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祖神农与安化黑茶
易梁生
( 湖南省益阳市茶叶局•益阳•413000 )
茶树种植,茶叶生产,从来就是农耕文化的产物。炎帝神农就是“农神”,是农业之神,是农耕文化之神。如果没有神农氏倡导农耕,没有神农氏开创的中国农业文化,就没有茶树人工栽培的可能性。茶树最初是野生,是“南方的嘉木”。神农氏以茶解毒,此茶乃是湖湘野生茶。安化是中国黑茶的原产地,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安化生长茶叶,历来就是“山崖水傍,不种自生”的文字记载。中国“黑茶”一词的出现始于明代前期(15世纪)的湖南安化。
几千年来益阳的一些乡村,尤其是安化农村自古至今,一直流传着一种“赐茶”的习俗。“赐茶”是指当地巫师从稍懂得一点道教文化的人那里偷学到的几句咒语。巫师身着黑色旗袍,左手端着放上茶叶的纸钱,右手持着点燃的三根香,面对神台,闭目,挺胸直立,香在茶叶上不停地画着圆圈,嘴上念着旁人听不到也听不懂的咒语:“头上经得金刚钻,左手经得斧头钉,右手经得烈火焚,腰如盘石加三点,脚似刚铁四海行,唧唧如雷灵赐。”意思是说,吃了赐的这个茶,病就会像闪电一样好起来,天、地、人(三点)融为一体,可云游四海。不过有的还真灵验,对那些因肠胃不适等疾状吃上几次就好了。为什么民间以“赐茶”的方式来治病,从古至今,经久不衰呢?其一,能治病的当然是茶的功效,“居药为治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其二,茶为仙草、灵芽,寄托着中国古代隐士与道士的一种羽化登仙之境;其三,人们心目中刻画的敬仰的这个人就是茶祖神农,期盼神农保佑百病消除。
益阳历史悠久,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就置县。益阳扼资水咽喉,古称:“吴蜀门户”。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年),吴、蜀屯兵相对于此,关羽单刀赴会,鲁肃堤拒刘备的故事都发生在这里,至今尚存关羽濑、鲁肃堤、诸葛井、甘宁垒等历史遗迹。当年关羽率部从长沙天心阁乘船经洞庭抵达今益阳赫山庙,扎营驻地铁坡岭,因水土不合,所有将士患疾惫不堪,关羽连扛起大刀的气力也没有,上岸后拖刀前行,在赫山庙留下一个拖枪坳得名至今。正当关羽焦虑之时,当地一红颜鹤发的长者见状,送来一包用竹蔑包裹的茶叶,并告之将茶叶煮水给将士们吃。三天后,将士们因水土不合的疾状解除,个个精神抖擞,关羽扛起大刀,横渡资江,单刀赴会鲁肃。真正体会到了《神农本草经》所著“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深刻内含。
1972年,长沙马王堆一、三号汉墓出土有“ 一笥”竹简,经考证即茶一箱,箱内实物用显微镜切片分析是茶。笔者认为这些茶就是安化黑茶。首先从地域上来看,明代(公元1368—1644年)安化立县后属长沙府管辖,又如唐代(公元618—907年)安化地域归属长沙郡,因此,安化地域历史上都属于长沙管辖的区域之内;其次是从随葬的意义来看,安化黑茶具有气味芳香、杀菌防腐的功效;第三从茶的包装上来看,马王堆当时出土的茶是用竹蔑箱装着,安化历史上就是用竹制品包装茶叶,这是安化茶的鲜明特征,是安化黑茶包装的历史原型;第四是从茶的形状上来看,出土时的茶叶都是规则不一的黑色小颗粒,与我们现在拿解放前后生产的黑茶冲泡的形状,除颗粒大小有一点点区别外,其他都如出一辙。加上安化历朝历代就是宫廷贡茶的原产地。所以,茶之为饮,发乎神农,神农得茶始于长沙,长沙茶源来自安化。
——————
作者简介:易梁生(1952— ),男,湖南沅江市人,益阳市茶叶局局长,高级农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