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岳阳市茶叶协会 岳阳黄茶 茶产业 茶科技 茶文化 读者留言 联系我们
 
中华茶祖神农文化论坛新闻发布会将于2008年8月14日上午召开
发布者:名茶网          发布时间:2008/8/11
       中华茶祖神农文化论坛新闻发
 
布会2008年8月14日上午召开。详
 
细内容见以下文件。

【相关文件1】
 
湖南省茶业协会文件

湘茶协[2008]32号

签发:曹文成
—————————————————————  ★ —————————————————————   
 
关于参加“中华茶祖神农文化论坛新闻发布会、

召开湖南省茶业协会一届四次常务理事会”的通知

 
协会正副会长、秘书长、常务理事:

        为了弘扬茶祖神农文化,发扬茶祖“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开拓创新精神,增强中华茶人的凝聚力,进一步提高茶祖神农文化在中国乃至世界茶产业中的始祖地位,促进茶产业的发展,湖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会、湖南省湖湘文化产业促进会、湖南省供销合作社、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茶叶学会、湖南省茶业协会、长沙县人民政府联合组织将于11月6日召开“中华茶祖神农文化论坛”暨湖南省茶叶学会、湖南农业大学茶学系成立50周年庆典”。为扩大影响、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此次活动,决定举办一次专题新闻发布会。同时,根据协会章程和工作的需要,省茶业协会决定将同期召开“湖南省茶业协会一届四次常务理事会”。届时,协会名誉会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庞道沐将到会作重要指示。为此,现将会议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时间:8月14日(星期四)上午9:00-12:00

  二、会议地点:湖南省茶业有限公司(长沙市解放西路378号湘茶大厦四楼)

  三、参加人员:
       1、“中华茶祖神农文化论坛”主办、承办、协办单位负责人;
       2、协会正副会长、正副秘书长、常务理事、专业委员会主任;
       3、茶叶龙头企业负责人;
       4、特邀嘉宾及新闻媒体。

  四、会议内容:
         1、中华茶祖神农文化论坛新闻发布会;
          2、湖南省茶业协会一届四次常务理事会。

  五、注意事项:
    1、请与会同志14日上午9:00时准时到会;
  2、长沙市外代表需住宿的,请于8月13日下午在长沙市新华大酒店报到,住宿费用自理;13日晚餐、14日早、中餐会议安排。

  六、联系方式:
    联系人:伍崇岳,黄德开
    联系电话:0731-4422939,13080510555,13787259829
 
 
                                                   湖南省茶业协会
                                                 二OO八年八月十日
 
【相关文件2】
 
 
 
 
中华茶祖神农文化论坛组委会
 
茶文字[2008]第03号
—————————————————————  ★ —————————————————————  
 
关于召开“中华茶祖神农文化论坛”新闻发布会的通知

 
       为了弘扬茶祖神农文化,发扬茶祖“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开拓创新精神,增强中华茶人的凝聚力,进一步提高茶祖神农文化在中国乃至世界茶产业中的始祖地位,促进茶产业的发展,湖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会、湖南省湖湘文化产业促进会、湖南省供销合作社、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茶叶学会、湖南省茶业协会、长沙县人民政府联合组织将于11月6日召开“中华茶祖神农文化论坛”,同时举行湖南省茶叶学会、湖南农业大学茶学系成立50周年庆典。为扩大影响、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此次活动,组委会决定举办一次专题新闻发布会。

  一、会议时间:8月14日(星期四)上午9:00-10:00

  二、会议地点:湖南省茶业有限公司(长沙市解放西路378号湘茶大厦四楼)

  三、参加人员:
    1、“中华茶祖神农文化论坛”主办、承办、协办单位负责人;
    2、茶叶龙头企业、茶文化相关单位;
  3、特邀嘉宾及新闻媒体。

  四、联系方式:
    联系人:项建平,伍崇岳
    联系电话:0731-4650567,4422939,13787031331,13080510555
 
 
 
