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岳阳市茶叶协会 岳阳黄茶 茶产业 茶科技 茶文化 读者留言 联系我们
 
中华茶祖神农文化论坛暨湖南省茶叶学会、湖南农业大学茶学系成立50周年庆典在长沙星沙举行
发布者:名茶网          发布时间:2008/11/6
 
一、大会概况
 
  2008年11月6日,是湖湘茶人为之骄傲、中华茶人为之振奋的大喜日子!“中华茶祖神农文化论坛暨湖南省茶叶学会、湖南农业大学茶学系成立50周年庆典”在湖南长沙开源鑫城大酒店隆重举行!
 这次大会由湖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会、湖南省湖湘文化产业促进会、湖南省供销合作社、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茶叶学会、湖南省茶业协会、长沙县人民政府联合等单位联合主办;湖南开源置业集团、湖南省湖湘文化艺术院、湖南农大茶学系承办;湖南省茶叶研究所、湖南省茶业有限公司、湖南省三利进出口有限公司、湖南猴王茶业有限公司、湖南怡清源茶业有限公司、湖南湘丰茶业有限公司、湖南白沙溪茶厂有限公司、湖南益阳茯茶茶业发展有限公司、湖南开源鑫城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协办。
  中华茶祖神农文化论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中华茶祖神农文化为中心论题,探讨世界饮茶之源,缅怀炎帝神农功绩,论证茶祖神农地位,研究茶祖文化精髓,找准中华茶业灵魂;论坛宗旨是高举茶祖神农大旗,弘扬茶祖神农精神,增强中华茶人的凝聚力,建设中华茶人的精神家园,共建中华和谐茶业,创造中华茶业辉煌!
  会议的其他内容有:茶文化书画名家现场表演、湖南茶业科教50年成就展、湖南茶叶龙头企业产品展、潇湘茶韵文艺晚会、参观考察湖南农业大学茶学系等。
  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湖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会会长、湖南省茶业协会名誉会长庞道沐在大会上致辞。他说:“湖南地理条件优越,生态优势明显,茶叶一直是我省的一大优势产业、支柱产业。近几年来,各级领导更加重视茶叶产业,实行科学种茶、质量兴茶、政策活茶,茶叶生产、销售出现了可喜的局面”。他还说:“这次论坛得到了各地茶人、广大专家学者的积极响应,参会人数之旺,参会论文之多出乎预料”。
  大会还向全国茶人发出了《倡议书》,号召大家要大力弘扬茶祖(神农)文化,发扬茶祖茶祖神农“心忧天下,敢为人先;开拓创新,自强不息;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精神,增强中华茶人的凝聚力,进一步提高茶祖(神农)文化在中国乃至世界茶产业中的始祖地位,更好更快地发展中华茶业。倡议每年谷雨节为“茶祖节”,中华茶人以各种方式祭奠茶祖神农氏,并设立茶祖神农基金会,为发展中华茶业贡献力量。
  这是一次高规格的盛会。出席会议的有湖南省委、省政府领导、国家级茶叶学术团体、行业组织领导,涉农涉茶厅局领导、全国涉茶高校领导和教授,湖南省茶叶学会、湖南省茶业协会领导和专家,茶叶主产市(县)领导与龙头企业负责人、省茶叶学会/协会理事单位、各市州茶叶学会(协会)、省直单位茶叶学组、论文作者和其他特邀嘉宾。到会代表约400人,是历年茶界学术大会人数最多的一次。
  这是一次高水平的大会。会议邀请了中国茶叶学会、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茶叶进出口商会、中华茶人联谊会、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等全国茶叶行业组织领导,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浙江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西南大学、四川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福建武夷大学、天福茶学院等高等院校和研究院所的著名专家,作高水平的学术报告和精彩演讲!论文作者从文化学、考古学、历史学、茶学对茶祖文化展开了多角度、多层次的探讨,论文大都旁征博引、考究精深,有些论文以新的文化视角解读茶祖神农文化,令人耳目一新。
  这是一次主题鲜明的大会。这次论坛围绕“茶祖神农文化”主题,开展学术交流。大会编辑出版了《中华茶祖神农文化论坛学术论文集》,庞道沐同志作序,并进行优秀学术论文评选。召开“茶祖神农文化”为主题的大型学术研讨会这在全国是第一次,它集中展示了茶祖文化研究的最新进展。
  这是一次成果展示的大会。与会嘉宾有幸参观湖南龙头企业开发生产的名优特新产品,感受湘茶产业的繁荣与魅力!《湘茶神韵》和《一脉茶缘》画册,再现湖南茶叶学会、湖南农业大学茶学系在茶叶科学研究、茶学高级人才培养以及科技推进茶叶产业发展上所留下的辉煌足迹!
  这是一次影响深远的大会。本次论坛一定会在全国引发一场茶祖文化热,它将为中国茶产业注入新的文化活力!茶祖神农精神的弘扬,不仅能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唤起华夏子孙的爱国激情,也将为新时代湖湘文化和中华茶文化增添无穷魅力,最终惠泽于中国茶业乃至世界茶业!

