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岳阳市茶叶协会 岳阳黄茶 茶产业 茶科技 茶文化 读者留言 联系我们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食品科学系郭桂义教授
发布者:名茶网          发布时间:2009/8/10
 
【介绍文章1】
 
郭桂义
 
(引自百度百科)
 
    郭桂义,男,河南辉县人,汉族,1963年11月生,1983年7月毕业于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机械制茶专业,农学学士, 教授。现任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食品科学系副主任、茶叶研究所所长。中国茶叶学会会员,河南省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原茶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信阳市茶叶协会副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 《制茶工艺》国家精品课程课程负责人,2007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茶学专业教学团队带头人, 2008年荣获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1983年8月分配至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从事茶学和茶文化专业教学和科研工作至今,1985年开始任茶学教研室副主任、主任,2003年任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农业科学系副主任,2007年食品科学系副主任;1991年晋升讲师,1996年晋升副教授,2004年晋升教授。

  工作20多年来先后主讲《茶叶审评与检验》、《茶叶机械》和《茶文化》等多门课程,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主讲的《制茶学(制茶工艺)》课程1998年被省教委评为“普通高校省级优质课程”,2004年被评为“河南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和“国家精品课程”(课程负责人);主持完成的教学成果“茶学专业实践性教学与技术开发、推广相结合的实践”1997年获得河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主持完成的教学成果“茶学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2004年获得河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主持茶学专业建设,茶学专业2001年被教育部批准为部级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改革试点、2002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高职高专精品专业建设项目,2005年被省教育厅确定为河南省高职高专教育示范专业,茶学专业教学团队2007年被批准为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首批立项建设项目,为茶学专业的学科建设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培养茶学专业毕业生近千人。

  在搞好教学的同时,积极参加茶叶科学研究、科技开发、技术推广工作。参加或主持完成的“河南省系列新名茶的创制与推广” 1999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茶叶优质无公害高效综合配套技术示范推广” 2003年获农业部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优质高抗茶树新品种选育及引种繁育推广” 2004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另获市、厅级科研成果奖一等奖4项、二、三等奖多项。目前主持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省教育厅科技攻关项目2项、信阳市重大科技专项项目1项。目前主持2007年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起草制定《地理标志产品-信阳毛尖茶》国家标准。对中国传统名茶信阳毛尖茶进行了较深入的理论研究,在国内率先探讨茶叶清洁生产问题,先后参加编写出版《信阳毛尖茶》、《学茶艺》、《中国名茶志》、《中国茶史》等著作,在《茶叶科学》、《中国农学通报》、《食品科学》、《中国茶叶》等学术刊物发表《茶多酚对藤菜鲜果色素的稳定化作用研究》、《试论茶叶的清洁生产》、《金银花的开放吐香规律及金银花保健茶加工技术研究》、《试论绿茶初制机械的选型》、《〈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茶业卷〉中存在问题之评析》、《无公害茶叶生产关键技术》、《名优绿茶综合贮藏保鲜技术》、《信阳毛尖茶》、《信阳毛尖机制工艺试验》、《春季不同时期信阳毛尖茶的化学成分和品质的比较研究》、《信阳毛尖茶化学成分与品质的关系初探》、《信阳毛尖茶与我国几种名茶化学成分的比较》、《信阳毛尖茶感官品质因子的相关性》、《适宜信阳毛尖茶区推广的茶树良种》、《信阳退耕种茶应注意的几个技术问题》、《水质对信阳毛尖茶冲泡品质的影响研究初报》、《依靠科技创新,促进信阳茶叶产业发展》、《信阳茶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的研究》、《玻璃杯冲泡法信阳毛尖茶艺》、《信阳茶俗和茶艺》等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20余篇,4篇论文获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三等奖。