 
                                  中华茶祖神农文化论坛组委会
                                       二00八年八月十日
 
主题词:茶文化论坛  新闻发布
 
报: 组委会主任、副主任、委员

抄送:主、承、协办单位,各工作小组。
 
中华茶祖神农文化论坛组委会办公室2008年8月10日印发
 
【相关书刊】
 
《茶祖神农》专著目录
 
 序言
--------------------------------------------------------------------------------
第一章 神农氏考
--------------------------------------------------------------------------------
·第一节 神农氏  ·第二节 炎帝与黄帝 
第二章 茶祖神农
--------------------------------------------------------------------------------
·第一节 神农即农神  ·第二节 神农是茶祖 
·第三节 茶祖在湖南 
第三章 神农茶祖文化
--------------------------------------------------------------------------------
·第一节 茶为何物  ·第二节 神农是茶文化之祖 
·第三节 神农茶祖文化特征 
第四章 茶与中国神话
--------------------------------------------------------------------------------
·第一节 中国神话  ·第二节 茶叶与神话传说 
第五章 茶叶征服世界
--------------------------------------------------------------------------------
·第一节 茶为国饮  ·第二节 茶叶贸易之争 
第六章 茶祖与医药
--------------------------------------------------------------------------------
·第一节 茶与营养学  ·第二节 茶与医药学 
第七章 茶祖与湖湘文化
--------------------------------------------------------------------------------
·第一节 湖湘文化  ·第二节 湖湘北斗 
·第三节 湘茶文化传播  ·第四节 湖湘茶俗 
第八章 湘茶
--------------------------------------------------------------------------------
·第一节 湘茶特征  ·第二节 湖南历史名茶 
·第三节 湘茶的历史地位  ·第四节 湘茶文化研究 
第九章 茶禅论
--------------------------------------------------------------------------------
·第一节 禅宗与湖南  ·第二节 茶禅一味 
·第三节 中国茶禅之乡 
第十章 茶与环境美学
--------------------------------------------------------------------------------
·第一节 种茶:茶叶生长的自然生态环境之美  ·第二节 茶叶分类:茶的色彩之美 
·第三节 采茶女:采茶的绿色时空之美 
第十一章 茶与礼仪美学
--------------------------------------------------------------------------------
·第一节 茶礼  ·第二节 茶与婚俗礼仪 
·第三节 茶博士与茶馆礼仪之美  ·第四节 茶花女与茶道礼仪之美 
第十二章 神农茶歌
--------------------------------------------------------------------------------
附录:中国茶业星沙宣言
--------------------------------------------------------------------------------
后记
 
(作者:蔡振楚  曹文成  陈晓阳;出版:中南大学出版社)
 
【相关文章】
 
祭炎帝文 

(来源:《今日湖南》   )

  惟公元二零零七年十一月吉日,湖南省省长周强偕各界代表,谨以鲜花雅乐,珍馐异果,致祭于中华始祖炎帝神农氏之陵曰:惟我 始祖,德业昭彰。筚路蓝缕,以启洪荒。作耒耜以倡农事,治丝麻而有衣裳。制陶器而便日用,架巢木以避风霜。日中为市,交易四方。削桐为琴,五音始扬。辨草木之温凉,扶伤救死;合天地之大和,时旺民康。刑政不用而治,甲兵不起而王。圣哉 炎帝,巍巍煌煌。
  强以盛世,主政湖湘。重任在肩,敬慎不遑。自当以民为本,清廉是尚,执法唯平,选贤用良。落实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力图务实创新,坚持改革开放。推进工业化,贵在超前;建设新农村,自不容缓。尊重知识,揽群彦于四海;广布诚信,引万商入三湘。承东南之胜势,为其后苑;接西北之机遇,拓我津梁。富民强省,惠及城乡,崛起中部,并驾腾骧。今者十七大召开,指路有灯;亿万人同德,小康共享。民族振兴,人心奋发,百业旺盛,经济繁昌。祖国之统一可期,大同之宏图在望。敢布微忱,敬乞 鉴察。灵其来格,伏维 尚飨!

                    湖南省省长 周  强
 
【相关典故】
 
炎帝和黄帝有哪些故事?

     炎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是传说远古时代姜姓部落的首领,又称赤帝、烈山氏,一说即炎帝(或炎帝的子孙)。
相传其母名任姒,一日游华山,看见一条神龙,身体马上有反应,回来就生下炎帝。炎帝生于烈山石室,长于姜水,有圣德,以火德王,故号炎帝。炎帝少而聪颖,三天能说话,五天能走路,三年知稼穑之事。他一生为百姓办了许多好事:教百姓耕作,百姓得以丰食足衣;为了让百姓不受病疾之苦,他尝遍了各种药材,以致自己一日中七十次毒。他又作乐器,让百姓懂得礼仪,为后世所称道。其族人最初的活动地域在今陕西的南部,后来沿黄河向东发展,与黄帝发生冲突。在阪泉之战中,炎帝被黄帝战败,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合并,组成华夏族,所以今日中国人自称为「炎黄后代」。
        历史传说中,炎帝是一位伟大的人物,是他开发了华夏的原始农业,是农耕文化的创始人。传说他创造木制耒耜,教民耕种,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传说他遍尝百草,为人医病,是华夏中草药的第一位发现者和利用者。不仅如此,还传说他利用火为人类造福,制造乐器,倡导物质交换……总之,炎帝炎帝在历史传说中是与农、工、商、医、文等各领域的发明创造分不开的一位神祉,因而一直受到历朝历代的炎黄子孙的无比敬仰和祭祀。
 
