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湖南省茶叶研究所包小村所长在大会上作茶叶抗灾减灾技术报告
中国名茶网3月28日长沙讯: 为了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抗冻减灾工作的重要精神,积极做好茶叶科技抗灾减灾工作,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湖南省农业厅、湖南省茶叶学会、湖南省茶业协会、湖南省茶叶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 ,于2008年2月28日在省会长沙联合召开了“湖南省茶叶科技抗灾减灾会议”。
参会人员有: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杨亚军所长、湖南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农业厅、省农科院、省茶业协会、湖南农业大学的领导及专家,全省各茶叶主产县(市)分管农业的领导与农业局(茶叶局)主管领导、龙头企业代表和部分媒体记者。到会人员共约120人。
会议听取了茶叶主产县(市)茶叶灾情及抗灾情况汇报,通报了全国和全省茶叶受灾情况,邀请专家作了茶叶抗灾减灾专题报告,发放了2万份救灾技术资料——《茶叶冻后恢复与减灾技术措施》和1000本指导救灾的同名光碟。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杨亚军、湖南省农业厅总农艺师雷秉乾、湖南省茶叶学会会长暨会议领导小组组长刘仲华、湖南省茶叶研究所所长暨会议领导小组副组长包小村、湖南省茶业协会会长曹文成等领导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
会议主办单位的领导和专家,会前深入灾区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为开好这次大会准备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会议主办单位联合提出了适用于我省的冻害补救措施。在茶园管理方面:一要加强茶园肥培管理;二要搞好水分管理;三要恢复树冠。此外,对苗圃管理也分类提出了指导意见。
会议要求:全省茶人树立信心,共同努力,互相帮助,挽回损失。
此次雨雪冰冻灾害后,灾害评估、抗灾救灾、灾后恢复等工作的技术性强,灾后恢复生产任务艰巨。为此,大会决定,今年1—6月将立足灾后恢复生产,主办方安排10个专家组,在全省范围内推进科技入户,促进茶叶增产增收,广泛开展茶叶科技进村入户救灾行动,广泛动员科技人员开展科技服务,汇聚政府、社团、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关的强大合力,打一场恢复和发展茶业生产的攻坚战。
这次会议达到了如下目的:一是摸清了全省灾情;二是交流了抗灾经验;三是树立了战胜灾害的信心;四是明确了灾后补救技术措施。
上图:救灾技术资料撰赠仪式
上图:大会主席台
上图:湖南省茶叶学会会长刘仲华教授通报湖南灾情
(摄影与撰稿:陈奇志)
【相关信息1】
湖南茶叶灾情
湖南是我国传统的产茶大省,茶叶一直是我省重要的经济作物和传统的出口创汇产品,茶业已成为我省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近几年来,湖南茶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2007年更是形势喜人,面积增加,产量上升,品质提高,价格上扬,产品空库,名优茶产销两旺,茶农增收,企业增效,财税增长。
