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载2008年11月“中华茶祖文化论坛”组委会编《茶祖文化论——“中华茶祖文化论坛”论文集》第107-110页,网友引用原文或作者观点,请注明出处,反对抄袭。)
国际上对茶祖神农的理解
崔锡焕
(东亚细亚禅学研究所)
1 序
所有崇尚茶的东亚圈内人称为炎黄子孙。炎黄指的就是炎帝神农氏。
茶的开始从神农氏谈起是因为神农发现茶之前,一直将茶作为药用。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从此便开始饮用茶,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世人逐渐熟悉茶。神农发现茶之后,将荼、槚、蔎、茗、荈称为茶。并且,神农用茶解百草(百种草)之毒后,将神农尊称为茶神。神农是古代三皇(三皇:伏羲、神农、黄帝)之一,他不仅发现了茶,还收集粮谷种子与百姓播植并教授耕种方法。稻子渐渐成熟,五谷丰盛,从此,人们称他为神农。陆羽在《茶经》中说: “茶之饮,发乎神农氏。”
茶在中国传播的时期是大约5000多年前,从西南地区的巴蜀之地传播到了东亚各国。百姓们至今仍以感恩的心怀念着传播了茶的神农。每年都会举行祈祷丰收的神农祭,还在收新茶的谷雨之前举行茶神祭来表达谢意。至今为止仍拥戴神农,这可以说是神农仍活在百姓心中的有利证据。
2 自茶神神农开始的茶之路
有种礼仪长久以来一直左右着韩国人的心灵,这就是茶礼。所谓茶礼是指为祖先祭祀的仪式,祭祀时供奉茶的风俗传到了今天。进一步,则为发现茶的神农举行神农祭。为祈祷丰收的神农祭祀,那当年的收成一定会很好,这样的故事一直传到至今。此外,带着对茶神的感恩之心举行茶神祭,与大众一起分享茶。这样的风俗,在韩国人的心中铭记了很久。因此,神农不仅被中国,还被崇尚茶的东亚圈各个国家都恭敬地称为茶神。
据《我们的国语词典》所传:“中国传说中的三黄之一,姓姜,具有人身牛首火德的形象,被称为炎帝,是农业、医疗、药师之神,同时,创造了包括8卦的64卦,从而成为易者之神,铸造和酿造等之神,还教授了交易方法,而又称为商业之神。”
之所以如此般将神农推崇为茶神,是因为一直将他看作茶的开端。秦汉时期之前,茶纯粹是作为药来使用。这一点,从道教始祖老子和其弟子关尹的谈话中可以看出。“老子出函谷关,令尹喜迎之于家首献茗,此茶之始”。《神农食经》中也说到:“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华佗的《食论》中也提到:“苦茶久食,益意思”。可以看出,茶被传播时,一直为药用,从陆羽著书《茶经》之后开始,人们渐渐有了各种想法。
3 神农和韩国茶文化的联系
如同中国人以炎黄子孙的名义崇尚神农一样,一提到韩国茶首先提出来探讨神农的理由是“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从此人们开始重视神农”。
与他一般,唐朝文宗大和2年(828)新罗兴德王3年,大廉从唐国回国时带了茶种,在智异山种植后,我国的茶文化开始本土化,这一点早被熟知。最近,其茶种的原产地为浙江省天台山的事情被披露后,更加确定了韩国和中国的亲缘关系。因此,在韩国茶文化中,供奉神农的信仰更加明朗化。从祈祷一年收成的神农祭开始,韩国人对他的倾慕渐渐转移到茶,而用新茶奉神农举行茶神祭,向神农表示感恩的心。
对韩国的茶传播时期众说纷纭,但比较集中的说法是在三韩时代有种茶叫白山茶,此茶被本土化后,我国的茶文化渐渐生根发芽。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是由首露王妃许王后引进,茶渐渐被传播开来。据李能和的《朝鲜佛教通史》记载:“金海白月山上有种茶叫竹露茶,世人传说此茶是首露王妃许氏引进的茶种。此事的理论依据是一然《三国遗事》中的[驾洛国记]。[驾洛国记]中有这样一段话“首露王第17代孙庚世级干于661年受朝廷命令,在驾洛国巨登王为先王首露王祭祀时,准备了茶和打糕以及水果,米饭’。并且,《三国史记》新罗兴德王3年(公元828)有如下记录:“大廉以使臣身份去中国后,回来时带了茶种,大王命其种到智异山。茶从圣德王时期开始就有,但直到此时才盛行起来。”
这样,回顾我们的茶史可以确定,经过驾洛国,直到三国末期的善德女王时,茶才得以固定。
韩国人每年都会向神农表达谢意,感谢他发现和传播了茶。
引起神农风潮的契机是中国学者骆宾基张璞君(1917~1994年)经过毕生的研究后于1987年出版的《金文新考》。由韩国金文学者召南子金载燮(1932~)在国内传播《金文新考》后,对神农的研究活跃起来了。进而,召南子先生表明《朝鲜》这一词的词源和4500年前三黄五帝时代的古朝鲜的东夷族的始祖为神农,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秦汉时期梁国学者陶弘景整理的书籍叫《神农本草经》。此书籍中讲到:“茶叶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并且在《神农食经》中还说“荼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这些都是记录了神农之所思所想的书籍。通过这些书籍,可以读到神农的思想。