为什么称炎帝?
      一说中央为黄色,黄帝是正称;南方为赤色,因而炎帝别称赤帝。但此说有一缺陷,炎帝发祥地应该在北方渭河流域,与黄帝区域差不多,后来才向南发展,不应当在到达南方才号炎帝。
      《帝王世纪》说:“有圣德。以炎德王,故号炎帝。”炎德是什么?《左传·昭公十七年》:“炎帝氏以火记,故为火师而火名。” 原来他改造了伏羲计时的方法,发明了以火纪时的火历,尊奉太阳神,所以尊称为炎。我认为可能也指善用火的氏族。 炎帝即赤帝,是日神之子,即火神。
      炎帝又号“高辛氏”,“高辛”这一称号的涵义,过去未有确解。据人解说,“辛”即“薪”的本字,辛在甲骨文像形为以斧斤析木之形(朱芳圃《殷周文字释丛》)。有辛(薪)则能有火,所以高辛氏其实初义应该是火神之别号。
 
关于炎帝陵
 
       炎帝陵与黄帝陵一样,也有好几座。
      一是在轩辕氏黄帝时就已经有了,黄帝封参卢于潞(古上党。今山西省长治市一带),守其先茔,以奉神农之祀。在上党地区太行、太岳之间就有一条河叫姜阝水。这里是炎帝传说极盛的地方.
另一个在湖南炎陵县城西南15公里处的唐田乡鹿原坡,又称"天子坟" 。
 
