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岳阳市茶叶协会 岳阳黄茶 茶产业 茶科技 茶文化 读者留言 联系我们
 
印代武、谭正初、向勇平:古丈茶文化及其在茶产业建设中的应用
发布者:名茶网          发布时间:2008/11/16
(原载2008年11月“中华茶祖文化论坛”组委会编《茶祖文化论——“中华茶祖文化论坛”论文集》198-202页,网友引用原文或作者观点,请注明出处,反对抄袭。)

古丈茶文化及其在茶产业建设中的应用
 
印代武1 谭正初2 向勇平3
(1湖南省古丈县山枣乡政府,2湖南省古丈县政府•古丈•416300、湖南省茶叶研究所•
长沙•410125;3湖南省古丈县茶叶局•古丈•416300)

  湘西有三宝:秦简,酒鬼酒,古丈茶。自古湘西信息闭塞,少与外界交流,充满了神秘。茶文化更是鲜为人知。随着湘西经济的发展和崛起,各行各业逐渐融入了市场,以古丈为主的湘西茶产业迅速发展和壮大,民族茶文化放射出耀眼的光芒,多姿多彩的古丈茶文化生生不息,紧随时代步划带给人民以和谐与富足。

1 考证的古丈茶历史久远

 (此节文字已删,网友查阅全文,请参看《茶祖文化论——“中华茶祖文化论坛”论文集》)

2 流传的茶传说动人

    (此节文字已删,网友查阅全文,请参看《茶祖文化论——“中华茶祖文化论坛”论文集》)

3 久远的茶战争永载史册

    (此节文字已删,网友查阅全文,请参看《茶祖文化论——“中华茶祖文化论坛”论文集》)

4 丰富的茶礼俗茶道颇具情趣

  “待客茶为先,茶好客常来。客来无好茶,不算好人家。”湘西古丈民情纯朴,民风纯正,茶事民俗情真意趣。在古丈,留传下来的茶习俗很多,祭祀求神、婚嫁丧葬、狩猎打围、谈情说爱活动都与茶叶相关。有贯穿婚姻始终的“三茶六礼”:订婚时“下茶”,结婚时“定茶”,同房时“合茶”,新娘茶、谢媒茶,退婚茶自成礼俗;有举行婚礼时行“三道茶”的仪式:第一道为白果,取结交百年,白头偕老之意,第二道为莲子或枣子,取早生贵子之意,第三道是茶叶,取“至性不移”之意;有为纪念保家卫国的土家壮士要过赶年节喝“眼屎茶”;有青年男女表达爱情、男女老少交心交流的“扛碗茶”;还有土家族“筛茶”:第一道清茶、二道炒米茶、三道红糖茶,边喝边唱“筛茶歌”,等等,颇有情趣。
  土家人过年,要过三次:腊月二十四过小年,腊月二十九过“赶年”,正月初一过大年。过“赶年”,也称“抢年节”,要喝“眼屎茶”,吃“眼屎饭”(通常是白菜、箩卜、豆腐、大块肉煮成一锅)。眼屎茶一要浓,二要醇,三要敬武神,四要喝道天亮。熬眼屎茶,即把很多香茶放进熬茶罐,一直架在火架上不停地煮,热熬热喝,味不够了再加放茶。眼屎茶熬好了,第一碗要由家中长者先敬武神一碗,放在神龛上。然后按大小辈分每人一碗,慢慢地品尝,直喝到天亮。“扛碗茶”习俗颇有几分田园气息。傍晚时分,男女老少按习俗各自走出家门,端着一大海碗茶聚集在一起,交心、喝茶、笑闹。老人们扯谈,说古论今;妇女带小孩逗乐;汉子们用大碗茶解酒解乏;妹子们围在一起说悄悄话;小伙姑娘们看准时机用扛碗茶来表达爱情,如果彼此有意就互换茶碗,很快地将茶喝完。以后扛碗时,有情人就会约定一个老地方,甜言蜜语地谈情说爱,直到爱情成熟相互喂茶喝。
  筛茶是土家族婚庆场面的一个礼节,四邻八舍的人围听看热闹。新娘与新郎拜堂入洞房,送亲的男女客人由婆家的人迎入中堂后,送亲的茶姑与歌姑便开始发难,与婆家茶姑歌姑开始边喝茶边盘歌,一唱一答,互比歌才。几轮过后,人越唱越亲,茶越喝越浓。到了一定火候,婆家让娘家把贵宾引入堂屋,开始筛茶。边喝边唱 “筛茶歌”。如婆家唱:“茶水似黄金,杯杯试分明。能解口中渴,好似树遮阴。姐姐来筛茶,请问茶根生。”娘家答唱:“吃茶莫问茶的根,吃酒莫问造酒人。茶是神仙一棵树,栽种人间古丈城。名叫雀嘴一根针,古丈毛尖是香茗。妹妹且把根生说,奉劝姐姐品一品。”极为热闹。
  古丈不仅种茶,种好茶,还会品茶,品出好的道道来。古丈的茶道主要有“三道茶”、土司擂茶、苗王油茶等。尤以古丈三道茶闻名遐尔。一喝下海茶,二饮毛尖茶、三品银针茶。又苦又涩又凉的大碗下海茶浓,可解乏、止渴、退火。“一旗一枪”的毛尖茶,则是款待贵朋嘉宾的上品,似延津顿生,未饮先醉。银针茶是立春之后五戊逢社日所采摘的茶芽,因曾为皇室贡品而名噪天下。土司擂茶是将炒香的花生米、绿豆、黄豆、芝麻、绿茶,按比例合倒在擂钵中,擂成粉,煮熬成稀糊状用土家竹筒饮用。是土家人吉庆喜日必不可少的茶点。渗透着土家苗汉人民豁达好客的盛情。2001年8月,古丈民族茶艺表演队代表湖南参加全国首届“刘三姐杯”茶艺大奖赛,土司擂茶荣获“优胜节目奖”。