  经常深入茶区开展技术培训,推广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和名茶加工技术等茶叶生产先进技术,为我省茶叶产品结构的调整,提高茶叶生产的经济效益做出了一定贡献。并多次担任全国名茶评比会、河南省名茶评比会、信阳茶文化节茶叶评审会和茶艺表演比赛评委。

  由于教学和科研成绩突出,1998年荣获“信阳市优秀青年知识分子”称号;1999年被评为“信阳市优秀青年科技专家”;2000年信阳市人民政府授予“信阳茶叶技术推广十大名人”称号;2001年荣获“河南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称号,受到省人事厅、科技厅、农业厅、林业厅、水利厅的联合表彰;2002年被河南省蚕茶学会评为“河南十大茶人”; 2004年被评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2004年被中国茶叶学会评为“全国优秀茶叶科技工作者”,2008年荣获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介绍文章2】
 
(引自杨晓谜的博客  原发布时间:2008-09-06 19:51:17)
 
郭桂义:围绕信阳茶做文章的“高校名师”
 
 
  这段时间,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内喜气洋洋。因为,该校茶学教研室主任、茶叶研究所所长郭桂义获得了教育部评选的“第四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并且,他是今年河南省唯一获得这项荣誉的高校教师。
 
  今年45岁的郭桂义,已与茶学打交道29年。1983年,在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机械制茶专业学习4年毕业后,他便被分配至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从事茶学和茶文化专业教学和科研工作至今,先后主讲《茶叶审评与检验》、《制茶学》、《茶叶机械》等多门课程,其中主讲的《制茶工艺》课程2004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的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创办于1982年,是目前我省高校中唯一的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具有豫南特色的专业和优势专业之一,2002年开始招收本科生。郭桂义便是该专业带头人和教学团队带头人。
 
  在我省,信阳茶深受品茶人喜爱,其中尤以信阳毛尖最为出名。信阳毛尖茶是我国十大名茶之一,也是我省著名的土特产之一,素来以“细、圆、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浓、色绿”的独特风格饮誉中外。
 
  如何让信阳茶更受欢迎,如何提高信阳茶的知名度,结合研究专业与有利的区位优势,郭桂义对信阳毛尖茶进行了较深入的理论研究。他在国内第一个讨论了茶叶清洁生产问题,先后在《茶叶科学》、《食品科学》、《中国农学通报》、《中国茶叶》等学术刊物发表《信阳毛尖茶化学成分与品质的关系初探》、《信阳毛尖茶与我国几种名茶化学成分的比较》、《信阳毛尖茶感官品质因子的相关性》《信阳毛尖机制工艺试验》、《适制信阳毛尖茶的优质茶树良种》、《水质对信阳毛尖茶冲泡品质的影响研究初报》、《信阳退耕种茶应注意的几个技术问题》等学术论文30余篇。
 
  在教学中,郭桂义根据茶叶产业发展,调整专业培养目标,由传统的茶叶生产加工型转变为茶叶生产、加工、经营、茶文化复合型,打造了国家精品专业和省示范专业。同时,他还在教学中增加了具备一定的茶叶经营管理和营销的能力、具备从事茶文化推广与服务的基本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对主干课程进行重组或整合,《制茶工艺》课程与“茶叶加工工”、《茶叶审评与检验》课程与“评茶员”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要求衔接,推行毕业生“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
 
  由于学校地处信阳,但学生要面向全国乃至全球,郭桂义便重点处理了“突出地方特色与增强学生适应性”的关系。他坚持突出地方特色,《制茶工艺》课程以讲授本省生产茶类绿茶加工技术为主,特别注重加强全国名茶信阳毛尖加工技术技能的培养,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同时,也根据学生生源地范围和学生就业范围的扩大,注意讲授其他茶类加工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使学生融会贯通,增强适应性和创新能力。
 
  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必须教、学、做相结合。为此,每年春季结合春茶生产,郭桂义带领学生集中一个月时间到信阳五云茶叶集团有限公司等茶叶企业进行信阳毛尖茶的加工、品质鉴定、定价、精制加工、贮藏保鲜、包装、经营等各个环节的综合实训,使学生了解茶叶生产经营实际。
 
