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岳阳市茶叶协会 岳阳黄茶 茶产业 茶科技 茶文化 读者留言 联系我们
 
《信阳毛尖被踢出中国十大名茶 专家支招拯救》点评
发布者:名茶网          发布时间:2008/5/7
中国名茶网声明:原文与点评均与本网立场无关。欢迎广大网友投稿。
 
    点评者:杨行
 
   点评:  中国十大名茶是五十年代全国茶界公认的,并非来自某家机构评定。具体名单见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君山银针》一书。信阳毛尖名列中国十大名茶当之无愧,少数网站因为商业目的,不尊重历史和事实,自编中国十大名茶名单,网友可不予理睬。我们的网站也要对网友负责,不要乱排名,否则害人也害己。

信阳毛尖被踢出中国十大名茶 专家支招拯救
 
来源:2008年05月01日大河网 

大河报首席记者:何正权; 通讯员:翁应峰
 
 
 
 
  一年一度的信阳茶文化节4月30日落下帷幕。和以往单纯的节日气氛不同,今年,很多信阳人的心头,浮出一个沉重的疑问:怎么越来越多的“中国十大名茶排行榜”上,不见了信阳毛尖的名字?
 
  疑问
 
  谁把信阳毛尖踢出十大名茶行列?
 
  “在互联网上搜索‘中国十大名茶’,怎么很多排行榜都没有信阳毛尖啊?”昨日,第十六届信阳茶文化节全国名茶展销活动现场,一名外地来客向参展的河春茶叶合作社经理张廷顺提出疑问。
  疑问更深的,还是信阳人自己。河区河港乡龙潭村老茶农周老四说:上个世纪60年代,信阳毛尖就是中国十大名茶。怎么到了今天,我们反而不是十大名茶了?
  “无论从茶叶历史、茶叶文化以及茶叶知名度,信阳毛尖名列中国十大名茶都当之无愧,但现实情况却是,新版‘中国十大名茶’排名中,却找不到信阳毛尖的名字。真让人痛心啊!”在信阳市政府某部门任职的吴先生说,“几天前,我在互联网上用百度搜索‘中国十大名茶’时,第一条《中国文艺茶叶网》就没有信阳毛尖!中国十大名茶是: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君山银针、庐山云雾、祁门红茶、黄山毛峰、安溪铁观音、云南普洱茶、冻顶乌龙、苏州茉莉花茶。”
  吴先生随后又查阅第二条“茶网中国”,显示的中国十大名茶则为洞庭碧螺春、安溪铁观音、武夷大红袍、冻顶乌龙、云南普洱茶、西湖龙井、黄山毛峰、君山银针、六安瓜片、祁门红茶。仍没有信阳毛尖。
  “这是怎么了?谁把信阳毛尖踢出了中国十大名茶行列?”吴先生不解。
 
  捍卫
 
  信阳毛尖名茶地位不可动摇
 
  互联网对普通消费者巨大的影响力,使得信阳人对所谓新版十大名茶高度警觉。
  “仅仅因为在一些网站上搜索不到中国十大名茶中的信阳毛尖,就说信阳毛尖不属于中国十大名茶,太武断了。”信阳市河区茶办副主任张廷迅说。目前各类评选较多,像农业部、商业部以及各省协会都会举办一些“名茶”评选,侧重的标准不同,评选的结果也有所差异。他对近年来中国十大名茶的不同版本资料进行过统计,依票数多少,茶叶名次为:西湖龙井,铁观音,碧螺春,祁门红,君山银针,黄山毛峰,信阳毛尖,武夷岩茶,六安瓜片,普洱茶。“怎么能轻易否认信阳毛尖中国十大名茶的地位呢?”
  “少数网站因为商业目的,不尊重历史和事实,擅自改变中国十大名茶排名,这种性质的排名,本身没有多少权威性。”信阳市茶产业办一位官员说。
  信阳很多市民认为:尽管对信阳毛尖有争论,但其名气及市场地位,仍不可动摇。
  说起信阳毛尖的辉煌,信阳市茶产业办官员李世海如数家珍:“淮南茶,信阳第一”,这是宋代文豪苏东坡在品尝过信阳毛尖后的赞誉。1915年,信阳毛尖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一等金质奖章。1959年,被列为中国十大名茶。此后多次获得国家金质奖。2006年,在“极品信阳毛尖拍卖会”上,信阳毛尖以每100克14.9万元的价格成交。
 
