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岳阳市茶叶协会 岳阳黄茶 茶产业 茶科技 茶文化 读者留言 联系我们
 
世界绿茶金三角---武陵山茶区(学术论文)
发布者:名茶网          发布时间:2008/5/2
2008中国绿茶(古丈)高峰论坛论文

原载: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国茶叶学会、湘西自治州人民政府等合编《2008中国绿茶(古丈)高峰论坛论文集》第25-28页。

本网温馨提示:网友引用作者观点,请注明作者与出处。未经作者同意,其他网站请勿转载。
 
 
 
上图:陈奇志从张家界进入慈利县境时透过车窗抢拍的风景
 
 
世界绿茶金三角---武陵山茶区
 
包小村   陈奇志

(湖南省茶叶研究所.长沙.410125)
 
 
摘  要:从区域地理学角度,探讨了武陵山茶区的范围、特征、优势,提出了武陵山茶区建设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武陵山区;绿茶;区域地理
 
The Golden Triangle area of Green Tea of the
 
world :tea plantation of Wuling Mountain
 
Bao Xiaocun   Chen Qizhi

(Hunan Tea Research Institute, Changsha, 410125)
 
Abstract: At the angle of regional geography, this issue discussed the the terrain, feature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ea plantation of Wuling Mountain, then put forward several proposal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ea plantation of Wuling Mountain.

Key words Wuling Mountain; green tea; regional geography
 
 
       
 
        以往茶学文献对区域茶业研究,大多侧重行政区域,区划报告、发展规划基本以行政区域立论,对自然区域、经济区域不够重视。本文从区域地理学角度,探讨了武陵山茶区的范围、特征、优势,提出了武陵山茶区建设的若干建议。

1  武陵山区与武陵山茶区

  武陵山区指武陵山脉覆盖的地区,它是一个自然区域。其范围主要包括: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辖:吉首市、泸溪县、凤凰县、花垣县、保靖县、古丈县、永顺县、龙山县);湖南省张家界市(辖:永定区、武陵源区、慈利县、桑植县);重庆市的黔江区、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辖恩施市、利川市、建始县、巴东县、宣恩县、咸丰县、来凤县、鹤峰县);贵州省铜仁地区(辖:铜仁市、万山特区、玉屏侗族自治县、松桃苗族自治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思南县、江口县、石阡县、德江县)等。
  武陵山区人口2000多万,面积10万多平方公里。武陵山是褶皱山,长度420公里,一般海拔高度1000米以上,山脉东西走向,呈岩溶地貌发育。该地区具有地理、人文、民族、文化等方面的同一性,山脉相连,地缘相近,文化相融,民俗相通。这里有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白族等少数民族居住,有着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和秀丽的风景。武陵山区腹地,千山万岭,层峦叠嶂,其中武陵山脉主峰——梵净山,奇峰怪石,为五大佛教圣地之一;乌江画廊穿越其中;张家界,为世界著名的国家森林公园;湘西凤凰县有古代的南方长城;黔江的小南海为世界保存完好的地震遗址;恩施的清江河和黔江的阿蓬江、酉水河,为土家族的发源地;里耶古城遗址,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
  武陵山茶区是指以武陵山区为主要产地的优质绿茶产区,它是一个经济区域。现有茶园面积约10万公顷,年产茶8万多吨。
  武陵山区与武陵山茶区两个概念的不同之处:一是概念的划分标准不同,武陵山区是一个自然区域,武陵山茶区是一个经济区域;二是范围不同,武陵山茶区所包括的范围应剔除武陵山茶区的非产茶县(区),增加武陵山区周围的生态条件类似的优质绿茶产区,如湖南省常德市、怀化市等。

2  中国名优茶的两个“金三角”

  中国有两个名优茶“金三角”,一是新安江上游茶区,一是武陵山茶区。
  新安江上游茶区包括安徽省祁门县、歙县、屯溪,江西婺源和浙江开化、淳安,以生产祁红、屯绿、婺源、遂绿而蜚声中外,其中祁门红茶条索紧秀,色泽有“宝光”,内质蜜香之中蕴有兰花香,称为祁阳香,滋味醇厚,回味隽永,被列为世界高香茶之一,誉为“王子茶”。而这区域的炒青绿茶,条索紧结,匀整重实,色泽绿润起霜,内质香气高鲜持久,带熟板栗香,滋味浓厚爽口,是我国出口和内销的优质大茶产品,历来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武陵山茶区是世界绿茶产量最大的金三角。茶园面积是新安江上游茶区的5倍,多数县市发展茶业的积极性高涨,茶园面积10年内预计可以发展到50万公顷以上,武陵山茶区必将成为世界绿茶产量最大的金三角。