  在毕业实习期间,要求学生以工人、茶叶技术人员的身份顶岗到茶叶企业或技术推广单位进行为期一学期的茶叶生产、加工、收购、检验、包装、经营、销售、技术推广、茶艺等不同岗位的工作实践,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由于加强了学生制茶技能培养,实现了“零距离”上岗,很多毕业生毕业后短时间内就成为企事业单位的骨干。其中,毕业生吕立哲、闵学锋2002年被评为河南省十大茶人,詹发富、龙斌忠2000年被评为信阳市十大炒茶能手,为信阳乃至河南茶叶产业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郭桂义是典型的“双师型”教师。在担任教学工作的同时,他长期担任信阳市浉河区、光山县和龙头企业信阳五云茶叶集团有限公司等茶叶单位的茶叶生产技术顾问,开展技术培训,指导茶叶生产。其中,指导信阳五云茶叶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五云山”和“龙潭”牌信阳毛尖,在历届中国信阳茶叶节上均被评为“信阳茶王”,2007年在日本静冈举行的世界绿茶大会上荣获最高金奖。
 
  由于教学和科研成绩突出,郭桂义近年来先后被中国茶叶学会评为“全国优秀茶叶科技工作者”(共29人,河南1人)、“河南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河南省十大茶人”、“信阳市优秀青年科技专家”等荣誉称号。
 
  怎样才能当好一名高职高专学校教师?郭桂义的切身体会是勤于实践。“要做好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工作,必须不断加强高职高专教育规律和专业技术的研究与实践,促进丰富的实践与教学工作的互动。讲好一门课,至少需要掌握并能讲好相邻的几门课程,单凭一本教材上讲台是远远不够的。多看几本书,多一些实践,扩充知识领域,做‘学习型’教师,充实自己再上讲台。” 郭桂义说。

【介绍文章3】
 
信阳农专郭桂义获第四届高校名师奖,系河南唯一
 
(引自杨晓谜的博客  原发布时间:2008-09-06 19:47:20)

  教育部高教司近日公布了“第四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名单,全国共有100名高校教师入选,我省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食品科学系副主任、茶学专业教师郭桂义教授获得该项殊荣,系河南唯一。
 
  郭桂义1983年7月毕业于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机械制茶专业,同年8月分配至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从事茶学和茶文化专业教学和科研工作。工作20多年来,他始终坚持在教学一线,先后主讲《制茶工艺》《茶叶审评与检验》等课程。他主讲的《制茶工艺》课程2004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
 
  在前三届陪选中,我省有4位教师获得该项荣誉。郑州大学李梦如获得第一届高校名师奖,主讲课程为理学;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关绍康获得第二届高校名师奖,主讲课程为材料科学及材料力学性能;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的张子戌和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生物工程系的边传周共同获得第三届高校名师奖,其主讲的课程分别为基础地质学和微生物学。
 
  据介绍,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由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开展。获奖教师有长期从事本科教学工作,具有较高学术造诣,注重教学改革与实践,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高等学校教授,也有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坚持教育教学改革,在工学结合、产学合作方面发挥重要带头作用的高素质“双师型”专业教师,他们都是全国高等学校教师中的杰出代表。他们在教学实践中,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思想努力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在引领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改革、创新课程教材体系和教学模式、创建合理教学梯队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介绍文章4】
 
郭桂义:酿得茶香满人间

来源:兴安职业技术学院 

 
名师语粹
 
   ——热爱学习,不断更新自我;勤于实践,丰富教学经验。
 
   ——为人师表,执著敬业奉献;不辱使命,培育优秀人才。
 
   ——教书是学问,注重的是钻研;教育是艺术,追求的是创造。
 
   ——教育是科学,其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求真务实的态度、勇于创新的精神,是一名优秀教师对教育事业应有的追求。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育的伟大不仅在于知识的传递,而且在于教育者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实现人类高尚道德与人格的传递。
 
   作为第四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获奖得者,人们惊奇于河南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教师郭桂义的年轻有为,更想探究在河南省高校教师队伍人才荟萃的今天,他何以独享殊荣。熟悉郭桂义的同事和学生都知道,是他多年来在教学和科研领域取得的一项又一项成果征服了评委,是他几十年如一日对教育事业的执著追求成就了他今天的荣誉!
 
