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岳阳市茶叶协会 岳阳黄茶 茶产业 茶科技 茶文化 读者留言 联系我们
 
覆盖和间种对茶园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的影响(论文摘要)
发布者:名茶网          发布时间:2008/5/13
2008中国绿茶(古丈)高峰论坛论文

原载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国茶叶学会、湘西自治州人民政府等合编《2008中国绿茶(古丈)高峰论坛论文集》第68-75页。
 
温馨提示:该文已公开发表,网友引用本文观点或原文,请注明作者与出处。反对抄袭。


覆盖和间种对茶园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的影响(论文摘要与选段)
 
肖润林1  徐华勤2  谭正初3   罗 文1   黄 瑶1

(1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长沙.410125;
2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长沙.410128;3湖南省茶叶研究所.长沙.410125)
 
摘  要不同的土壤管理方式对茶园土壤质量有重要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是反映土壤质量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本研究利用BIOLOG微孔板测试系统分析了不同土壤管理措施下丘陵茶园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变化。比较6个处理的结果发现,与CK(NPK肥+清耕)相比,QY(饼肥+PK+清耕)、DW(NPK肥+稻草覆盖)、DY(饼肥+PK+稻草覆盖)、SW(NPK肥+间作三叶草)、SY(饼肥+PK+间作三叶草)处理AWCD值的变化速度(斜率)和最终能达到的AWCD值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大小顺序为:SY>DW>DY>QY>SW>CK,可见有机物的加入不同程度提高了微生物整体活性和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分析发现,稻草覆盖与间作三叶草对土壤常见微生物种类影响并不大,但微生物群落均匀度有所降低。对碳源利用主成分起分异作用的主要是糖类和羧酸类物质。

关键词:丘陵茶园土壤;培肥措施;BIOLOG;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 
 
 

 
  亚热带丘陵地区茶园土壤以含氮量低、有机质少的红壤为主,盲目大量施用化肥,虽然一定程度上能改善土壤养分状况,提高茶叶产量,但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怎样通过生态调控措施,真正实现丘陵区茶叶安全高效生产和可持续发展,是目前大家所关注的问题。宋同清等(2006)、肖润林等(2005)、肖润林等(2006)发现间种三叶草、遮阳网覆盖、稻草覆盖对改良茶园土壤理化性状、改善茶叶品质有明显的效果。沈程文等(2006)发现经稻草覆盖和间作三叶草四年后茶园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均有增加,其变化与土壤有机碳、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等指标密切相关。薛冬等(2005)研究发现,长期植茶所形成的独特生态环境对微生物有抑制作用。但关于茶园土壤微生物生态特征的研究还较少。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能敏感地反映生态环境的功能演变以及环境胁迫等影响,可揭示土壤中微生物种类和功能的差异(Kell et al.,1998;Jacek et al.,2000)。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标与生态系统抵御外界干扰的能力密切相关(Sugden,2000;Kaare et al.,2001),已经成为评价农田生态系统生态安全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已经成为国际上研究的热点问题,研究方法从传统的培养法发展到Biolog微孔板系统(李春格等,肪酸分析(白震等,2006)、分子生物技术方法(赵璇等,2006)等。Biolog 测试系统是其中一种快速测定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代谢多样性的潜在有效手段,已经广泛应用于鉴定和分析不同体系中的土壤微生物群落(郑华等,2004)、同一土壤中不同作物栽培下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姚槐应等,2003)、重金属污染土壤微生物结构分析(王秀丽等,2003;滕应等,2003)等方面。但用于对茶园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还鲜见报道。本试验利用BIOLOG微孔板测试系统,对不同培肥措施下茶园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多样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以便为揭示茶园土壤质量的演变机制和生态有机茶园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1  研究地区与研究方法
(略)

2  结果与分析
(略) 

3  讨论
(略)

参考文献
(略)
 
 
 
湘ICP备140006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