珠三角”区域的云南、广东、广西、贵州、四川、湖南、福建、江西、海南等九个省(自治区)均产绿茶,其中江西、四川、湖南、广西、福建、贵州还是我国的十大产茶省份。“泛珠三角”撑起了我国绿茶的大半个天空。
 
  随着“泛珠三角”区域经济战略的实施,必将给区域茶产业的发展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同时又带来前所未有的新的发展机遇。区域内各省、自治区应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共同携手,加强合作,共谋发展,共同促进茶产业标准化、信息化建设,以可持续发展茶产业支撑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特建议:
一、尽快编制出台《泛珠三角绿茶评审办法》。目前,出台绿茶评审办法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不少地方性评审办法随之出台。实践证明,这种以一个县或一个省小范围确定的评审办法,其局限性显而易见,既浪费资源,有时又相互制约。因此,在泛珠三角这样一个大区域内确定一个标准,有百益而无一害,是值得一试的。
 
  二、制定泛珠三角绿茶行业自律公约。为了增强本区域绿茶行业以质取胜、诚信经营的观念,加强行业管理和行业自律,规范市场竞争秩序,维护本行业相关单位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的公共利益,推动泛珠三角绿茶行业健康发展,应制定《泛珠三角绿茶行业自律公约》。
 
  三、促进“泛珠三角”区域的绿茶资源开发利用与优化配置,加强绿茶资源的统一管理。各省、自治区要以科学的发展观做好绿茶资源综合规划的编制,推进生态型社会的建设,建立与健全绿茶基地、绿茶市场的新机制,加强“泛珠三角”绿茶资源的统一管理,共同推动“泛珠三角”区域绿茶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开发,高效利用,科学管理。
 
  四、加强“泛珠三角”区域绿茶信息、科技、规划和茶叶政策研究的交流与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同处我国南部、西南部,气候、水文、自然地理等特征大都相似,各省、自治区在绿茶规划、建设与管理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具有很强的可借鉴性。随着茶叶标准化建设的推进和茶叶信息化的加快,将面临一些共性与个性的突出问题,加强绿茶信息、科技交流与合作,特别是加强绿茶规划和茶叶政策法规的共同研究,坚持科学种茶,轻松卖茶,才有利于促进区域绿茶产业的发展。
 
  五、建立“泛珠三角”区域茶叶协会协作例会制度,多方面、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区域茶业协作。为推动“泛珠三角”区域茶业合作与发展,建议建立由“泛珠三角”茶叶协会会长参加的茶业协作联席会议制度,请中央相关部委牵头组织,每年由各省、自治区茶叶协会轮流承办年度协作会议,每年年会应务实地研究解决茶业协作中的突出问题,并建立经常性的协作渠道,总结经验,认真研究与落实区域茶业合作与发展。
                        
           中国名茶网读者:罗星汉
 
通联:贵州省凤冈县有机生态工业园区管委会
电话:13329620168
 
 
 
 
湘ICP备140006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