  场景
 
  央视搭台,信阳毛尖PK云南普洱
 
  巧合的是,就在信阳人纷纷质疑“谁动了信阳毛尖的奶酪”时,在“新版”十大名茶排行中顶替了信阳毛尖宝座的云南普洱茶产地普洱市市长,和信阳毛尖产地的信阳市市长,在中央电视台展开了一场面对面的PK。
  时间:4月13日;地点:央视经济频道“倾国倾城”栏目;人物:信阳市长郭瑞民,普洱市长沈培平。
  你知道我国最贵的茶是什么吗?你知道我国最古老的茶树在哪里吗?节目一开场,最贵的信阳毛尖和最古老的普洱茶树先后揭开神秘面纱,郭瑞民自带毛尖茶,现场泡茶,边喝边聊;沈培平“亮”出“铜婚”茶,现场竞拍。两位来自茶乡的市长现场斗茶,几番“交锋”过后,两位市长互换茶杯,互赞对方。
  电视上,更多表演性质。两位市长斗茶,不过是借这种节目形式,各自推介自己的城市和各自的名茶,目的,是双赢。
  现实中,两大名茶的PK,则远非电视上这么温情脉脉了。以郑州市茶叶市场为例,近年来主角都是信阳毛尖和普洱。信阳毛尖本来占了地利、人和,但前几年却被普洱攻城略地,市场份额锐减。直到去年,信阳毛尖才收复部分失地。
 
  调查
 
  “诸侯”争霸催生多种“名茶”
 
  “新版中国十大名茶,说到底,是市场竞争白热化的产物。”信阳文新茶叶公司董事长刘文新认为。
  记者查询百度和谷歌网站上的中国十大名茶排名,搜罗出了20多种版本。以1999年为分界线,可以分为新老两种版本。老版本也分3种排行。一、《人民日报》和香港《文汇报》版: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君山银针,信阳毛尖,安徽祁门红,六安瓜片,都匀毛尖,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等;二、美联社和《纽约日报》版:西湖龙井,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蒙顶甘露,信阳毛尖,都匀毛尖,庐山云雾,六安瓜片,安溪铁观音等;三、《解放日报》版:洞庭碧螺春,西湖龙井,安徽祁门红,六安瓜片,屯溪绿茶,太平猴魁,西坪乌龙茶,云南普洱茶等。其中,第一种排行最为脍炙人口。1999年以前,这个版本几乎是唯一的版本。
  新版十大名茶,则说法五花八门。其共同点,就是在传统的十大名茶中,去掉两三名,新添两三名。“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也是世界茶叶大国,茶的品种特别多。现在全国能够叫得出名的茶叶,就有1000多种。这么多茶叶,不同的人和不同的评比方法,都会排出不同的名单来。”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原副会长、著名茶叶专家于杰告诉记者。
  早在2005年,来信阳参加茶文化节的全国著名茶叶专家们就开始注意到这个问题。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院长、中华茶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夏涛教授,中华茶文化研究所茶叶经济研究室主任、硕士生导师姜含春教授等人均对中国茶叶品牌乱象表示关注。专家们直言不讳:现在很多新品牌为打名声、树品牌,积极参加各种茶叶评比,客观上催生了更多没有权威性可言的名茶排行榜。
 
