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载2008年11月“中华茶祖文化论坛”组委会编《茶祖文化论——“中华茶祖文化论坛”论文集》第90-95页,网友引用原文或作者观点,请注明出处,反对抄袭。)
论茶祖文化
包小村 陈奇志
(湖南省茶叶研究所•长沙•410125)
摘 要:茶祖只有一个,即炎帝神农氏,批评了吴理真茶祖说与孔明茶祖说;提出了“茶祖文化”的两个定义;认为茶祖文化研究应与湖湘文化、炎黄文化与茶文化研究实现“三个结合”;将茶祖精神概括为四种:创新精神、奉献精神、和谐精神和道德精神;论述了弘扬茶祖文化的5个重点:普及茶祖文化,弘扬茶祖精神,吸收“天人合一”观的精华,坚持培育茶德,搞好茶祖祭祀。
关键词:茶祖文化;炎黄文化;湖湘文化;茶文化;茶祖精神
Discussing the culture of the ancestor of tea
Bao Xiaocun Chen Qizhi
( Tea Research Institute of Hunan, Changsha, 410125)
Abstract: The ancestor of tea is only one, that is the Yan Empire: Shen Nong. This issue refutes the theory that Wu Lizhen or Kong Ming is the ancestor of tea. Proposes two defination of ancestor of tea; This issue thinks that the research of ancestor of tea should be conbined with the Hu Xiang culture, Yan and Huang Empire culture and tea culture. Summarizes the spirit of ancestor of tea into four aspects: spirit of benifiting peole, spirit of creativity, spirit of advocating morality, spirit of valuing harmony. Discusses five key issues about how to carry forward the culture of the ancestor of tea: popularizing the spirit of ancestor of tea, carrying forward the spirit of ancestor of tea, aborbing the soul of harmony between heavy and mankind, adhering to cultivating the virtue of tea, holding fete of the ancestor of tea well.
Key words: the culture of ancestor of tea; Yan and Huang Empire culture; Hu Xiang Culture; tea culture; spirit of ancestor of tea
炎帝神农氏是中国乃至世界的茶祖,茶祖事迹流传民间,茶祖精神惠及万代,茶祖文化光照千秋。湖南茶业幸运,最早沐浴着炎帝文明的阳光雨露;湘茶文化骄傲,源于古老的炎黄时代;湖南茶人自豪,最先受到炎帝精神的熏陶。
茶祖文化研究近几年来,在湖南省茶业协会的积极倡导下,逐步形成了热潮,中华茶祖神农文化论坛的召开成为一个新的里程碑。
1 一个茶祖
1.1炎帝神农氏是唯一的茶祖
茶祖就是发现茶、利用茶的祖先。根据史籍记载和考古证实,中华民族的先人炎帝神农氏,在湖南生活了较长时期。战国时代,我国最早的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就把饮茶起源的传说记载下来:“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炎帝时代,约相当于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仰韶文化时期,时间在公元前6000~前5000年,此时渔猎文化正向农耕文化过渡。