3  武陵山茶区的特征与优势

3.1 绿茶品质佳
  第一,外形秀美。炒青绿茶条索紧结圆直;第二,以香气见长。高档炒青绿茶栗香明显,即使中低档产品香气也持久;第三,滋味上浓淡适中,浓而不苦,醇而有味。较高纬度茶区茶叶要浓,比低纬度地区茶叶要醇,适合大多数人的口味。如古丈毛尖、石门银峰、东山秀峰、保靖黄金茶、碣滩茶、采花毛尖、恩施玉露、鹤峰茶等都是品质一流的绿茶。中国著名花茶品牌“猴王牌”以武陵山绿茶为主要原料,其持久的花香,醇爽的滋味深得消费者喜爱。以同样原料生产的“沙漠之舟”珍眉茶,受到欧洲和非洲消费者的青睐。在内销市场上,武陵山绿茶,因其香高味醇的品质,常被全国茶商或精制茶厂抢购。
3.2 生态环境优
  武陵山茶区,生态环境良好,植被丰富,土壤肥沃,茶树抗病、虫能力强,鸟类、蜘蛛等茶树害虫的天敌较多,茶园中生物自身调节功能健全,只要合理培管,加以生物防治,一般不会发生大的病虫害。武陵山茶区是理想的有机茶产区。
3.3 品种资源多
  该区有丰富的品种资源,是天然的茶树基因库。湖南省茶叶研究所选育的槠叶齐,是中国的两个对照品种之一,它就是从安化马路口(紧靠沅陵县)的云台山群体种中选育出来的国家级良种。湘西保靖县的“保靖黄金茶”,是该区珍贵的茶树品种基因库,被专家誉为中国绿茶产业的巨大金矿,据研究,保靖黄金茶鲜叶中的茶多酚和氨基酸丰富,其氨基酸含量高达7%,干茶品质香、浓、醇、爽,专家认为它是中国最好的绿茶。湖南省茶叶研究所和保靖县农业局正在共同进行保靖黄金茶的品种选育和商业开发。
3.4 劳力价格廉
  武陵山茶区劳动力充足,工价较低,许多地方采茶种茶是当地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目前名茶采摘不能实现机械化,依赖人工,经济发达地区,劳动力紧缺,用人成本高,常常有茶采不下来,采摘单价一般高于武陵山茶区的30%以上。
3.5 茶业受重视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茶叶生产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湖南石门、古丈、沅陵县,湖北鹤峰县、利川市、五峰县,重庆市的容昌县等县(市),茶叶生产快速发展。

4 建设武陵山茶区的建议

4.1 战略规划要完整
  武陵山茶区的协调发展,是个巨大的系统工程。我们要制定科学的区域规划和区域政策。应重视区域经济地理研究,包括区内茶叶发展条件的经济评价、区域茶叶生产布局特点、经济专业化与综合发展、生产地域分工、经济发展方向等。茶业区域经济研究,最好结合国土规划、经济区划、地区自然资源综合考察等任务来进行。
4.2  发展定位要准确
  各地区要遵循区域发展规律,树立新观念、明确新思路、采取新举措,既充分认识自身优势、明确自身定位,又统筹兼顾区域整体利益、加强区域内的协调沟通,不断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4.3 发展重点要清晰
  针对该区茶叶原料充足、生态环境优越、基础设施滞后、科技水平不高的现状,加强基础设施、现代市场体系和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名优绿茶。
4.4  政策导向要明确
  国家应继续在经济政策、资金投入、产业发展等方面,加大对武陵山茶区的支持力度,要完善财政政策、投资政策、产业政策、土地政策、茶业管理政策,提高区域政策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4.5  协作平台要建立
  要成立区域茶业协作组织,建立区域茶业协作的平台。要定期主办武陵山茶区高峰论坛,开展跨学科、跨地区的区域性学术交流,围绕论坛主题,认真分析武陵山茶区在发展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充分发挥政府各职能部门、行业协会、企业、专家学者在区域合作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高层次、高水平、开放性的论坛,开创学术交流工作的新局面,努力提高区域经济持续创新能力。
4.6  协作机制要健全
  要健全有利于促进区域协作的市场机制、合作机制、互助机制、扶持机制,打破计划经济传统体制的条块分割,解决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体制矛盾,加强对区域茶业发展的协调和指导,充分体现“全区域一盘棋”,实现武陵山茶区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名牌共同打造,茶业共同发展,茶农共同富裕。
4.7  区域品牌要塑造
  中国绿茶市场增长迅速,潜力巨大,这为武陵山茶区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要打造“武陵山绿茶”区域品牌。过去行业组织申请证明商标或原产地保护,在一个县甚至一个省打造一个区域品牌,已积累了许多经验,如覆盖一省的“浙江绿茶”、“普洱茶”,覆盖一县的“古丈毛尖”、“石门银峰”;但在一个跨越四省(市)的经济区内,创立和管理好区域品牌,尚有许多课题要研究。
4.8  科技兴茶要重视
  在宏观上要加强科技合作与推广,引进和培养优秀的技术人才。在微观上要推广八大集成技术:一是良种良法技术;二是“万元田”技术;三是栽培模式的革新:7-10年换种一次,推广立体采摘技术,留养夏秋梢;四是名优茶清洁化加工技术:做到“三保四防”不落地,即保色、保毫、保条,防红、防黄、防黑、防碎,茶叶生产全过程不落地;五是生态有机茶规模化生产技术:完善病虫测报与综合防治技术,做到不查不打、先查后打、边查边打、小孔点杀、适期采茶;六是流通环节绿茶保鲜:推广使用防潮小包装、小冷库、保鲜剂;七是茶业规划技术:编制地区规划与企业规划;八是抗冻技术:选用良种,多施基肥提高生理抗性,茶园铺草,植树造林,茶苗春节后移栽,投产茶园春茶前后修剪。
 
 
 
 
 
 
 
 
湘ICP备140006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