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岳阳市茶叶协会 岳阳黄茶 茶产业 茶科技 茶文化 读者留言 联系我们
 
《“茶误文化”还是“文化误茶”?》评论
发布者:名茶网          发布时间:2008/1/23
{声明:原文与评论者观点均与本网立场无关。}

评论者:姜脱俗

评论:本文作者以诙谐的口气提出了一系列严肃的问题,
 
茶文化该研究什么?我们经常说的“品茶悟道”是否伪文
 
化?消费者应该关心食品安全还是文化底蕴?茶艺是否与
 
江湖游医划等号?茶贩子的忽悠是否害人不浅?茶文化研
 
究的学究们是否也极不争气?这篇文章不是孤立的,我最
 
近接连看到几篇嘲笑茶文化活动的文章。广大茶人有必要
 
参与有关讨论。
 
(以下文章原载<中国茶品牌>2007年第9期。)


“茶误文化”还是“文化误茶”?

 

 
      不知道从何时起,对茶文化的研究成了吹毛求疵,对于文化的描绘或是对茶艺等一些技术的手法,近乎了江湖游医,于是本来就一头雾水的消费者面对着似头头是道的奸商小贩,直接找不到东西南北,是为可笑的是,这些无稽之论有时还真会自相矛盾。所幸的是大多数时候还能蒙混过关。
      我历来反对把茶时这种健康的饮品功能夸大化,甚至于不敢苟同于一些道学家悟出的所谓的东西,其实,道本身是一种观点,要看各自的脑袋是否灵光,开悟的时机是否得当,大可不必也没有必要事事强加于人。是以一部《金瓶梅》,众生看出众生相。茶也一样,说的功利一些,才不去管什么文化呀,你的茶叶安全都做不到,管你说得天花乱坠,我也断然不会付钱给你,要老命还索财,真是混蛋透顶。
       但是,有时还真犯不着跟这些生气,如果生气,管保你一天气死一百回都不止。什么原因呢?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茶叶的从业人员,这是好听点儿的说法,说难听点,那叫贩子,当然这里面不含歧视的意思,他们的忽悠水平都是几段几段的,有的还称得上是黑带高手,在他们口中,茶叶特别是那些刚刚流行或市场存量很少的茶叶,简直是玄而又玄,神而又神似,成了玄学的东西,这都是害人不浅。当然,商人的本性是逐利的,不让人家赚钱,害得一家几口吃不上饭,喝西北风,也是不人道的。
       那些所谓茶文化研究的学究们,有些也极不争气,似乎大有赶超狗仔队,扒粪不拐头,对茶史的研究跳进了找“茶”的坑道,每到一处逢碑找茶,借以推演此地茶始于何时,对考古学家挖出来的坛坛罐罐是不肯放过,总也得寻来些干系,以表明某时某时,中国人已经开始喝茶了,那感觉有时品起来你会觉得男足惨败无缘世界杯时,专家们一遍又一遍地讲足球起源于中国那样可爱,可是话说回来,那些研究的老人家们也实在是不容易,为了生活,自然也需要人们多多地去理解他们,或是支持他们。
       可是,这样一来问题便出来了,死物让人趋之若鹜,让那些试图一鸣惊人的先生女士们得偿所愿,而真正有助于茶企业做大的文化研究却鲜有人问津,于是广大的茶企老板是以只能随波逐流,于是茶叶这个旧时出大商的行当,到了今天却只能望商兴叹,可悲中可悲!
       文化误了茶吗?也许不是,因为那些死物充其量只能算做是莫须有的历史,茶误了文化吗?应该不至于,像专家们说得那样,国人喝了几千年的茶,文化照样发展,可是,谁人来发展真正商业化的茶文化呢?只有靠茶人自己了,如鲁迅先生所说,茶叶本就没文化,忽悠的人多了,也便有了文化,要搞真正商业化的茶文化,不妨权当茶叶没文化吧!

 [资料来源:中国名茶网.公司  www.zgmcw.cn.]

 
[附录]          中国名茶网各栏目文章目录(请点击以下地址) 

(其中【科技咨询】专栏只对湖南省茶叶研究所“五个一工程”服务对象开放,须凭密码进入。申请服务须与湖南省茶叶研究所技术推广中心联系.联系电话:0731-4611985; 密码管理:13707304863)

 
 
 
湘ICP备140006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