二  大会背景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炎帝葬茶乡之尾是茶陵”,这些都是不争的历史定论!湖湘文化与湖南茶叶产业在我国有着重大的影响和核心的地位,这更是有目共睹的现实!
  中华民族延续数千年而能与时俱进长盛不衰,是因为中华民族拥有一大批杰出人物不断的发明而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据史记:炎帝神农始创耒耜,教民耕种,开创了中国的农耕文化;遍尝百草,发明了中药,开创了茶为药用的历史,开创了中华医药文化;“日中为市”,互通有无,创造了原始交易,开创了我国市场文化。当今举世公认炎帝为始祖,承奉他是“民族之根,中华民族之力量源泉、民族团结的象征”!在湖湘这片充满灵气的土地,处处都能寻觅到炎帝的身影:南县有赤松子亭,浏阳有赤松山,慈利有赤松山和赤松村(赤松子相传为神农时的雨师)。神农氏的乐臣名叫郴夭,曾受神农之命作《扶持》之乐,据说郴之得名就因郴夭而来;炎帝为民治病“一日而遇七十毒”,终因误尝“断肠草”而崩,葬于株洲市炎陵县的鹿原陂,炎陵县留有神农庙、神农井、尝药亭等遗迹。如今,炎帝陵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人文胜地,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历年在湖南炎帝陵举行的祭祖大典牵动着无数炎黄子孙的拳拳赤子之心,“炎帝陵祭典”已经成为传承炎黄文化、凝聚民族情感的重要载体!
  神农文化在湖湘大地上的不断传承和弘扬,促进了湖湘文化与湖湘精神的形成,从神农到屈原“路漫漫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再到王船山倡导的“道莫盛于趋时”,及至明清时的“经世济用”与“实事求是”,始终贯穿着神农开拓农耕文化敢于创新的智慧,“济苍生为已任”心怀天下,为民谋利的情怀,敢为人先舍身“尝百草”的无私勇敢,也正是这种“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精神,促使湖湘文化从古到今都能向着最新、最高的层次发展!
  茶祖神农,他为世人的健康与文明所做出的贡献瞩目共睹,茶香五千年风采依旧,还以健康绿色的天然饮料契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从而吸引全世界人们更为广泛的关注和青睐!景仰茶祖不朽的伟绩,作为“唯楚有才,于斯为盛”的湖湘人岂能固步自封?
  炎帝神农氏是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也是开拓创新、自强不急、为民奉献、爱国主义等时代精神形成的渊源和基础,将茶祖神农的文化与精神融合到当今时代,使她焕发耀眼的光彩,是每一个中华茶人尤其是湖湘茶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几代湖湘茶人为了湖南茶产业的发展、茶科技与茶文化的进步,孜孜不倦地执着追求、不懈努力,并取得一系列骄人的业绩:湖南是我国最具影响力的产茶大省之一,湖南石门是中国炒青绿茶的发源地,湖南是中国红碎茶的首创地,湖南安化是中国黑茶的故乡,湖南是我国速溶茶的首创地;湖南主产绿、黑、红、黄四大茶类,结构优势突出,湖南茶叶出口规模全国第二、有机茶出口全国第一,猴王花茶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湖南黑茶独具魅力,湖南农业大学茶叶深加工技术饮誉全球,湖南省茶叶研究所选育的优良品种植遍江南,“沙漠之舟”非洲称雄,“金井”、“怡清源”驰名中国, “君山银针”、“高桥银峰”、“石门银峰”、“东山秀峰”、“古丈毛尖”、“南岳云雾”等十大名茶畅销神州,长沙百里茶廊遐迩闻名……
  50年前,湖南在全国率先发起成立省级茶叶学会,湖南农学院茶学专业也为顺应茶叶产业快速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而成立。
  1958年2月4日,长沙市湘江宾馆旧址的原省交际处内,召开了湖南省茶叶学会成立大会,当时仅有会员32名!五十年后的今天,湖南省茶叶学会已发展成为拥有个人会员1568名、团体会员98个、在全国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组织!先后多次获得中国科协和湖南省科协的嘉奖与表彰,2008年再次被评为“全国学会之星”和“湖南省先进学会”。一支由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茶叶研究所、各龙头企业技术开发中心为主体、产学研联盟的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体系,为湖南茶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科技支撑!
  1958年4月29日湖南省人民委员会根据当时茶叶产业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下文批准湖南农学院设立茶学专业,7月统招32名学生! 1978年在全国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3年全国第二个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建立博士后流动站,累计培养各类茶学专业人才5000余人。五十年后的今天,湖南农业大学茶学系已发展成为湖南省首批重点学科和全省5个重点专业之一,拥有教育部茶学重点实验室、湖南省天然产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部级创新平台,综合实力位于全国同类学科前茅,在国内外学术界具有相当强的影响力!

