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岳阳市茶叶协会 岳阳黄茶 茶产业 茶科技 茶文化 读者留言 联系我们
 
贵州凤冈茶产业实现从量到质的历史性跨越 (附:凤冈县1800万元补助与奖金兑现)
发布者:名茶网          发布时间:2008/8/11
      新华网贵州频道8月8日电(罗星汉) 自去年7月以来,凤冈县委、县政府在茶叶发展上重抓基地规模扩张、龙头企业建设、茶叶专业合作组织培养、市场开发和弘扬茶文化等工作,茶叶产业建设出现了喜人的发展态势。元至8月,全县茶叶总产量达2400吨,同比增长37.1%;综合总产值为1.1亿元,同比增长54.3%。
        去年7月,凤冈县出台了“五十条”茶叶产业发展优惠政策,吸引了县内外众多有识之士前来投身茶叶产业,使全县茶叶基地规模不断扩大,发展势头强劲。去冬今春全县新建茶园5.4万亩(分配任务为1.4万亩),一年发展的面积相当于过去5年的总和,全县茶叶总面积达到14万亩,占全省茶叶总面积的十分之一以上。全县种植50亩以上的生产大户有127户,种植500亩以上的企业有9家。在茶苗品种的选择上,该县已由过去单一的福鼎大白扩大到金观音、铁观音、龙井长叶、乌龙茶、梅占等品种。一年来,该县成功申报了5882亩有机茶园,使全县有机茶园面积达到8728.5亩,一举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有机茶园。
        去冬今春,凤冈新建茶叶加工企业3家,全县茶叶加工企业达到86家,其中年加工生产能力200吨以上的企业有11家,有机茶加工厂有5家。茶叶注册商标增至8个,省级著名商标增至2个。建成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3家,QS认证3家,有机茶认证4家,贴牌生产有机茶企业2家。仙人岭、龙江等本土企业实现了改造升级,黔风、春秋、寸心草、乌龙庄等外地企业相继落户凤冈。
        今年以来,凤冈在茶叶宣传推介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一是成功举办了“凤冈茶海之心·首届生态文学论坛”。活动中,共有20余名国内知名作家到凤冈采风,30余家新闻媒体对凤冈进行了深度报道。“凤冈锌硒茶”从贵阳、广州到北京,由南向北进行了一次强势宣传,让外界进一步加深了对凤冈茶的印象,提高了凤冈锌硒茶的知名度。二是利用“农民杨昌飞跑步纵横中国”活动宣传推介凤冈茶叶。此次宣传活动从3月起至6月止,从凤冈到遵义到宁波,然后从宁波一路向西,横跨浙江、安徽、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9个省(自治区),接受了200多家媒体采访。三是积极组织县内企业参加省内外重大茶事活动,展示凤冈形象,扩大凤冈茶叶的影响。四是对外交流进一步加强。相继有陈宗懋、王志远、吴甲选、牟应书、孙月华等茶学泰斗、茶界专家、企业老总和省内众多兄弟县市赴凤考察,为凤冈县茶叶产业建设谏言献策、问诊把脉,互通有无、相互学习,有力地促进了该县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
       凤冈严格按照“猪—沼—茶—林”生态循环经济模式新建茶园,同时根据国家有关标准,结合生产实际,组织制定《凤冈县有机茶生产、管理与加工技术规程》、《凤冈县有机茶生产、加工、销售管理实施细则》,《凤冈富锌富硒茶生产标准》和《凤冈锌硒乌龙茶地方标准》已顺利通过省级评审。为了达到工业反哺农业,农民抱团发展的目的,凤冈组建了一个县级茶叶协会,5个茶叶专业合作社,入会企业达到31个,入社群众近3000户,这意味着茶叶生产、加工与流通的各个环节,已经与市场主体有机地连接起来了。
      从茶叶种植到龙头加工以及茶乡旅游,凤冈茶产业已经发展为涵盖一二三产的综合链条,乡村旅游业和饮食服务业不断延伸,不但为农民增加收入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更好地发展其它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发展茶业之初,凤冈就十分重视品牌打造。2007年10月至今年4月仅半年时间,就有四个茶叶品牌分别获得第四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名优茶评选会、“2008中国绿茶高峰论坛暨中国名优绿茶评审活动”、“第四届中绿杯”金奖,富锌富硒茶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锌硒乌龙茶填补了贵州茶类的空白。(凤冈县对外宣传中心供稿)
 