5 绚丽的茶文化生生不息

   “北泉的水,二龙庵的茶。”古丈茶的品质和声誉不容质疑。古时溪州等地以茶芽朝贡。溪州之战后“茶叶皆以园圃种植”。 至上世纪初开始重视茶叶发展,继而出现“绿香园”、“青云银锋”(又叫白毛尖茶)茶叶外销号,开设有正味茶园、龙潭茶庄、青云茶社。早在1929年,古丈“绿香园”毛尖茶就获得西湖博览会优质奖、法国国际博览会国际名茶奖。茶叶“清香扑鼻、异人传法”,在长沙、上海、南京等地十分抢手。1950年茶叶远销前苏联。1955年国务院办公厅回函,“希望古丈人民大力发展茶叶生产。”古丈毛尖先后于1957年参展西德莱比锡国际博览会获好评,开始出口德国和西欧市场。1982年被评为中国名茶,在全国三十大名茶评比中排名第九。1991年中央电视台1套节日播出《古峰飘香》专题报道古丈茶叶。1999年荣登“湖南市场占有率最高品牌”、“湖南消费者购买首选品牌”、“北京中国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湖南省名牌产品”。 2005年被评为湖南十大名茶。王震同志曾在会见湖南省茶叶研究所专家时说:“高山出好茶,我看古丈茶不错,味浓醇香,可在北京开茶号……”
  古丈茶与名人有不解之缘。一代文豪沈从文称,“山城那个古丈县茶叶清醇中,别有一种芳馥之气!”散文家萧离,念念不忘古丈茶,上世纪50年代就撰写了《见茶豆、起乡思》、《古丈茶》等文章在《人民日报》发表。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于品尝古丈毛尖的酣畅淋漓中题写了“中国名茶,古丈毛尖”的条幅。美术大师黄永玉对古丈茶情有独钟,不仅设计了茶叶竹篓包装,还挥毫题写有“古丈毛尖”四个大字。著名漫画家方成在古丈品饮毛尖后挥笔提就“古丈毛尖、名扬四海”条幅。著名导演、电影艺术家谢晋喝了古丈茶后欣然提写了“山好,水好,古丈毛尖好中好”的佳句。书画家黄苗子也对萧离写道,“留真惠我留诗谢,更盼先生古丈茶”。自称“茶鬼”的著名歌唱家何纪光,从古丈大山走出后,以一首《挑担茶叶上北京》倾倒千万歌迷茶友。“古丈北泉水、青云山上茶,毛尖今胜昔,品质誉中华”,就是茶叶专家对古丈毛尖的客观评价。2000年,宋祖英的那首《古丈茶歌》,“绿水青山映彩霞,彩云深处是我家,家家户户小背篓,背上蓝天来采茶……”唱响了彩云深处的古丈茶,让享誉中华的古丈毛尖唱响大江南北,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如今,小小古丈县城建设了茶叶专业市场和茶文化一条街,已有大小茶馆十余家,喝茶品茗已成时尚。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偷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斗茶的习俗在民间已流传多年。2000年以来,县委、政府举办了四届“斗茶”大会,以及2008中国绿茶(古丈)高峰论坛活动,充分展示了古丈茶的产业形象和茶文化的内涵,以及做大做强茶产业的决心和信心。

