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岳阳市茶叶协会 岳阳黄茶 茶产业 茶科技 茶文化 读者留言 联系我们
 
茶树抗病虫的机制与品种改良(摘要与选段)
发布者:名茶网          发布时间:2008/5/13
2008中国绿茶(古丈)高峰论坛论文

原载: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国茶叶学会、湘西自治州人民政府等合编《2008中国绿茶(古丈)高峰论坛论文集》第83-86页

温馨提示:该文已公开发表,网友引用本文观点或原文,请注明作者与出处。反对抄袭。


茶树抗病虫的机制与品种改良

 
林小端   石 晶

(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茶学系.福州.350002)
 
摘  要本文通过论述了茶树抗病虫性的机制,以及茶树对部分病虫害的遗传特征,同时说明了茶树抗病虫性品种选育的方法。
关键词茶树;病虫害;遗传特性;品种改良.
 
  
1  茶树的抗病性机制
 
1.1 抗病性
  茶树抗病性是指茶树避免、阻滞病原物侵入与扩展,减轻发病和降低损失程度的一类特性。是茶树与其病原生物在长期的协同进化中相互适应、相互选择的结果。各类病原物具有不同类别、不同程度的寄生性和致病性,茶树也相应地形成了不同类别、不同程度的抗病性。这种特性是具有相对稳定的特性,即茶树在形态学、生理学或生物化学方面的抗性。
1.1.1 形态学抗性
1.1.2 生理学抗性
1.1.3 生物化学抗性
1.2 避病性
  由于环境条件和栽培技术措施及品种本身等因子的关系,使植物感病时期与病菌发生时期不一致,从而避开病原菌的侵染,达到抗病目的。陈雪芬的研究表明,茶树在发病初期,发芽早的品种芽枯病发生严重,而处于芽膨胀尚未展开时期的品种,其发病率较低,表现出较强的抗性[2-8]。
1.3 耐病性
  茶树耐病性是指茶树能忍受病害侵染,并较快恢复的能力。如耐病性品种与感病性品种感染茶树根腐线虫病程度相同,但耐病品种根系恢复快,可以达到不减产或减产很少。

2  茶树的抗虫性机制

2.1不选择性
  不选择性是指在害虫发生数量相同的条件下,抗性强的茶树品种通过物理、化学、机械作用以及物候作用,少被或者不被害虫选择或者积极地排斥害虫来栖息、取食、产卵。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茶树表面的茸毛有无、长短;气孔数目的多少;角质层和蜡质层厚度、硬度;茶树体内的分泌成分;物候期不同等。
2.2 抗生性
  抗生性是指昆虫取食具有抗生性机制的植物,由于植物体内生物化学成分的毒害作用或缺乏必要的营养,使之发育不良、体形变小、体重减轻、寿命缩短、死亡率增加、生殖能力受到抑制,如生物碱、萜类、醌类等。
2.3 耐害性
  耐害性是某些茶树品种虽然容易被害虫取食,但其具有很强的增殖能力或者造成的损失很小,而取食的昆虫同时也能生存、繁殖,如鳞翅目、鞘翅目等食叶性害虫虽影响茶树当季产量,但不影响下季茶树的生长。
  
3  茶树抗病虫育种研究进展与展望

3.1 茶树抗病虫育种研究进展
3.2 展望
3.2.1 单株选择与杂交育种是现阶段茶树育种的主要手段
3.2.2 茶树抗病虫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
3.2.3 分子标记技术的应用
  
参考文献
(略)
 
 
 
 
 
 
 
湘ICP备140006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