 【背景资料】
 
凤冈概述
 
      凤冈--中国富锌富硒有机茶之乡。
      凤冈位于贵州东北部,周边与思南、湄潭、务川等七县接壤,距省会贵阳250公里,距名城遵义110公里,是遵义的东大门,326国道和即将建设的杭瑞(杭州--瑞丽)高速公路横贯县境。全县总面积1883平方公里,辖9镇5乡86个村(社区)。2006年末总人口41.5万,地方生产总值13.0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110元。
       凤冈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平均海拔720米,年均气温15.2℃,森林覆盖率达53.7%,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土壤肥沃,富含锌硒。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油菜、烤烟、辣椒、花生、茶叶等;主要矿藏有原煤、重晶石、含钾页岩、龙纹石、硅石、白云石、水晶、大理石、高岭土、黄铁矿等。县境内自然人文景观奇特,素有“黔中乐土”的美誉。有距今约4.5亿年世界上最早的陆生植物化石--黔羽枝、西南地区保存最完好的玛瑙山“古军事洞堡”、明代摩崖石刻“夜郎古甸”、中华山“万古徽猷”,有集道学、佛学、易学文化为一体的“太极洞”和世界最大汉书“凤”字摩崖,有茶香飘逸的中国西部茶海森林公园、碧波荡漾的九道拐十里长河、神秘的万佛峡谷以及民间傩戏、花戏等。
       近年来,全县紧紧围绕“建设生态家园,开发绿色产业”发展战略,以营造绿色环境、建设绿色基地、实施绿色加工、打造绿色品牌的“四绿工程”为载体,奋力拼博,开拓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先后被列(评)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县”、“全国无公害生猪养殖示范县”、“全国农村能源建设先进县”、“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凤冈正以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绿色发展战略,以生态经济为统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努力推进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来源:凤冈县政府网站;发表时间:2007-12-25 )

 
【相关报道】
 
凤冈县1800万元补助与奖金兑现2007年50项茶叶产业建设优惠政策
 

(稿件来源:凤冈县对外宣传中心   作者:程永珺 
 
    8月6日,在凤冈县召开的茶叶产业建设推动会上,凤冈县政府对在2007年度茶园建设和茶叶产业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乡镇、先进茶叶企业、金融系统、文化推介部门、科技人才给予补助及奖励共1800万元资金。
    近年来,凤冈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建设生态家园、开发绿色产业的发展战略,充分利用生态资源优势,通过一系列茶产业建设的奖励扶助政策,有效聚合社会资本,大力发展“猪—沼—林—茶”,促进了茶产业的快速发展。2007年,为加快全县茶叶产业化发展,凤冈县委、政府出台50项优惠政策,五年内每年至少拿出1000万元资金,从茶树茶苗的培植、新茶园及基地配套设施的建设、市场的建设与开发、品牌开发与经营、文化推介与人才开发等方面大力扶持。目前全县已累计建成茶园14.1万亩,其中成功申报有机茶园8728.5亩。茶叶企业年加工生产能力200吨以上企业11家,有机茶加工厂5家。已建成茶叶省级龙头企业1家,通过QS认证3家,有机茶认证4家,贴牌生产有机茶企业2家。“雀舌报春”、“明前翠芽”茶叶品牌先后在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上获两个金奖。“绿宝石”、“春江花月夜”等茶叶产品相继进入中南海、人民大会堂、外交部等10多个中直机关和全国300多家星级酒店。
    今年,为鼓励更多的农民、企业、单位和个人参与进茶叶产业建设中来,引领茶叶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推进产业发展,凤冈县政府根据2007年茶叶产业发展政策文件精神,对去年度茶叶产业发展按七个方面进行补助和奖励共计1800万元,其中:按照茶园、苗圃建设补助及奖励,兑现机耕、地膜种茶、茶水茶路配套、乡镇工作经费及管护费等各项补助及奖励共计15551451元。按乡镇引资建厂建园奖,对永安镇、琊川镇、进化镇等9个乡镇进行奖励。按标准化管理奖,对永安镇和凤冈县仙人岭公司、龙江公司等7个先进茶叶企业进行奖励、补助。按企业发展奖,对凤冈仙人岭公司、凤冈龙江有机茶业公司等6个先进企业进行奖励。按文化推介奖,对凤冈两个推介茶文化部门进行奖励。按金融支持奖,对县农村信用联社进行奖励。按凤风科技人才奖,对99名茶叶科技人才进行补助、奖励。
 
 
 
 
 
湘ICP备140006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