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者:江河
评论: 真是绝美的画面,诗意的人生,这天人合一的境界让人动容。人本诞生于自然,然后归于自然,我们应该敬仰和崇敬大自然,遗憾的是我们看到人类向自然索取过多,我们的地球母亲伤痕累累,不堪重负,一棵又棵树倒下了,倒在了不断张开大口的斧头下,无穷贪娈的人们可曾想到,树也是有灵魂的啊!
我本是树
(文:余秋雨 《青年文摘》2008.1)
贵州省从江县岜沙苗寨的村民相信,每一棵树都是有灵魂的,护佑这每一个人的生命。
我很想用最简单的语言把这种生命哲学的实践方式说一说——
这里的孩子一出生,立即由父母亲为他种一棵树。今后,这棵树就与他不离不弃,一起变老。当这个人死了,村人就把这棵树砍下,小心翼翼地取其中段剖成四瓣,保留树皮,裹着遗体埋在密林深处的泥土里,再在上面种一棵树。没有坟头,没有墓碑,只有这么一棵长青的树,象征着生命还在延续。其实不仅仅是象征,遗体很快化作了泥土,实实在在地滋养着碧绿的生命。
因此,这个万木茂盛的山头,虽然看不到一个坟头,一块墓碑,却是一个巨大的陵园。但转念一想又不是,因为这里找不到生命的终点。似乎是终点了,定睛一看怎么又变成了起点。只觉得代代祖辈都聚合在这里了,每一位不管年纪多老都浑身滋润,生气勃勃。
这里没有丝毫悲哀,甚至也没有悼念。抬头一望哪棵树长得高,身边的老人就微笑着说一声:那是小虎他爷爷,壮实着呢。
又见到一棵老树挂满了藤花,有人说了:他呀,历来有女人缘,四代了,年年挂最多的花。
这里有一棵新树还不大精神,一位火枪手向我介绍:这是哥们,两个月前喝醉了再也不理大家了,现在还没有醒透呢。
面对前方那棵古树,陪着我们的火枪手停止了说笑。原来那是这个部落世袭苗王滚内拉的生命树,也是这个山头最尊贵的神树。火枪手们用苗语恭敬地称它为“杜霞冕”。
反正,不管尊卑长幼,全都在这个山头盘根错节地活在一起了。这儿的家谱总是沾满了露水,这里的村史总是环绕着鸟鸣。村寨里的哪一个人遇到了忧愁或是喜乐,只要在树丛中一站,立即成了祖祖辈辈的事,家家户户的事。这里是村寨的延伸,也可以反过来说,村寨从这里生成。
现在,世界各国的智者面对地球的生态危机都在重新思考与自然的关系,但在这里恰恰没有这种关系。人即是树,树即是人,全然一体,何来关系?
这也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死观念。既然灵魂与躯体都与树林山川全然一体了,那又何来生死?陶渊明所说的“托体同山阿”,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我也算是一个走遍世界的人了,却实在想不出世上还有哪一种生死仪式,优于这里让人与树紧相交融的生命流程。在别的地方,“虽死犹生”、“万古长青”、“生生不息”是一种夸饰的美言,但在这里却是事实。
“生也一棵树,死也一棵树”。这么朴素的想法和做法,是对人类生命本质的突破性发言。世上那么多宗教团体和学术机构从古至今都在研究生命的奥秘,现在我抬头仰望,这个山头的冲天大树,正与远处那些暮色中的教堂、日光下的穹顶、云霞中的学府,遥相呼应。
比来比去,还是这儿最为透彻,透彻到了简明。
[附录1] 公 告
中国名茶网是爱茶人的精神家园,欢迎广大网友投稿,电子信箱:zgmcw@126.com .本网有删改权(主要针对病句和错别字,不会修改作者观点)。本网是公益性网站,不以谋利为目的。本网站对网友投稿,既不收版面费,也无力支付稿费,请谅解。
[附录2] 中国名茶网各栏目文章目录(请点击以下地址)
(其中【科技咨询】专栏只对湖南省茶叶研究所“五个一工程”服务对象开放,须凭密码进入。申请服务须与湖南省茶叶研究所技术推广中心联系.联系电话:0731-4611985; 密码管理:13707304863)
[附录3] 怎样记住中国名茶网的网址?
答: 只要记住中国名茶网的拼音的第一个字母即可,中(z)国(g)名(m)茶(c)网(w),前面三个www,后面点(.)cn.您访问后可收藏这一网站。
如果您的浏览器是7.0的,您可在地址栏直接输入"中国名茶网.公司"这一中文域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