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远望茶厂千两茶晾晒棚
科学发展促进产业兴茶
——湖南省白沙溪茶厂有限责任公司纪实
沐着秋日暖阳,迎着微凉山风,采访车在黛青的连绵群山和苍翠的林木之间穿行。随着车子的行进,我们正在深入中国黑茶文化的腹地——安化小淹镇。越往前行便似乎能闻到淡雅清幽的茶香了……
远山含笑,千年如斯,千回百转过后风景渐静,一处遗世独立的风景在眼前渐舒渐展。这里便是素有“中国黑茶之乡”之称的安化,也是中国黑茶之发祥地,边销茶的摇篮。然而坐落在安化县小淹镇资水河畔的湖南省白沙溪茶厂有限责任公司,却是“养在深闺”。我们不由得发问:谁曾说离了陕西人和泾水河,黑茶无根不发花?那么,湖南“移地筑制”,是美梦,还是神话?安化黑茶,产自一个国家级贫困山区小县,是如何挣脱了重重束缚,璀灿成现代文明的经典并誉满天下?
公司总经理刘新安先生介绍:“安化地处湖南省中部,雪峰山北麓,资水中游。境内峰峦起伏,溪流纵横,常年云蒸雾绕,气候宜人,并有资水自西南到东北贯穿全境。建厂之初,经过无数次考察研究,得出一个结论: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孕育黑茶的温床!谁说离了陕西人和泾水河,黑茶无根不发花?我们偏不信!事实胜于雄辩,经过精心的策划和周密的布局,一场黑茶原料在湘北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革命浩浩荡荡铺展开来。如今的黑茶茶叶不但在安化生长得好,其品质在全国更是无可匹敌。”黑茶在安化落地发花,不是美梦,也不是神话。这源于勤劳、质朴的白沙溪人自强不息的精神,源于开拓、创新的白沙溪人睿智进取的毅力!
伴随着那个百废俱兴的年代,白沙溪人的创造能量爆发得更加轰轰烈烈,豪迈的引领了一次黑茶成品工艺的伟大革命。1939年,第一块黑砖茶的诞生,颠覆了黑茶不能在湖湘大地落地发花的神话。于是1953年第一片茯砖茶,1958年第一片花砖茶相继诞生。并开发、研制了青砖茶和普洱茶;挖掘、继承和发展了民间传统茶叶产品天、贡、生尖茶和花卷茶(俗称千两茶)。在我国紧压茶生产发展史上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
在悠悠数千年农业粗放的年代,安化县的茶农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用心血和汗水默默地耕耘着脚下这块贫瘠的土地,日子过得极其艰苦。改革开放以来,过去茶树在安化只是普通的农作物,如今在安化是财富、是文化、更是底蕴!黑茶,成了安化茶农脱贫致富的新产业。改革开放吹响一声号角,白沙溪茶厂即敲响“三化”的战鼓,决意搭乘工业经济的战车,全面启动农业产业化强厂富民战略。大力发展特色茶产业,狠抓生产质量工作,以促进茶厂增效、茶农增收,加快了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促使农村经济步入现代化经济的快车道高速发展。
特别是近年来,该厂进一步理清茶业发展思路,着力壮大黑茶特色农业产业,精心打造出一批又一批品质好、具特色的黑茶产品。其中黑砖茶和花砖茶曾连续两届荣获部优、省优级银奖,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推荐为中国茶叶名牌,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信赖与青睐。产品主销新疆、内蒙古、甘肃、青海、陕西、宁夏等省和自治区。部分产品外销日本、德国、蒙古、前苏联等国家及台湾、东南亚、香港特区。
现在的白沙溪茶厂拥有资产总额5000万元,从去年至今完成销售任务4000万元,完成国家税收220万元;拥有有机无公害茶园基地4000亩,具有年生产加工能力5000吨。同时安置了原湖南省白沙溪茶厂下岗职工138人,常年解决当地富余劳动力就业500余人。据初步统计,白沙溪茶厂平均每年为当地农民增收2000多万元。以白沙溪茶厂的黑茶产品为龙头,加大科技兴茶力度,稳步推进茶园优质茶叶生产,稳步帮助茶农脱贫致富。同时,还有效地带动了以茶叶为主的种植业、篦篓业、棕业等产业链的良性发展。
随着“白沙溪”牌黑茶的畅销,茶叶优质高效无公害茶园基地建设、茶叶机械化加工、茶树新品种选育及良种繁育推广、茶业信息网络建设、专业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研究成为了白沙溪茶厂进一步做强做大茶产业的头等大事。刘新安总经理说:“要以科技为支撑提高产品品质,深挖黑茶的保健奥秘,提升产品的经济附加值;以文化为手段拓展市场空间,深化黑茶的文化底蕴,提升黑茶的社会渗透力。从而实现原料品质优良化、产品规格系列化、加工过程清洁化、加工设备连续化、加工工艺标准化、卫生质量安全化的目标。”
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必须靠先进的科技才能将其引入康庄大道。白沙溪茶厂在实施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做指导,始终坚持“科技兴农”战略,鼓励科学技术人员进行科技创新,大力推广实用科技成果。今年8月份,被益阳市人民政府确认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对黑茶产业高度关注,省长周强、副省长徐明华、益阳市委书记马勇等领导多次下到白沙溪茶厂进行视察并指导其工作,给白沙溪茶厂的发展壮大平添了强大的动力。作为黑茶主产区的安化,经过认真调研和论证,已制订出了“文化引路、科技领先、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市场运作、龙头带动、精品拓市”的发展思路,并强调科技与文化在促进产业规模化发展中的强大推动力。
小淹镇是古老的,而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却早已不再是古老的景象。改革开放三十年,在白沙溪茶厂的带动下,小淹镇大变样了!茶业产业化的新风吹拂着这一块生机勃勃的热土,茶农们个个笑靥如花。如画的风景,如诗的创业史,无不向世人倾诉着深厚的黑茶文化底蕴。曾几何时,安化作为“益阳盲肠”的末端,留给人们贫穷、落后的印象,如今的安化黑茶,正以她清丽脱俗的情操,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无声的浸入人们的生活,成为湖湘大地的一枝独秀奇葩!
在工业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记录着古人优秀传统的历史文化常会被忽视,并在不经意中无端流失。远古文明与现代工业几乎不能兼容并蓄,而白沙溪茶厂却既延承了古老的制茶工艺和古朴的历史风貌,也以科学发展观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并成功打造本土标志性品牌,实现了古典与现代的完美媾和。
回首往昔,展望未来,白沙溪人将乘改革之春风,以白沙溪创业之精神不断拼搏,以更新的理念更完美的产品,用山里人的朴实、宽厚、仁慈、博大的情怀铸就本土标志性品牌的丰碑!
(李华建供稿)
(陈奇志2008年摄于白沙溪茶厂千两茶加工车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