  反思
 
  信阳毛尖还需加大品牌创建力度
 
  “我不觉得意外,这两年,信阳毛尖确实低落了。”信阳市民王先生说。
  “依我看,问题出在我们自己身上!”对新老版本茶叶的排名问题,一位长期从事茶文化研究的人士直言不讳,“无论是新老排行榜,无论怎么排名,杭州西湖龙井都名列其中,这是为啥?信阳毛尖为啥就做不到?这值得我们深思。如果我们信阳毛尖做得好,还有必要这样为排名争论吗?”
  这位人士指出,信阳毛尖的问题,有多方面。第一,独特的炒制工艺,制约了信阳毛尖的机械化生产、加工。信阳毛尖现在还是手工采摘,每到茶叶开采季节,茶农们四处招收采茶工。现在招收采茶工越来越困难,劳动力成为信阳毛尖发展的最大瓶颈。
  第二,整个茶叶市场上,信阳毛尖的份额还太少,这与信阳毛尖作为十大名茶的地位很不相称。截至目前,信阳毛尖开采面积仅65万亩,这与开采面积260万亩、名列全国第一的湖南相比,相差巨大。
  “更重要的是,信阳毛尖茶叶的品牌建设力度不够。”信阳傲胜茶叶公司一名部门经理说。他说,很多年以来,信阳毛尖没能培养出来真正意义上的著名品牌,整个产业还停留在小商小贩的水平上,既不可能对自己的企业品牌大手笔地宣传,也不可能对信阳毛尖产业整体带动。
  对此,信阳市一些政府部门官员反思说:我们的品牌建设确实欠账太多。这些年,茶文化节红红火火,说是茶叶搭台、经贸唱戏,但大家都忽视了茶叶这个舞台,茶叶文化本身的戏份,显然还不够。
  在销售上,一些利欲熏心的茶商以假乱真,以次充好,损害毛尖品牌。而相关部门打击不力,导致信阳毛尖市场信誉度降低。另外,在包装方面,信阳毛尖与其他名茶尚有一定差距。
  信阳市茶产业办副主任夏国宗认为,信阳毛尖目前的确存在诸如茶叶产品单一,深度开发不足;茶园基础差,产业化程度不高;企业整体实力不强,缺乏带动力大的龙头企业;茶叶品牌创建力度不够,缺少名牌产品支撑等问题。
 
  突围
 
  有识之士支招“拯救”信阳毛尖
 
  对信阳毛尖的十大名茶地位,一些国家级茶叶专家态度明确:不可撼动!
  昨日,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庆告诉记者:中国十大名茶是行业共同认可的、历史约定俗成的,谁变动都没有用。信阳毛尖作为中国十大名茶的地位,谁都撼动不了。
  多位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信阳毛尖是我国绿茶的优秀代表,其独特的传统生产工艺和优秀品质,深受业内推崇。
  与此同时,一些有识之士也纷纷行动起来,开始为捍卫信阳毛尖品牌而奔忙。经营信阳毛尖的多家茶叶企业,正谋求突围,走品牌化运作的复兴之路。
  一名长期关注信阳毛尖的专家直言不讳:做强信阳毛尖,品牌营销是关键。信阳各界应该整合资源、优势,强化信阳毛尖的品牌推广,巩固信阳毛尖的市场地位。
  信阳的茶叶主管官员们也开始重视这一问题。信阳市茶产业办公室一位官员介绍说:该市今后将应用工业化的发展思路来整合茶叶资源,组织茶叶生产。到2010年,全市茶园总面积将达到150万亩。
  承办历届茶文化节的信阳市供销社主任张华宽说:“信阳毛尖所谓的落榜,尽管只是停留在商业的、民间的层面,但对我们信阳人来说,是一个警钟。我们高度重视这一问题,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挖掘自己的茶文化,确保信阳毛尖中国十大名茶地位,并将进一步强化这一地位。”

 
【相关信息1】
 
湖南省茶业协会曹文成会长应邀出席
 
信阳第十六届茶文化节
 
 (信息来源:湖南省茶业协会)
 