炎帝神农氏最早发现茶并作为解毒之良药,他作为中国乃至世界的茶祖,是当之无愧的。然而当我们虔诚地祭祀茶祖之时,也听到了一些杂音,局部地方的政府官员甚至是茶界知名的的专家学者,为了宣传本地种茶历史悠久,为了一己之利,另树“茶祖”,将茶文化引入歧途。
1.2吴理真不是茶祖
四川雅安有人把其家乡人吴理真奉为茶祖,理由是他为中国第一个植茶之人,相传公元前53年,吴理真在蒙顶山五峰之间种下了七株茶树。吴理真不能为茶祖,因他的传说与茶祖定义不符,即使植茶之祖(第一个植茶之人),吴理真也排不上号,因为吴理真种茶比瑶族先民在湘鄂边界的龙窖山种茶晚了几百年。
据考古学家家考证,约在炎黄时代,蚩尤部落联盟(蚩为苗族自称,尤为瑶族自称),与炎黄部落联盟相战于涿鹿之野,战败后被迫南迁。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瑶、苗组成联盟,在“左洞庭,右彭蠡”建立三苗国,部分瑶民进入临湘北部的龙窖山,开荒种茶。北宋范致明《岳阳风土记》已有文字记载:“龙窖山,在县(临湘)东南,接鄂州崇阳县雷家洞、石门洞,山极深远。其间居民谓之鸟乡,语言侏离,以耕畲为业,非市盐茶,不入城邑,亦无贡赋。盖山瑶人也。” [1]
1.3孔明不是茶祖
云南有人树孔明为茶祖,据说居住在澜沧江中下游的布朗族、基诺族,都自称其祖先是随诸葛亮南征时被遗留下的,诸葛亮或插棍、或留茶籽、或施法力长出了茶树,让他们以茶为生。
我们认为孔明不是茶祖,其理由有三条:(此节文字已删,网友查阅全文,请参看《茶祖文化论——“中华茶祖文化论坛”论文集》)
2 两个定义
“茶祖文化”这一概念的提出是近几年的事。何谓茶祖文化?尚无定论,我们尝试提出如下界定,目的在于抛砖引玉。
狭义的茶祖文化指 (此节文字已删,网友查阅全文,请参看《茶祖文化论——“中华茶祖文化论坛”论文集》)
广义的茶祖文化指 (此节文字已删,网友查阅全文,请参看《茶祖文化论——“中华茶祖文化论坛”论文集》)
3 三个结合
茶祖文化研究与相关文化研究应实现“三个结合”。
3.1实现茶祖文化与湖湘文化研究的结合
湖湘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多样性结构中的—个独具特色的组成部分。近百年来,随着湖湘人物在历史舞台上的出色表演,湖湘文化已受到世人的广泛瞩目与确认,并已成为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湖南是茶祖神农氏的主要活动地,湖湘文化研究理应将茶祖文化作为重点。
3.2 实现茶祖文化与炎黄文化研究的结合
炎黄文化萌生于距今5000年左右的炎黄时代,对其研究发轫于战国时期, 20世纪全面展开,改革开发以后出现繁荣。近些年来,炎黄文化研究取得了一大批成果,归纳起来有10个方面[2]:炎黄二帝的真实性得到肯定、炎帝与黄帝名称的来源、炎黄二帝发祥地与陵寝的确定、炎黄二帝所处时代的判定、炎帝与神农氏的关系、炎黄二帝之间的关系、炎黄二帝的事迹、炎黄文化的界定、研究炎黄文化的意义、关于炎黄子孙的争议。
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成果,茶祖文化研究不要重复炎黄文化研究已作的工作,要把重点放在利用茶祖精神发展茶产业方面;炎黄文化研究要增加新的热点,如茶文化起源研究。
3.3实现茶祖文化与茶文化研究的结合
许多茶文化专著把神农尝茶仅仅当成一则神话简单介绍,缺乏对茶祖文化的深刻剖析,人物研究重陆羽轻神农;有的著作甚至公然否定饮茶起源于史前的神农时代(例见:关剑平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茶与中国文化》第10页)。茶文化研究应当突出茶祖文化这个核心,寻找茶文化的真正源头,抓住茶祖文化演变的脉络。
4 四种精神
茶祖精神是指茶祖炎帝神农氏的事迹所体现的意义、核心、灵魂。理解茶祖精神是发掘茶祖文化当代价值的前提。茶祖精神可概括为创新精神、奉献精神、和谐精神和道德精神。
4.1创新精神