陆羽的《茶经》七之事中还说,早于神农,从中国古代的三皇之一炎帝神农氏开始已经喝了茶。
就这样,神农的面纱一层层被揭开,而被称为发现茶的茶神,后人则尽力传承这他的精神。
4 再次掀起的茶祖神农
中国浙江省宁波市有个药皇殿。此处,是供奉炎帝神农氏的殿堂,于8月13日通过清源茶馆开业,倍受国内外关注。保存了千年神农氏这一本身就是大事件。走近此处品茶的那一刻,会觉得神农并非是传说中的人物,而是近在我们身边的活生生的人物。
据《越绝书》称,神农氏治天下,“不贪天下之财,而天下共富之”,又据传,其母与神龙配而生炎帝,故炎黄子孙又称“龙的传人”。中国古籍记载,神农氏是传授农耕、渔猎、制陶、熟食的文明之神,又是集市交易,制作五音琴瑟的文化之神。但其中最为后人称道的是“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因此茶称“万病之药、健康之源”。代代相继绵延千秋,构筑了中国千古不朽的茶文化。药皇殿就是古代宁波人对炎黄文明先祖崇慕之情的产物。从前百姓生活苦难身体多病,神农恩披一方,由茶开始,赐药治病。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身体素质越来越好,讲究养生保健,成为社会风尚。而茶作为健康饮料、和谐饮料,清源茶馆养生殿依托炎帝神农氏遗风,适应了当代人们的需要,打造成为修身养性的好地方。 供奉着传承了千年的神农像的殿堂,以茶馆形式开张,这一本身就是非常罕见的事情,但更惊奇的是遍布神农足迹的湖南省的变化。
5 在湖南掀起的神农风
湖南省很早便有茶之圣地的美称。因埋葬了炎帝的茶陵,湖南很早就以茶的高度定位。同时,黑茶的发源地也是湖南省益阳。不仅如此,南岳衡山作为禅宗发源地,这里是湖南茶的始发站。近日来,随着禹王碑的发现,衡山更加倍数瞩目。
衡山不仅山势秀丽,从神农开始到尧舜禹王,这里还是早期中国的政治基地。因此,神农研究者经常光顾南岳衡山。2007年香港《文汇报》报道,在南岳衡山发现了消失千年的禹王陵碑,从而掀起了强烈的反响。禹王是尧舜时期创建了夏国的传说中的圣王,在衡山发现禹王陵碑,是极大的冲击。传说中的人物被刻画成了历史性人物,并且,衡山和禹王有所关联的事实也被证明。湖南省文化遗产研究人员经多次鉴定后,确认了此碑为禹王碑的珍本。
位于长沙岳麓山的禹王碑,一直传到宋朝时期,可到了宋代以后便踪迹渺然。禹王碑以篆字体77字9行刻制。50年前禹王的陵碑只传了拓本,连著名史学家,作家郭沫若也难以解读禹王碑,研究了3年拓本,到最后只解释了三个字,其余则百思不得其解。禹王是继承了尧舜时期的尧王之帝位的中国最初王朝的始祖。禹王碑于80年代末,由衡山云峰村的一位农夫发现,但是,解读过难,因此一直未受关注。那位农夫在盖房子的时候,劈开两份用于墙壁,后来由CCTV介入而开始研究并亮相。关于神农氏的资料陆续公开亮相,这让湖南省的下一届研究人员更加紧张。此后《茶祖神农》,《魅力相茶》等书籍陆续出版。传承了神农精神的中华茶祖神农文化论坛能做充分说明,茶祖神农和湖南茶文化的复兴就是很好的证明。
说到湖南茶,第一个登场的便是“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的故事,由此展开湖南茶的渊源。“神農嘗百草, 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茶之爲飮, 發乎神農氏”, 这是前人对茶的利用历史最权威、最古朴的阐述! 为了弘扬茶祖神農文化, 发扬茶祖 “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开拓创新精神,增强中华茶人的凝聚力,进一步提高茶祖神农文化在中国乃至世界茶产业中的始祖地位,促进茶产业的发展。
6 结束语
对5000年前第一个发现茶的神农,在东亚圈有何评价?观察后发现,神农作为农业神、医药神、茶神,越过中华,在所有信奉茶的国度都被推崇为茶神。撰写了《金文新考》的骆宾基一登场,对炎帝神农的新解释陆续形成。进而发现了4500年前三皇五帝时期就是我们一直在寻找的古朝鲜的这一事实和开启历史第一篇章的东夷族的始祖就是神农的事实,这一事实被在野金石学者召南子和金载燮先生陆续揭开。不仅如此。在湖南的诗和画中也可以发现炎帝神农氏尝百草,并与百姓而治病的痕迹。由此可以看出,正如《神农本草经》所传,神农是历史性的人物。更何况,2007年发现的禹王碑是,继承了舜王的帝位,而成为继中国最早王朝尧舜之后,衡山夏国始祖的禹王之陵碑,此刻已被刻画成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再加上湖南省是中国粮食的主集散地,是中国农业文明的始祖,这一事实也被陆续公开。对茶文化的发展具有极大贡献的神农发现茶,从而开始了茶的新历史征程,他作为茶文化的传播者,分外令人悼念。
—————————————
作者简介:崔锡焕,东亚细亚禅学研究所所长,国际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茶文化研究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