   孜孜不倦学习专业知识 兢兢业业培育优秀人才
 
   1979年高考,郭桂义这个连茶树长什么样都不知道的农村娃却懵懵懂懂地报考了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机械制茶专业。正是这次不经意的选择,让他今生与茶学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
 1983大学毕业后,郭桂义被分配到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食品科学系茶学专业任教。从此,在农专的三尺讲坛上开始了他执著的追求。
 
   初来乍到,尽管郭桂义所学专业和所讲授的课程非常对口,但要上好每一节课,他常常感到知识积累不够。在他看来,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缸水”,而且这缸水还必须是“活水”。为此,郭桂义一头扎进图书馆里潜心研读,学习本专业及其相关专业的知识,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拓宽自己的视野。从教25年来,为了讲好每一节课,他自费订阅了《茶叶科学》、《中国茶叶》等多种专业期刊,购买了《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茶叶卷》、《中国茶经》等大量专业书籍,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了解茶产业发展的最新动态;为了讲好每一节课,他利用节假日,带领学生奔赴在信阳市的各个茶山,收集茶叶生产及炒制的第一手资料……
 
   郭桂义常说,一个好的教师讲课有三个境界:第一是非常熟悉这门课;第二是对这门课的相关领域有充分的了解,讲得游刃有余;第三是能熟练而自然地渗透人文、哲学思想,加上精炼而艺术的语言和科学的教学方法。为了达到这三个境界,郭桂义给学生讲授一节课,课前都要花十几、二十几个小时来准备这节课,从内容到语言的组织,任何一个小的细节都不会含糊。对于主讲了20多年的“制茶工艺”、“茶叶审评与检验”这两门课,郭桂义也从不因内容熟悉而不认真备课,他总是能将茶产业最前沿的知识加进讲授内容,因而他的课是常讲常新,很受学生欢迎。他主讲的“制茶工艺”2004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成为目前我国高职高专教育茶学专业中唯一的一门国家精品课程。
 
   为了满足茶产业的迅速发展和相关产业对专业技术人员的需要,郭桂义给学生新开设了“茶叶机械”、“茶文化”等几门新课,并引导学生成立了茶艺协会和茶艺表演队。他开设的这几门新课不仅深受本系学生欢迎,还吸引了许多其他专业的学生前来听课。他指导成立的学校茶艺表演队更是连续三年荣获信阳茶文化节茶艺表演银奖。
 
   从教20多年来,郭桂义几乎年年都担任班主任工作,他始终与学生打成一片,并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和带动着学生。他常告诫学生,做学问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浮躁。在他的言传身教下,信阳农专茶学专业的学生都养成了严谨的治学态度,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勤勤勉勉致力科学研究 倾心尽力服务地方发展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更是科学研究的主阵地。作为全省茶学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多年来,郭桂义在搞好教学的同时,还积极参加茶叶科学研究、科技开发、技术推广工作。他参加或主持完成的“优质高抗茶树新品种选育及引种繁育推广”获2004年度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他参加起草制订了河南省地方标准《无公害信阳毛尖茶DB41/T336-2004》,对中国传统名茶信阳毛尖茶进行了较深入的理论研究,在国内率先探讨茶叶清洁生产问题。他参加编写出版了《信阳毛尖茶》、《学茶艺》、《中国名茶志》等著作,并先后在《茶叶科学》、《食品科学》、《中国茶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信阳毛尖茶化学成分与品质的关系初探》、《信阳毛尖茶与我国几种名茶化学成分的比较》、《信阳毛尖机械工艺试验研究》等学术论文80余篇,对指导信阳茶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如何利用高校特有的人才和技术优势,指导当地的茶产业发展,使信阳茶产业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多年来郭桂义一直在思考并致力于解决的问题。为提高信阳毛尖茶的品质和炒制技术,从1985年起,每逢节假日,他都带着学生到全市的各大茶山,手把手地教茶农修剪茶树、采茶炒茶。过去当地的茶农不懂信阳毛尖的炒制工艺,采制出来的茶叶卖不出价钱,因而茶农是年年丰产不丰收,守着金山没钱花。自从郭桂义和他的学生教会茶农炒制工艺后,当地的茶叶价格涨了好几倍。
 
