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岳阳市茶叶协会 岳阳黄茶 茶产业 茶科技 茶文化 读者留言 联系我们
 
《够胆才会赢》一文阅读笔记
发布者:名茶网          发布时间:2007/11/25
                                                     作者:兰色江河

      今天晚上我的一个好朋友(大四了)说他想去中国国家图书馆当一名图书管理员,这样他就可以安心博览群书了,一开始确实被他这个想法震住了,后来刚好在网上看到了这篇文章。我想很多时候,我们应该静下心来,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选择做最好的自己。想想自己又何尝没有过看不清方向感觉迷茫无措的时候呢,停不下匆忙的脚步,忽略了自己内心的声音。积极自我挖掘才能培养出真正的胆识,没错的,当自己感到没有方向的时候,要勇敢地审视自己,抬起头来看看前面的路,眼界打开了,路也看得分明了。所以我觉得,如果是他自己经过了仔细思虑的想法,我会表示支持和理解的。

[相关信息1]
 
够胆才会赢――不试,是人生最大的失败
 
转自《商业周刊》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二○一○年最热门的职业,现在还没有出现。」美国前教育部长莱礼(Richard Riley)如此说。
 
  文章从十个年轻人开始讲述,他们出身各异、经历也不尽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敢于抛开传统观念、舍弃已有成就,倾听内心,勇于承担风险,在不断的尝试与错误中,走出与众不同的轨道。他们的共同主张就是:“不试,是人生最大的失败!”
 
   今年十九岁的李盈莹,有料理的天分,喜欢餐饮,却为了面子,去念大学。她的父亲形容她,就像是电影《料理鼠王》中的小鼠一样,有辨别味道的天分;当她在大学就读时,她总是跑到学校的餐厅帮忙打杂,还告诉人家,「不用给我钱,让我帮忙就好。」闻着菜香,看到蒸笼里白胖胖的包子饱满了起来,她就开心了起来。
  做出「降级」选择的还有黄建勋。明明已经有台北大学合作经济系文凭,竟在毕业后,当很多同学跑去读硕士时,他「降级」去台北海洋技术学院读书。因为他的内心有一个呼唤,他想跑船,想环游世界。
  十五岁的杨昕同样看破文凭迷思,敢于追求自我。她在国中基测考了二百五十八分的高分,可以上国立高中,她却因为喜欢表演,勇于争取父母支持放弃念高中,选择到华冈艺术学校就读。此刻,舞台及掌声对她的诱因更大。
  还有这样的一个人物,他大可以选择像多数同学一样进科学园区,进入联发科等一流企业,坐领千万年薪与股票。但是,他却在拿到MIT硕士后,决定改走设计。他不爱钱吗?当然不是,但是,「在麻省我学到对自己诚实,不会设计我不会死,但我会不开心。」他的内心有一股对创作的强烈渴望。尽管他并不知道,这决定最终会成功,还是失败。他说:「不管那是什么风险,只要你真正很想要做的时候,都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 他坦言:「电机和设计是两种不同的语言,走设计,等于丢开中文,重新学英语一样。」现在,他自觉仍在一种「混沌」的状态,也感到迷惘,「我希望三十年后还可以做设计,(迟疑)但可能失败也不一定…。」但可以确定的是,设计是他现在最感兴趣的东西,不去做,他无法对自己交代。

  
  他们的勇气和自信可以概括为两个字:胆识!识是对自己的理解,胆则化理解为行动力。由胆养识,由识生胆。
 
  德国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提出人生八个阶段会遇到不同危机,而青少年阶段遇到的就是认同(Identity)危机。艾里克森指出,在自我认同的过程中,有一段非常重要的“寻找方向期”,这是他们追寻自我必经的忐忑不安的摸索期。而经过主动探索,尝试及错误,最后做出的自我承诺才会比较久,坚持下去的成功机会也比较高。如果连试都不试,不主动试着寻找,最后极易导致认同涣散(Identity Diffusion)。只有成功在青少年时期解决认同危机问题,才能预备接受未来人生的挑战。
 