 【相关信息】
 
茶学专业成立50周年庆典活动隆重举行
 

  
       湖南农业大学茶学专业成立50周年庆典于2008年11月7日上午在生命科学楼国际会议厅隆重举行。原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陈彬蕃、原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庞道沫、原湖南省人大常务会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季益贵、校长周清明等领导出席了庆典大会。
      1958年4月,在陈兴琰、朱先明等先生的积极倡导和努力下,原湖南农学院以农学系作物栽培教研室的茶作教学组为基础向湖南省人民委员会成功申请了茶叶专业。次年,在商业部任职的茶叶审评专家陆松侯先生调入茶叶专业工作。五十年来,茶学专业培养了近5000名各类层次的人才,其中本科以上的就有2200余人。
      茶叶专业自创办开始,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不断改善教学条件,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以培养符合时代和产业发展要求的合格人才为目标,在探索中总结,在实践中完善,逐渐形成了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的专业办学特色。先后建立了教学实验茶厂、长安教学实习基地和湖南金农生物资源股份有限公司。同时,茶叶专业成立伊始,前辈们就明确要通过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来带动教学水平的提高。1960年初期,茶学专业的师生率先开展黑茶初制加工工艺及其黑茶品质化学的研究,开黑茶研究之先河。上世纪70年代,施兆鹏教授等人在我国首先开展速溶茶的研究,开创了我国速溶茶生产与出口的历史。上世纪80年代,施兆鹏教授等参与主持我国第一批茶叶国家标准的研制,陈兴琰、朱先明等教授主持的“提高湖南绿茶品加工技术研究”和“出口眉茶成套工艺研究”,系统研究了提高湖南绿茶品质的各项技术内容,一举改变了湖南绿茶低品质的思维定势,开创湖南绿茶自营出口的新局面,刷新了当时我国出口绿茶的卖价记录。上世纪90年代初,施兆鹏教授等组织精干研究团队,历经数年,对黑茶品质形成的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澄清了许多学术界模糊的认识,构建起黑茶加工及品质形成的理论框架。自1990年起,刘仲华、施兆鹏、黄建安、朱旗、肖文军等教授,致力于茶叶功能成分的分离纯化等理论和技术的研究与创新,构建起该领域完整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并且完全实现了产业化开发,使我国在该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茶叶功能成分提制新技术及产业化开发”项目获200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五十年来,茶学系的专家们以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的思维,开创出一条以成果催生产业,以产业带动科研,以科研提升教学的“学、研、产”良性发展之路,成为茶学系发展史上突出的亮点之一。以此为基础,2005年,向教育部申请批准了我国首创专业——植物资源工程专业。
      茶学系的名师有陈兴琰教授、朱先明教授、陆松侯教授、王建国教授、王融初教授、施兆鹏教授、黄祖法教授、黄意欢教授,杨伟丽教授、唐明德教授、刘富知教授,刘仲华教授、罗军武教授、朱旗教授、黄建安教授,刘德华教授、谭济才教授、徐仲溪教授、邓欣教授、肖文军教授、周跃斌教授和傅冬和教授。为了加快茶学学科青年老师和学生的科学思维与国际接轨,茶学专业先后选拔了刘德华、朱旗、黎星辉、黄建安、罗军武、谭济才、林亲录、吴卫国、禹利君、周跃斌、傅冬和、王坤波、龚雨顺、刘硕谦等老师和学生赴日本、英国、瑞士、新西兰等国深造或做访问学者。
      茶学专业主编了《茶叶加工学》、《茶叶审评与检验》、《茶树栽培学》、《茶树育种学》、《茶学实验技术》、《茶树病虫害防治》等全国统编教材。其中《茶叶审评与检验》先后两次获得国家优秀教材奖。先后获得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公关计划/支撑计划、科技部国际合作计划、科技部科技创新基金、科技部APEC基金、国家发改委高新技术重大专项、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财政部科教司重点项目、湖南省重大科技专项、湖南省省长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100多项。
 
 
 
 
 
湘ICP备140006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