   在出色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郭桂义长期担任信阳市浉河区、光山县和信阳五云茶叶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的技术顾问。多年来,他无偿培训茶农1000多户,各县区的几十个茶叶技术指导部门长年与他保持着联系,他指导信阳五云茶叶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五云山”和“龙潭”牌信阳毛尖,在历届中国信阳茶叶节上均被评为“信阳茶王”,2007年在日本静冈举行的世界绿茶大会上,该产品荣获了最高金奖。
 
   教书育人传真经,酿得茶香满人间。郭桂义用他的汗水和智慧栽桃育李,把茶香洒满人间。
 
 【人物简介】
 
   郭桂义:教授,1983年7月毕业于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机械制茶专业,同年8月到河南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从事茶学和茶文化专业教学与科研工作。现任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食品科学系副主任兼茶学教研室主任、茶叶研究所所长。近年来先后获得“全国优秀茶叶科技工作者”、“河南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河南省十大茶人”、“信阳市优秀青年科技专家”、“河南省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2008年被评为全国第四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参加或主持完成的“河南省系列新名茶的创制与推广”项目获1999年度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茶叶优质无公害高效综合配套技术示范推广”项目获2003年度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优质高抗茶树新品种选育及引种繁育推广”获2004年度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先后参加编写出版了《信阳毛尖茶》、《学茶艺》、《中国名茶志》等著作,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
 

【介绍文章5】
 
郭桂义老师的最新文章
 
 
信阳毛尖茶机制的关键技术
信阳毛尖茶发展中值得探讨的几个问题
茶叶清洁生产与茶园施肥
制茶工艺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浉河区坡地茶园土壤养分状况初步研究
不同茶树品种桐柏玉叶茶叶的主要化学成分比较
信阳毛尖茶春季不同时期化学成分与品质的变化
信阳毛尖茶春季不同时期的主要化学成分
《茶叶审评与检验》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春季不同时期信阳毛尖茶的化学成分和品质的比较研究
河南省名优茶加工机械化现状与展望
培养复合型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人才的研究--以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早白尖5号和南江2号在信阳的适应性研究
信阳茶俗和茶艺
玻璃杯冲泡法信阳毛尖茶艺
信阳毛尖茶的化学成分研究
信阳毛尖茶的化学成分
推行清洁生产 实现茶业可持续发展
早白尖5号和南江2号在江北茶区的适应性研究
强化实训基地建设 培养学生职业技能
无公害茶叶及其病虫害防治技术
茶树新品种舒茶早和凫早2号引种试验研究
无公害茶叶及其病虫害防治技术
信阳退耕种茶应注意的几个技术问题
强化质量意识 打造精品课程
信阳茶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的研究
茶树新品种舒茶早和凫早2号在江北茶区的适应性研究
茶树新品种凫早2号区域适应性研究
信阳毛尖茶区适宜推广的茶树良种
茶树新品种舒茶早的适应性研究
 
 
【中国名茶网《茶人》专栏介绍全国各地茶人,欢迎广大网友推荐或互荐。】

 
 
 
 
湘ICP备140006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