  美国《USA Today》在二○○五年界定出一群即将进入社会的「Y世代」,这群十八到二十九岁的「小伙子」是一群「极度相信自己价值」的人。 Y世代最显著的特征为:对自己有很高的期望、冀望有不断的学习经验、立刻行动、向往创造力与独立思考能力、不受制于传统威权式管理(command-and-control type of management) 。

  充分自我认同才能因应接二连三的挑战。
  而经过主动探索,尝试及错误,最后做出的自我承诺才会持续比较久,坚持下去的成功机会也比较高。
  他们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但至少敢「试」,如果连试都不试,不主动试着寻找,最后极易导致「认同涣散」,浑浑噩噩,更无法因应人生后续接二连三的挑战。
  补习、考试、填志愿、找一个稳定的「好工作」,像父母心里为子女设定好的人生轨道,有些青少年不认同父母设定的轨道,又无力扭转,极端一点的,便造成悲剧。更大多数者,不试,后来消极放弃人生。一如今天,一群不愿工作、寄生日本父母的「尼特族」(NEET,Not in Employment, Education or Training,不升学、不就业、不进修的十五到三十四岁年轻人)。

  积极自我挖掘才能培养出真正的胆识
 
  《第五项修练》作者、管理学大学彼德‧圣吉(Peter Senge)在其合着的《修练的轨迹》(Presence)一书中讨论「发展自我的意愿」,指出「自我」是一件作品,「我」必须主动创造,但创造不是一条线的,像河流从源头流向大海,河道也绝对不是一条直线。 「但是一旦看清自己心中的意愿,注意力就会像雷射光一样,集中在意愿上,那是一束高度凝聚、充满力量的强光,与普通灯泡散慢的光,截然不同。」
 
  日本趋势大师大前研一说:“轨道已经消失,你要学习走入新的丛林探险。”轨道代表了传统价值观念,代表了稳定的道路与方向。受教育、拿文凭、寻找一份稳定的工作,这是传统观念中的成功职业生涯路线图。而现代社会正日益多元化,职业类型也是如此。产业革命方兴未艾,创新的工作与发展道路层出不穷,今天的金领可能就是明日黄花,原有的轨道正在消失。人的一生都该有一趟森林探险,进入森林未必都能打到猎物,但是不进入,终其一生你只是一个不知森林为何貌的假猎人。发掘自我就像蜿蜒的河流,勇于踏出舒适圈后,必经一段漫长的挣扎和撞墙期,但少了这段痛苦,就无法培养胆识、找到真我。
 
  越年轻,探险成本越低。即便出发的晚,都比永远不出发还来得好。如果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试,那连成功的机会都没有,就是最大的失败。

[相关信息2]
 