炎帝
 
     传说中的上古帝王炎帝。因以火德王,故称为炎帝。继女娲后为天下共主,传说是农耕和医药的发明者,又创造五弦瑟,开始蜡祭和市场.自他以后中国进入农耕社会.
     传说为远古时期部落首领,与黄帝同为中华民族始祖。《国语.晋语》载:“昔少典氏娶于有虫乔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宋代《路史.国名》载:“炎帝后,姜姓国,今宝鸡有姜氏城,南有姜水”。炎帝传说在宝鸡民间和官方流传经久不衰。宝鸡市区和南郊常羊山建有炎帝祠、炎帝陵,海内外炎黄子孙每年清明节和农历七月七举行盛大祭祀纪念活动。
     炎帝部落初期从事采集、渔猎,因发明农业,开始了半定居的农业迁徙生活。迁徙路线是沿渭水东下,到达河南、湖北一带。炎帝部落对中国农业发展有伟大贡献。炎帝“遍尝百草”,发现可食用植物并培育成农作物;发明了生产工具,取代刀耕火种,开创了农业文明史。同时,改善饮食结构,了解植物的治疗作用,开创了中国医药史。
相传,上古的时候,没有农业,人们靠打猎、捕鱼、采摘野果为生,挨饿、受冻、遇险,过着原始游牧生活。炎帝看到人民这种苦境,心里极为不安,日思夜想,要大家过上丰衣足食的安安稳稳的日子。他想,要是有一种草结出的果子又多又能吃,那就好了。他不辞辛苦,冒着生命危险,走遍了名山大河,尝尽了无数千奇的果子,有一次误吃了毒果差点送了命。炎帝不灰心,终于在南方一个山青水秀的地方,找到了他心目中能结出很多果子又能吃的草,这就是禾苗。经过试种,第一年就收了满满一担黄澄澄、又脆又香的果实,第二年,收获了几十担。从这以后,一传十,十传百,天南地北,种谷的人越来越多。为了减轻人们耕作的劳苦,炎帝又教会人们耕作技术。
     炎帝种谷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为了纪念他的功绩,人们把炎帝敬为神农。明崇祯十二年,把炎帝寻禾种禾的地方取名为"嘉禾",即今湖南省郴州市嘉禾县。
     炎帝炎帝对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制耒耜,种五谷,奠定了农工基础。耒耜的使用和种五谷,解决了民以食为天的大事,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人类由原始游牧生活向农耕文明转化创造了条件。
      二、尝百草,开医药先河。据《帝王世纪》载,神农"尝味草木,宣药疗疾,救夭伤人命"。为尝百草,一日之间而遇七十毒。炎帝炎帝在与大自然,与疾病作斗争中,为后世医药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立市廛,首辟市场。据《周易•系辞下》载神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神农发明的以日中为市,以物易物的市场是我国货币,商业发展的起源和基石。
      四、治麻为布,民着衣裳。原始人本无衣裳,仅以树叶,兽皮遮身,神农教民麻桑为布帛后,人们才有了衣裳,这是人类由朦昧社会向文明社会迈出的重大一步。
       五、作五弦琴,以乐百姓。据《世本•下篇》载,神农发明了乐器,他削桐为琴,结丝为弦,这种琴后来叫神农琴。神农琴"长三尺六寸六分,上有五弦:曰、宫、商、角、徵、羽"。这种琴发出的声音,能道天地之德,能表神农之和,能使人们娱乐。
      六、削木为弓,以威天下。神农始创了弓箭,有效地防止了野兽的袭击,有力地打击了外来部落的侵犯,保卫了人们的生命安全和劳动成果。
       七、制作陶器,改善生活。在陶器发明前,人们加工处理食物,只能用火烧烤,有了陶器,人们对食物可以进行蒸煮加工,还可以贮存物品,酿酒,消毒。陶器的使用,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条件,对人类的饮食卫生和医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促使人们有规律地生活,按季节栽培农作物,炎帝神农还立历日,立星辰,分昼夜,定日月,月为三十日,十一月为冬至。
       炎帝炎帝管理部落,治理天下很有方法。他不望其报,不贪天下之财,而天下共富之。智贵于人,天下共尊之。他以德以义,不赏而民勤,不罚而邪正,不忿争而财足,无制令而民从,威厉而不杀,法省而不烦,人民无不敬戴。
      炎帝炎帝还是我国教育的始祖。他教民使用工具,教民播种五谷,教民医药,教民制陶、绘画,教民弓箭、猎兽、健身,教民制琴、教民音乐、舞蹈,还教民智德。可见,炎帝时期,德、智、体、美得到了全面重视和发展。
      炎帝炎帝对人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炎帝精神,首要的是创业精神,奉献精神,敢为人先的创造精神,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炎帝精神使中华后裔在与自然和社会的斗争中,摆脱愚昧和野蛮,追求先进与文明。这种精神使华夏民族获得了高度的团结和统一。
       至于炎帝的出生地,至今没有定论,事实上炎帝是一个神化了的人物,它代表的是远古人类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改造自然集体智慧的集中体现.在今天,"炎帝"和"黄帝"作为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象征被载入世界文明的史册,中国人也称为"炎黄子孙".
 
