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直言
2007年7月,云南省人民政府成立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管理委员会。2008年5月,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2008年第60号公告《关于批准对普洱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公告》,批准对普洱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并明确规定了普洱茶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质量技术要求及专用标志的使用。
这部被喻为“从茶山到茶杯”的全面规范国标一经发布即引出众多异议。在2008中国(广州)国际茶业博览会上,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王庆接受信息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标出台是好事,起基础规范作用,但必须与时俱进。”
按规定,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普洱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临沧市、昆明市、大理白族自治州、保山市、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楚雄彝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玉溪市和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等11个州、市所属的639个乡镇。
云南普洱茶协会有关人士解释,这个标准有两层意思:非上述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地区生产的茶不能叫普洱茶,云南茶企业到上述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外购买茶叶做成的茶也不能叫普洱茶。
国家标准还规定,普洱茶必须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并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
对此国标,广东同是产普洱茶“大户”地区,有茶商质疑:国标欠公平,是地方保护。广东某茶商陈先生说:“普洱熟茶的制作方法本来就是广东发明的,现在却规定只有云南产的才叫普洱茶,这不明显就是垄断!”有茶人认为,云南要使用广东普洱茶加工技术,应向广东缴纳专利费。王庆认为:“虽然国标出台存有非议,但从规范产业来说绝对是一件好事,是标杆,是尺子。面对非议,标准的拟定应该与时俱进,不断研究、修改、改善。”
云南省质检局方面认为,实施地理标志注册保护是欧盟和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通行做法,也是世界贸易组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相关规定的要求。“地理标志,既是产地标志,也是质量标志,更是一种知识产权。”在2008广州茶博会上,云南省质检局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有普洱茶经销商认为:普洱茶国家标准正式出台,对于普洱茶收藏家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消息,而对于云南普洱茶的推广、市场发展更是一个重大利好。也有专家指出:普洱茶国家标准的出台无法挽救云南普洱茶衰落的命运,普洱茶衰落的原因,并非质量出了问题,而是其口味不受广大消费者欢迎,且大量的虚假宣传(如越陈越香、收藏增值、治疗疾病、10年前才取名的茶马古道等)被消费者识破。
【相关信息】
普洱茶国家标准初实施 华南茶市第二城轮廓初现
来源:广州日报 2008年12月22日
本月,普洱茶国家标准正式实施,规定明确注明云南11个州市所属的639个乡镇种植的才是真正的普洱茶,这项规定将为业界经营普洱茶带来新的变化。
而在东莞,成千上万的普洱茶收藏者、经营者开始了新一轮的普洱茶项目运作,华南茶市第二城轮廓初现。
标准促普洱茶交易再现热浪
前日上午,云南昆明茶商张先生来到华南茶叶交易中心了解招商情况。他告诉记者,普洱茶国家标准正式出台,对于普洱茶收藏家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消息,而对于云南普洱茶的推广、市场发展更是一个重大利好。为此他准备将自己的事业发展到东莞,因为这里已经形成了一个茶叶集散地,而东莞普洱茶炒家,收藏者密集度全国首屈一指。
东莞茶叶行业协会秘书长卢树勋说,东莞目前收藏普洱茶、炒作普洱茶的人士可能是全国最多的,几年前普洱茶的价格呈现几何级的倍数不断上升,形成了极大的泡沫,后来泡沫破灭,众多炒家手中的货源无法出手,只好囤积在仓库里面。
“经历了一两年低迷状态后,普洱茶必将再次出现交易热浪,目前普洱茶国家标准出台,就是一个重振市场人气的极好时机。”华南交易市场一商家说,国家标准的出台,在极大程度上为商家们指引了一条路子,即云南普洱茶将成为正宗货,但其他地方的货源或将受到冷落。
市场规模奠定茶市优势
“普洱茶国家标准的正式实施,使广大经营者和收藏者,有了一个明确的参照标准。”东莞市茶叶行业协会秘书长卢树勋说。
由于东莞民间资本力量雄厚,商务人士群体庞大。高质量茶叶消费市场广阔,同时,收藏普洱茶的人士高居全国之首,因此,东莞具备了包括巨大市场需求,从而形成了茶叶集散地的潜在规模。
今年10月,总投资超过1亿元的全国最大茶叶文化城——华南茶叶交易中心在万江亮相。中心副总经理黄园园透露,交易中心目前已经成功吸引了深圳、惠州以及香港的批发商,这源于中心有着仓储方便、餐饮娱乐和物流运输成本便宜的优势。
业内人士认为,两到三年后,东莞将成为集茶叶销售、茶叶展览、茶文化交流为一体的茶叶文化城。
标准产地之外产品将受打压
对于标准的出台,部分茶商表示,这对于市场清理劣质茶叶、规范市场确实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对于很多标准产地之外的茶农、茶商来说就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东莞茶商张先生认为,标准使普洱茶成了600多个市镇的专门用语,这种就是一种地方保护主义的做法。另一名商人也认为,普洱茶应该以质量来划分,而不是以产地来划分。
众多商家认为,标准的出台,将使那些产地在保护范围内的茶叶价格大大提升,而标准产地之外的产品将受到打压。 (文/记者周伟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