活出自己是教育的重要追求 
 
 来源: 新京报  

  「朱永新·新教育」
  人的本性是喜欢走自己的路,而且每一个人都应该有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教育,就是帮助孩子寻找这条道路的过程,就是帮助他们成为自己的过程。“活出自己”,不仅是对青少年朋友的期待,也是教育的重要追求。
  台湾出版的《商业周刊》总有许多精彩的文章让我欣喜。尤其是它每一期的特别策划,是非常用心的。最近,1032期的封面文章再次吸引了我———《不试,是人生最大的失败———够胆才会赢》。
  在应试教育甚嚣尘上,千军万马争走高考独木桥的时候,台湾有一批年轻人把文凭丢在一边,把传统丢在一边,“做自己!”成为他们的人生追求。这篇文章讲的是台湾的故事,但是对我们的教育观念,是一次“颠覆”性的冲击。
  其实,真正的成功往往是走别人没有走、不想走、不敢走的道路。在大学生多如牛毛,甚至找工作都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拿一个大学文凭,也许不是那么重要了。《商业周刊》的调查表明,在台湾,拥有大学学历的社会人士,平均年薪已经连续六年衰退,连过去最受向往的医生、律师、会计师的薪水,也创下了最近四年的新低。相反,拥有一技之长的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不仅工资上涨而且就业容易。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是一个越来越没有轨道的未来”。在这样的背景下,一股“革命”正在揭竿。
  一个公立大学经济系的毕业生黄建勋,大学毕业以后不去金融界发展,也不去继续深造,而是“降级”去读考海事专科,想当一个船员!
  一个19岁的女孩子李盈莹,主动从大学二年级转学到开平餐饮职业学校,因为她是一个“对味道特别敏感的人”,希望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一个中考成绩优异的杨昕同学,放弃了读优异公立高中的机会,而选择了到华冈艺术学校就读,因为对她来说,舞台与掌声更加有诱惑力。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抛弃世俗的观念,抛弃文凭主义,勇敢地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勇敢地承担风险与挫折,在不断的探索、尝试中,走出与众不同的轨道。
  他们中许多人也许不一定能够成功,但是他们总想挑战自己。他们说:即使饿肚子,也要做下去,趁着还年轻,“能够承受自己选择造成的失败”;他们说,我很渺小,世界很大,“如果不试,我知道自己一定会后悔!”他们说,不管那是什么风险,“要是你真正很想要做的时候,都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
  结果如何,我们也许还要许多时日等待,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们是自己选择人生之路,他们探索的过程创造的过程是快乐的。正如作者所说,人的一生,都应该有一趟森林探险,越年轻,探险的成本越低。即使出发得晚,都比永远不出发要好得多。
  台湾的“带种小子”们的行动,在一定意义上是一个重要的信号。我们的教育,应该从这个信号中得到启发。
  我们习惯了为我们的孩子们设计甚至铺平了道路,希望他们按照我们的意志轻松地沿着这条道路前行。其实,人的本性是喜欢走自己的路,而且每一个人都应该有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教育,就是帮助孩子寻找这条道路的过程,就是帮助他们成为自己的过程。
  “活出自己”,不仅是对青少年朋友的期待,也是教育的重要追求。
                                   (作者系全国政协常委、苏州市副市长)

 

[资料来源:中国名茶网.公司  www.zgmcw.cn.]
 
 

[附录1]             公 告
       中国名茶网是爱茶人的精神家园,欢迎广大网友投稿,电子信箱:zgmcw@126.com .本网有删改权(主要针对病句和错别字,不会修改作者观点)。本网是公益性网站,不以谋利为目的。本网站对网友投稿,既不收版面费,也无力支付稿费,请谅解。

 
[附录2]     中国名茶网栏目
一级栏目:茶科技、茶叶经营、茶业动态、茶文化、社会新闻
二级栏目:【茶农培训】【茶叶业务员培训】【科普作品】【科研进展】【学术论文】【湖南省茶叶研究所】【会员风采】【名牌产品】【商情】【企业管理】【超市】【认证咨询】【科技咨询】【政策法规】【湖南茶业】【全国茶业】【地方茶业】【标准】【茶叶会议】【茶诗】【茶词】【茶联】【散文】【茶史】【故事与传说】【茶文化书刊】【茶海拾贝】【书法作品】【绘画】【茶艺】【摄影作品】【茶俗】【茶人】【语文基础】【茶文化综述】【茶包装】【茶叶通讯】【中国名茶网】【所见所闻】【新闻评论】【各行精英】【社团工作】
(其中【科技咨询】专栏须凭密码进入。
 
[附录3]      怎样记住中国名茶网的网址?
答: 只要记住中国名茶网的拼音的第一个字母即可,中(z)国(g)名(m)茶(c)网(w),前面三个www,后面点(.)cn.您访问后可收藏这一网站。
      如果您的浏览器是7.0的,您可在地址栏直接输入"中国名茶网.公司"这一中文域名即可。
 
 
 
湘ICP备140006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