有关炎帝的传说:
      姜氏族为西戎族一支,原为游牧民族,很早期便由西方进入中原。而当时在今陕西与河南交界处,居住著以蚩尤为首的九黎族(有说独苗族),双方因部落发展而发生长期冲突,炎帝不敌而退至今河北省一带。据说因“炎帝欲侵凌诸侯”,后又与轩辕氏族姬姓之黄帝进行三次激烈的战役,此次被认为是华夏民族第一场大规模的战争,称为阪泉之战 (阪泉,今京郊延庆境内的阪泉村)。面对著统领熊、罴、貔、貅、貙、虎为图腾部落的强大对手,炎帝终告不敌,与之结盟并归顺之,黄帝以胜利的姿态结束了这场战争。
      炎黄联盟不断扩展,归顺之部落越来越多,但蚩尤始终不服,大战一场在所难免。蚩尤带领著九黎,与联盟大战于涿鹿(今河北省涿鹿村),是为传说时代的第二场战争,称为涿鹿之战,所谓涿鹿中原,源出于此。最后蚩尤被打败。从此姜氏族便与黄帝在中原安定下来了。“炎黄子孙”一词,则为人们对中华文明的始祖炎帝和黄帝的追溯和尊奉。
       黄帝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根据记载,号轩辕氏、有熊氏,姬姓,一说姓公孙,姬姓部落首领,传说中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的第一个。黄帝也被道教尊为道家之祖,在道教中有特殊的地位。
       《史记·五帝本记》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黄帝居于轩辕之丘”[详见轩辕丘]。中国古都学会(中国七大古都确认机构)认为轩辕之丘在今日河南省新郑市轩辕丘,古为有熊国都城,其父少典为有熊国国君。传说一、黄帝出生于中国西北黄土高原的沮源关降龙峡,农历二月初二。在传说中黄帝的母亲是黄土高原上的一名少女,一天傍晚(也有说是夜晚)突然看见北极光,然后就怀孕、生下了黄帝。传说二、在公元前四千八百五十六年前,在今河南省新郑市区北关的轩辕丘有个龙图腾的国家,君主名曰少典氏。他是伏羲帝和女娲帝直系的第七十七帝,他的夫人有二,一是任姒(女登),二是附宝,她们是姐妹,是有硚氏之女。在今新郑市区北关的轩辕丘的有熊国的宫殿里,传来了婴儿出生时呼吸大自然之气时的“哇哇”哭啼声。
根据中国史书的记载,他在炎帝之后,统一了中国各部落。建都在新郑、涿鹿两种说法。他推算历法;教导百姓播种五谷;发明指南车,造舟车弓矢;兴文字;作干支,制乐器,创医学。
      今日在陕西省的桥山、河南灵宝均有黄帝陵,相传黄帝年老时铸鼎乘龙升天,臣子放箭阻拦,龙被射伤,飞过桥国时降下休息,黄帝被桥国人拉下一只靴子,埋葬于此。
       黄帝与炎帝都被看作是华夏民族的始祖,故中国人有时自称“炎黄子孙”。
      传说中黄帝的正妃是嫘祖,次妃为方雷氏,彤鱼氏和嫫母。
      据《史记》记载:“黄帝二十五子,得其姓者十四人。”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以及夏朝、商朝、周朝的君主都是黄帝的子孙。
      后世对黄帝的神化是逐渐进行的。庄子》中提到黄帝得道成仙;《列仙传》中的黄帝还能够驱使群仙。
 
关于黄帝的传说:
       据传他出生几十天就会说话,少年时思维敏捷,青年时敦厚能干,成年后聪明坚毅。建国于有熊(河南新郑),亦称为有熊氏。时蚩尤暴虐无道,兼并诸侯,当时的天下共主发明农耕和医药的炎帝已经衰落,酋长们互相攻击,战乱不已,生灵涂炭,炎帝无可奈何,求助于黄帝。黄帝毅然肩负起安定天下的责任,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双方的战士斗英勇无畏,战斗十分激烈。黄帝在大将风后 、力牧的辅佐之下,终擒蚩尤而诛之,诸侯尊为天子,以取代炎帝,成为天下的共主。因有土德之瑞,故称为黄帝。
        不久,天下又出现骚乱。黄帝知道蚩尤的声威还在,于是画了蚩尤的相到处悬挂。天下的人都以为蚩尤未死,只是被黄帝降服,更多的部落都来归附。后来,蚩尤被尊为战神。
        炎帝虽然被蚩尤打败,实力尚存。他不满黄帝成为天下共主,企图夺回失去的地位,终于起兵反抗。炎、黄二帝发生火并,决战在阪泉之野进行。经过三场恶战,黄帝得胜。从此,黄帝天下共主的地位最终确立,号令天下,凡是不顺从的部落,都以天子的身分去加以讨伐。
       黄帝在位时间很久,国势强盛,政治安定,文化进步,有许多发明和制作,如文字、音乐、历数、宫室、舟车、衣裳和指南车等。相传尧、舜、禹、汤等均是他的后裔,因此黄帝被奉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
      黄帝有四妃十嫔。正妃为西陵氏,名嫘祖,她亲自栽桑养蚕,教民纺织,人称她为「先蚕」。次妃为方雷氏,名女节。又次妃为彤鱼氏。最次妃名嫫母,长相丑陋,但德行高尚,深受黄帝的敬重。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十四人被分封得姓。这十四人共得到十二个姓,它们是:姬、酉、祁、己、滕、蒧(草花头下面咸,音「真」)、任、荀、僖、佶、儇(音「宣」)、衣。
 
 
 
【相关网页】(请点击左边地址直接进入该页面)
 
http://www.zgmcw.cn/ONEWS.asp?id=1613 中华茶祖神农文化论坛暨湖南省茶叶学会、湖南农业大学茶学系成立50周年庆典方案(附:中华茶祖神农文化论坛学术论文征集通知)
 
 
 
湘ICP备14000624号