自2008年1月13日以来,特大雨雪冰冻灾害给我省的茶叶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据湖南省农业厅、湖南省茶叶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等单位的统计,全省140万亩茶园,全部遭到不同程度的冻害,受害率达100%,70%以上的茶园冻害程度达3-5级(冻害最高级为5级),树冠表层枝叶变红,有的已经枯死,犹如火烧过一样。新开辟的幼龄茶园,特别是一些高寒、高海拔山区的幼龄茶园茶苗受冻害更加严重,茶苗成活率极低,需要重新栽植,成园时间将推迟1-2年。这次冰冻灾害将使得湖南新茶园建设整体倒退1-2年。全省茶苗、母本园受害严重,扦插苗无法正常出圃。一些茶叶加工厂厂房和设施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仅石门县就有8家茶叶加工厂厂房倒塌,损坏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有5500平方米的加工车间地面起拱开裂。
受雪灾冻害影响,我省茶叶今年会出现如下局面:减产、减收、名优茶质量下降、新茶上市推迟、茶苗紧缺。,预计2008年春茶将减产30%-50%,春茶开采期推迟延后,冻害轻的延后20天左右,重者延后40天以上,大部分茶园要4月1日前后才有茶可采。全省春茶减产30%以上,部分重灾县减产50%以上。全省茶叶行业共计直接经济损失3亿元以上。此次茶园受灾比例之广、程度之深、损失之大,影响之远,均为湖南近百年来之最。
(此背景资料由湖南省茶叶科技抗灾减灾会议组委会提供)
【相关信息2】
湖南省茶园冻害情况选介
1、 湖南省长沙县
全县8.09万亩茶园,近95%的茶园受冻。从茶树品种看,桃源大叶、福鼎大毫、福大61等冻害最严重,树冠表层5~10cm的芽、叶、枝全部变红,有的已经枯死,犹如火烧过一样;苦茶、涟茶相对好些。越冬茶芽已萌动的全部冻死,未萌动的也被冻伤。该县北山镇宝山600亩茗丰品种茶园受冻后叶片卷曲发黑,今年春茶绝收。2006~2007年建设的2.8万亩新茶园受害尤为严重,半数需要换植。
湖南省茶叶研究所高桥茶叶试验场(位于长沙县境内)保存的1000余份茶树种质资源,85%以上遭受雪灾冻害,其中30%的茶树资源冻害达4级,部分茶树叶片冻害率达100%。近年布置的茶树新品种比较试验园中种植的18个品种,全部受到不同程度的冻害。扦插的新品种茶苗无法如期出圃。
2、湖南省桃源县
上图:桃源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张治宏在大会上介绍桃源县抗灾情况
桃源县2007年扦插繁殖的大叶茶种苗基地423亩苗圃,遮阳网全部压垮,导致种苗苗木冻伤、冻死,苗圃受灾程度35%左右(扦插短穗有30%的叶片枯死而脱落,10%的短穗茎枯干,5%的根系霉烂等)。
2007年冬新移栽的2300亩大叶茶茶园普遍受害, 其中,12月份移栽的1000亩茶园,损失超过80%,11月份移栽的800亩茶园损失超过40%,10月份移栽的500亩茶园也有30%的损失。
全县大面积的生产茶园普遍出现红叶(火烧过一般),其程度达30%左右,可能对春茶造成严重减产,特别是名优茶。
全县423亩大叶茶苗圃和2300亩大叶茶新植茶园直接经济损失1714.6万元。其中苗圃按照每亩开支8000元计算,423亩苗圃合计开支费3384万元,按35%的损失程度,损失达1284.4万元;去冬新移栽的2300亩茶园,按每亩基地建设经费2600元计算,其中1000亩损失80%,损失208万元,800亩损失40%,损失83.2万元,500亩损失30%,损失39万元,合计损失430.2万元。苗圃、新植茶园共计损失为1714.6万元。
桃源县腾琼茶业有限公司遭受重灾,一是冰雪压垮茶叶厂房一栋(160平方米),二是2月6日晚(大年三十)发生一场火灾,烧毁了一栋厂房和成品仓库共170平方米,损坏茶叶机械设备14台套。厂房、仓库、机械设备、原料、成品、包装、器材共计损失约250多万元,成为我省茶业重灾户之一。湖南省茶业协会正在全省茶业系统企业、个人中开展支援腾琼茶业有限公司救灾捐赠现金活动。
3、湖南省桃江县雪峰山茶业公司
该公司600多平方米办公楼屋顶被冰雪压跨,1400多平方米加工厂房多处被压垮,加工厂电线、电杆被压断8处,茶园诱蛾灯电路损毁电杆折断,1200多亩茶园受灾,其中800多亩茶园90%被冻坏,茶树树冠被冻枯,直接、间接经济损失据该企业估计近300万元。
[相关信息3】
科学生活:科技如何引领农业灾后重建?