炎帝神农氏最早开创了农业,已被历代学者承认,并被尊之为农业之神。如《左传》昭公29年云:“有烈山氏之子,曰柱,为稷,自夏以上祀之。周弃亦为稷,自商以来祀之。”中华文明曙光初现时期,各种发明创造层出不穷,炎帝与黄帝是其创导者、组织者与总代表。《世本》卷九《作篇》,集中记载了炎黄时代的发明创造,诸如“神农作琴”、“神农和药济人”等。《补史记•三皇本纪》:“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耜之用,以教万人,始教耕,故号神农氏。”炎帝神农氏最大贡献是发明农具,教导民众进行农业耕种。
4.2奉献精神
原始社会人类生活条件极其艰苦,炎帝为先民创造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条件,使之生存繁衍,并推进各部族的统一,这是利民精神的体现。据《周易》记载: “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磕。”炎帝神农氏既是发明创造者,又是技术推广者,始创耒耜,教民耕种,让先民不再饥饿;炎帝神农为了治病救人,遍尝百草,发明了中药,发现了茶的药用价值,使先民远离疾病;炎帝神农“日中为市”,互通有无,创造了原始交易,使先民加强协作、共渡难关。
4.3和谐精神
神农时代,物我和谐,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淮南子.主术训》记述:“昔者神农之治天下也……甘露时降,五谷蕃植,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不忿争而财足,不劳形而功成,因天地之资而与之和同。”神农时代,人伦和谐,即人与人和睦共处。《吕氏春秋》载:君主以身作则,“身亲耕,妻亲织。”《淮南子》载:市场“衣食饶溢,奸邪不生;安乐无事,而天下均平。”
4.4 道德精神
《吕氏春秋》载:“为天下及国,莫如以德,莫如行义,以德以义,不赏而民劝,不罚而邪止,此神农、黄帝之正也。”神农时代,民风淳朴,维护社会秩序,不须使用暴力,而是依靠道德力量的约束。人类最基本的两种道德是:正义与仁慈;拿今天的话来说,正义就是不损人,仁慈就是帮助人。司马迁曾提出 “荣辱不惊,惟义为先”的价值观。关于仁慈,孟子说,“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5 五个重点
弘扬茶祖文化、发掘其当代价值,应突出5个重点。
5.1普及茶祖文化
(此节文字已删,网友查阅全文,请参看《茶祖文化论——“中华茶祖文化论坛”论文集》)
5.2发扬茶祖精神
(此节文字已删,网友查阅全文,请参看《茶祖文化论——“中华茶祖文化论坛”论文集》)
5.3 吸收“天人合一”观的精华
(此节文字已删,网友查阅全文,请参看《茶祖文化论——“中华茶祖文化论坛”论文集》)
5.4坚持培育“茶德”
(此节文字已删,网友查阅全文,请参看《茶祖文化论——“中华茶祖文化论坛”论文集》)
5.5 搞好茶祖祭祀
茶祖祭祀是文化自觉的需要。什么是“文化自觉”?在1998年“中华文化与21世纪”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费孝通先生发表了论文《中华文化在新世纪面临的挑战》,他说:“文化自觉,意思是生活在既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简言之,文化自觉,就是对自己的文化有自知之明。
茶祖祭祀是对茶祖精神的弘扬。炎帝神农氏虽已成为远古人物,但我们要让茶祖精神世代流传。茶祖祭祀是茶业发展的需要,它可凝聚中华茶人,从而促进中国茶业的振兴。
中国茶界每年应举办规模盛大的祭茶祖活动,逐步淡化其血缘与地域色彩,强化茶祖文化的认同与传播。茶祖不仅仅属于湖南,也属全国,茶祖祭祀应定位于国家级祭祀,应有全国茶人的参与,有国家级茶叶社团的组织,有各级政府的支持;组织者应根据茶的特点制定统一的祭祀活动办法,按照统一的仪式和规格祭祀茶祖,以满足海内外茶人寻根探源、谒祖归宗的心愿。
参考文献
1 陈奇志、何培金、谢大海、卢明德、赵田初、周正林. .璀璨的临湘茶文化【J】.茶叶通讯,2008(3):29.
2王俊义主编. 炎黄文化研究第五辑.【M】郑州.大众出版社,2007:22-34.
第一作者简介:包小村(1963-),男,湖南华容县人,研究员,所长,主要从事茶叶科技管理与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