6 茶文化推进了古丈茶产业的发展

  在古丈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近年古丈已涌现一大批将茶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公司,如古丈有机茶公司、古丈小背篓茶叶公司以及古阳河茶庄等有效实现了茶文化与旅游的结合,“一首茶歌、一段茶艺、一杯好茶”的古丈茶“盛情”,给外地游人及顾客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在茶与文化的交融发展中,古丈茶人不断精益求精地提高茶品质,一代接一代努力经营和发展茶产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而今,古丈毛尖已成功申报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古丈茶产业日益壮大,朝气蓬勃,全县茶园面积现已发展到6.2万亩,拥有名优茶、茶多酚、七叶参保健茶等茶叶初精深加工生产线四十余条,茶叶年产值6000余万元,被县委、县政府确定为农业第一支柱产业主抓。
  2009年,古丈县还将举全县之力,积极筹办古丈茶文化与旅游节,届时将邀请著名歌唱家宋祖英为家乡茶产业助阵高歌。必将更好地传承古丈茶文化,推进古丈茶产业的大发展。

7 茶文化在产业建设中的应用空间很大

  茶文化是茶产业的灵魂;没有文化的茶产业是没有生命力的。古往今来,茶产业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茶文化的发展历史。龙井茶、君山茶、古丈茶等无不例外。今后,我们需要把丰富的茶文化资源充分发挥到茶产业建设之中。企业创建品牌及进行宣传时,古老的茶史、动听的茶事、优美的茶歌、纯朴的茶礼仪民俗等,其实就是古丈茶十足的底蕴,最好的广告词。比如,企业可把《古丈茶歌》用在包装上,当客人打开包装盖,优美的旋律就会给人以亲和力,这种动与静的效果,是传统“无声”包装无法达到的。又如,在参加国内外的茶博会、交易会、宣传活动等茶事中,也可有选择性的把有关茶文化资料翻印成宣传单、DVD等赠送客商,进行古丈茶道的现场表演等。再者,茶文化的利用,还可以用于茶旅游产业上。客人来到古丈“溪州茶城”做客,身作民族服饰的土家妹子唱起热情的山歌、茶歌,奉上一杯香茶,可以亲身“过”一回赶年节,体验一次筛茶场面;也可以“扛”一碗扛碗茶,该是何等的“休闲生活”;如果还不尽兴,再做一回“土司王”,打一场“茶叶仗”,在“铜柱”上刻下自己撰写的“铭文”,也不为过。
  诚然,古丈茶文化还需要进一步挖掘和彰显。只要古丈茶歌无处不在,古丈茶事无处不在,古丈茶人无处不在,古丈茶文化就会无处不在,茶产业何愁做不大,做不强,做不优?!
 
 
 
湘ICP备140006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