 
       应信阳第十六届茶文化节组委会邀请, 湖南省茶业协会曹文成会长,出席了2008年4月28日开幕的中国茶都·信阳第十六届茶文化节,该节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与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与信阳市委、市政府承办 。曹文成会长充分肯定了信阳“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成效,信阳连续主办16届茶文化节,推动了信阳茶产业快速发展。他认为,由于茶文化节的推动,信阳城市越来越漂亮,环境逐渐变美,老区人民的生活品质渐好,文化品位渐高,行为品行渐美;茶节也让山村人越来越会干,茶乡人不但把家乡的沟沟坎坎全部种上了茶,而且还开起了茶庄,办起了茶馆,兴起了茶市,并借茶园兴起了旅游业,老区人越过越舒心。举办茶节,增加了经济发展元素、拓展了地方经济发展更加宽广的视野,并实现了办节由政府行为到市场行为的转换,赋予了茶文化节新的内涵。
 
 
【相关信息2】
 
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信阳毛尖
 
(来源:信阳市科技局网站)

   
      信阳毛尖是河南省著名土特产之一,素来以“细、圆、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浓、汤色绿”的独特风格而饮誉中外。信阳毛尖茶清代已为全国名茶之一,1915年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1958年评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1985年获中国质量奖银质奖,1990年“龙潭”毛尖茶代表信阳毛尖品牌参加国家评比,取得绿茶综合品质第一名的好成绩,荣获中国质量奖金质奖,1982年、1986年评为部级优质产品,荣获全国名茶称号,1991年在杭州国际茶文化节上,被授予“中国茶文化名茶”称号,1999年获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金奖。
  历史上信阳毛尖主产于信阳市、信阳县和罗山县(部分乡)一带。据查证。信阳毛尖独特风格的形成是在20世纪初期,清代季邑人蔡竹贤提倡开山种茶,随后出现了元贞(震雷山)、广益、裕申、宏济(车云)、博厚、森森(万寿)、龙潭、广生等八大茶社,发展茶园面积有400余亩,逐渐改进完善了毛尖的炒制工艺。新中国建立以后,国家对发展茶叶生产极为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扶助措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信阳毛尖的产量和质量均有很大提高。目前,全市茶园面积有80万亩,开采面积70万亩,茶叶总产值8亿多元,社会总收入12亿元以上。产品畅销全国各地,远销日本、美国、德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及港、澳地区。
  信阳毛尖的主要产地是五云(车云、集云、云雾、天云、连云)、两潭(黑龙潭、白龙潭)、一山(震雷山)、一寨(河家寨)、一寺(灵山寺)。这些地方海拨多在500-800米以上,高山峻岭,群峦叠翠,溪流纵横,云雾弥漫。乾隆时有个拔贡叫程悌,常游车云山而留有一诗:“云去青山空,云来青山白,白云只在山,常伴山中客。”黑白两潭景色更是绮丽诱人,清时张铙有诗描述:“立马层崖下,凌空瀑布来。溅花飞霁雪,暄石响晴雷。直讶银河泻,遥疑玉洞开。缘知龙伯戏,击水不能回。”这云雾弥漫之地,丝丝缕缕如烟之水气,滋润了肥壮柔嫩的茶芽,为制作独特的信阳毛尖提供了天然资源。