(来源:科技日报 2008年02月27日)
在这次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中,我国南方农业受到重创。在灾情明显缓解之时,如何发挥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将灾害减至最小,使农业逐步恢复正常生产,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
湖南省是这次灾害的重灾区之一,灾害造成湖南海拔400米以上的常绿阔叶林几乎全部被毁。专家指出,断裂的树木伤口若是感染还可能引发次生灾害病虫害,病虫害防治迫在眉睫。灾害还造成湖南850万亩蔬菜减产至少80%%,从蔬菜输出省份变成输入省。受其影响,全国性蔬菜供应结构失衡,菜价高涨。为此,记者采访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农业减灾研究室主任李茂松研究员。
指导专家已经到位
今年春节前李茂松就开始进行农业灾害评估研究,并多次随农业部到湖南、广州等地调查。据他介绍,在恢复生产方面,还面临着很多困难。首先,灾害突然,受灾范围大,重建中建筑材料需求量也要在短期内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重新补种果菜也使得种子苗木需求量大增,突现短缺的情况。其次是技术缺乏。一方面相关技术储备缺乏,另一方面,农业科技人员短缺,劳动力本身掌握技术程度低。加上技术推广困难,由于电网受损,通信设备没有完全恢复,电视电话之类的现代传播渠道受阻,也使救灾减灾技术普及工作进程缓慢。
李茂松说,目前由农科院,农业大学,省土肥站、植保站、种子站、技术推广站和农业经济管理站专家人员组成的20个评估小组,对灾害进行全面系统评估。各地组织调派有关专家对灾区进行分类、分行业、分区域指导。面向油菜、茶叶、烟草、柑橘、花卉、热带果树、畜牧、水产等的分类指导专家已经到位。
针对减灾技术缺乏的情况,科技部组织承担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的专家,认真筛选、整理、归纳出51项农业实用减灾防灾技术,编辑成册,组织下发。针对农林业种子种苗短缺问题,建立“国家南方优质种苗快速繁育技术中心”,在郴州、永州和衡阳,利用现有基础条件和场地设施,分别建立林木、水果和蔬菜种苗基地,作为迅速恢复生产的补给源。
深入一线开展服务
目前,各级农业部门已经组织专家和技术指导员进村入户,深入一线开展技术服务,手把手、面对面地进行技术指导。
据湖南省农业厅消息,新邵县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农技人员向农户赠送了由县农业局农技专家编写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读本》及《雨雪冰冻灾害后农业救灾补损技术要点》等资料1.2万份。据了解,全县200余名农技干部将深入走访受灾困难农户,并实行结对帮扶,每位农技干部至少帮扶一位农户,帮助恢复农业生产。
在快速繁育技术方面,农技人员从整体上指导当地进行品种和种植结构的调整。在田间管理技术上,专家指导农民进行水分、养分管理,控制土壤湿度,清淤排水,提高地温,及时追肥等。在移栽方面,指导农民栽植密度,进行早春防寒管理,在易发生霜冻的地方进行烟熏处理等。
随着各项措施有条不紊地进行,据乐观估计,湖南的农业生产正在逐步恢复,以蔬菜供应为例,平均两个月后新的叶菜就能上市,3个月果菜可以上市,届时供求关系有所好转。由于电网还未完全修复,涉农企业生产瘫痪,整体上需6个月左右才能完全恢复正常。
农业生产做好“减”法
“减灾等于增产”,李茂松说,“以湖南浏阳千亩连片油菜高产示范区为例,灾后及时采取措施,叶面与土壤施肥相结合,在同样的雨雪冰冻灾害情况下,灾害造成损失仅5%%。因此,在日后的减灾工作中要重视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支撑是将现有技术拿来用于灾后重建,引领则要站在战略高度,统筹配置科技资源,系统、深入、长期、全面的展开研究工作。认识气候灾害发生、发展规律,掌握风险辨识、评价、转移的关键技术,做到未雨绸缪。”
防灾方面,做好灾情预测预报,采用耐寒品种。如甘蓝型油菜及一些冬性的作物品种耐寒性强,能在寒冷环境下正常生长。避灾方面,通过改变栽培种植模式,调整种植结构来减少损失。如提前或推迟种植时间,使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与灾害多发时期错开;在干旱多发的地方种植耐旱的作物,在洪涝多发的地区种植水稻等耐潮喜湿的作物等。减灾抗灾方面,采用一些田间管理技术,及时补充营养等,将灾害损失最小化。
近些年,国家出台一系列增加农业产出的政策,免除农业税,增加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及农业科技推广等,整套组合拳打出,每年可使粮食增产200—300亿斤。而新中国成立以来,平常年份因灾损失粮食超过250亿斤,重灾年份超过500亿斤。仅2007年我国粮食因灾减产就达850亿斤。可见“加”法做得再好,如果不重视“减”法,我们的努力若是再次遇到这样灾害就会和今天的结果一样。
而且随着耕地减少,人口增加,育种技术改进也有限度,用加法增产的潜力在减少,而做减法的潜力还很大,做好防避灾害工作收到的效益会更好,农产品加工储存技术的改进也会减少损失
。(记者 常丽君 实习生 马俊虎)
(资料来源:
www.zgmcw.cn 中国名茶网。公司)
[附录] 中国名茶网各栏目文章目录(请点击以下地址)
(其中【科技咨询】专栏须凭密码进入。申请准入请与湖南省茶叶研究所技术推广中心或本网读者服务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