  上等优质原料是炒制名茶的基础。信阳茶区属高纬度茶区,四季分明,茶园比南方开采晚、封园早。每年隆冬季节,冰雪封冻了高山,覆盖了大地,万物失去了生机,唯有茶树傲寒而立,青枝绿叶,茶花次第怒放,浓香溢人,煞有春意,似乎在向大自然宣告——我是强者。人们为了给这强者注入更强的活力,每年都及时对茶园进行封根培土,增施有机肥。茶树借助这特殊力量和休养生息的机会,贮存了大量的养分,满足了翌年生长需要,加之深山区阳光迟来早去,所以这里茶叶内含物丰富,特别是氨基酸、儿茶素、咖啡喊、芳香物质、水浸出物等含量,均优于南方茶区,为南方茶区所不及。这里采茶期分三季:谷雨前后采春茶,芒种前后采夏茶,立秋前后采秋茶。谷雨前后只采少量的“跑山尖”,“雨前毛尖”被视为珍品。每逢采茶季节,满山遍野身着红、绿衣的采茶姑娘,似仙女下凡,似玉蝶翩翩起舞,用她们纤细的嫩手,一朵朵、一芽芽的采摘细嫩芽叶。你怎会想到1千克特级信阳毛尖竟然需10万多个芽头。这里凝结了多少采茶姑娘的心血啊。“谁知杯中茶,朵朵皆辛苦”,可想信阳毛尖的采摘标准要求是如此严格。特级毛尖一芽一叶初展的比例点85%以上;一级毛尖以一芽一叶为主,正常芽叶占80%以上;二三级毛尖以一芽二叶为主,正常芽叶占70%左右;四五级毛尖以一芽三叶及对夹叶为主,正常芽叶占35%以上;要求不采蒂梗,不采鱼叶。80年代后期,新开展的特优珍品茶,采摘更是讲究,只采芽苞。信阳毛尖对盛装鲜叶的容器也很注意,用透气的光滑竹篮,不挤不压,并要求及时送回荫凉的室内摊放2-4小时,趁鲜分批、分级炒制,当天鲜叶当天炒完。
  信阳毛尖品质好,端在炒中成。信阳毛尖炒制工艺独特,炒制分“生锅”、熟锅”、“烘焙”三个工序,用双锅变温法进行。“生锅”的温度140-160℃,“熟锅”的温度80-90℃,“烘焙”温度60-90℃,随着锅温变化,茶叶含水量不断减少,品质也逐渐成。“生锅”是两口大小一致的光洁铁锅,并列安装成35℃-40℃度倾斜状。“生锅”用细软竹扎成圆扫茶把,在锅中有节奏地反复挑抖,鲜叶下绵后,开始初揉,并与抖散相结合。反复进行4分钟左右,实成圆条,达四五成干(含水理55%左右)即转入“熟锅”内整形;“熟锅”开始仍用茶把继续轻揉茶叶,并结合散团,待茶条稍紧后,进行“赶条”,当茶条紧细度初步固定不沾手时,进入“理条”,这是决定茶叶光和直的的关键。“理条”手势自如,动作灵巧,要害是抓条和甩条,抓条时手心向下,拇指与国外四指张成“八”定形,使茶叶从小指部位带入手中,再沿锅带到锅缘,并用拇指捏住,离锅心13-17厘米高处,借用腕力,将茶叶由虎口处迅速有力敏捷摇摆甩出,使茶叶从锅内上缘顺序依次落入锅心。“理”至七八成干时出锅,进行“烘焙”;烘焙经初烘、摊放、复火三个程序,即成品优质佳的信阳毛类。上等信阳毛类含水量不超过6%。
  信阳毛尖初制后,经人工拣剔,把成条不紧的粗老茶叶和黄片、茶梗及碎末拣剔出来。拣出来的青绿色成条不紧的片状茶,叫“茴青”,春茶茴青又叫“梅片”。“茴青”属五级茶,拣出来的大黄片和碎片末列为级外茶。经拣剔后的茶叶就是市场上销售的“精制毛尖”。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需要,1994年元月,原信阳行署经专家论证,决定将同纬度、同工艺、同质量、同地区生产的毛尖茶统称为信阳毛尖。这是一个科学而明智的举措,起到了“地尽其利、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作用,从而使信阳毛尖产地扩大到9个县(区),形成了中国第一个名优茶生产基地。
  2003年2月19日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正式批准信阳毛尖注册证明商标,信阳市茶叶协会受信阳市政府委托,成为信阳毛尖的注册人。证明商标是公益性商标,可授权符合条件的单位使用。该证明商标规定:信阳毛尖证明商标的使用范围必须是东至固始县泉河流域、西至桐柏山大别山交界处、北到淮河沿线、南至大别山北侧信阳市行政区域内符合信阳毛尖品质特点和加工工艺的茶叶。
 
 
【相关信息3】
 
《信阳毛尖》图书信息
 
出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年4月第1版
定价:28:00
 
 
 
 
 
 
湘ICP备140006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